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铁吉 《当代医学》2000,6(10):22-27
我国由于结核病发病率较高,患病人数多,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更显重要。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涉及细菌学,免疫学,物化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一系列新技术。主要用于分支杆菌快速培养和鉴定,分支杆菌快速分型,结核病免疫学快速诊断和分支杆菌快速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虽然这种感染并不一定都是在医院范围内获得的,但通常出现在患者入院48小时后。因此,为了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对院内感染进行实验室监测,我院2007年7.12月对14个临床科室、9个辅助科室进行环境监测,均于消毒后6小时采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虽然这种感染并不一定都是在医院范围内获得的,但通常出现在患者入院48小时后.  相似文献   

4.
周凤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75-2475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虽然这种感染并不一定都是在医院范围内获得的,但通常出现在患者入院48小时后。因此,为了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对院内感染进行实验室监测,我院2007年7.12月对14个临床科室、9个辅助科室进行环境监测,均于消毒后6小时采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性传播疾病(STD)中,淋病的发病率已上升到首位。1992年全国16个城市性病监测点调查表明,1992年共发生淋病27600例,占该年性病总数的60.0%。1986年深圳市的淋病发病率已达70/10万。在诊断淋球菌感染时,约有60%的女性和5%~20%的男性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呈现,因此实验室诊断对淋病的预防、治疗更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82-187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代谢产物,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感染性疾病,是当前全世界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早期诊断并使用有效的抗感染方案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长、降低患者死亡率。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存在病原学检测结果时间长、阳性率低等缺点,不能满足血流感染危重患者快速及精准治疗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涌现出DNA 微阵列、质谱分析、数字PCR、二代高通量测序等分子诊断技术,较血培养能更快速地识别病原菌及耐药基因、提高检测的阳性率,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进行目标抗生素干预,对改善血流感染患者临床预后具有潜在价值,并可降低病原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9.
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有70多个血清型,包括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Ⅰ、Ⅱ、Ⅲ型,埃柯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1~7、9、11~27、29~33型,柯萨奇A组(Coxsackie Virus TypeA)1~22、24型,和B组1~6型病毒,以及EV68、69、70、71型等,是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的一个属,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大约由7400个核苷酸组成。病毒颗粒无包膜且病毒衣壳是由4种蛋白质(VP1~VP4)组成的20面体对称结构。肠道病毒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非常重要的病毒性致病因子,每年在世界许多地方出现EV感染的爆发流行,不同病毒其致病力及导致的疾病谱各有不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云程  沈建宏 《河北医学》2003,9(3):288-288,F003
1998年 7月下旬 ,在我们如皋地区暴发猪链球菌Ⅱ型急性感染 ,结果导致 17人发病 ,其中 7人死亡[1] 。此类人畜共患病 ,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值得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将该细菌的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表现患者起病急骤 ,畏寒、发热、中毒性休克。部分表现为脑膜炎 ;部分表现为中毒性败血症 ,有 3例还伴有全身皮肤发黑 ,死亡时呈焦炭样 ,以胸部及面部最为明显。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15 .1~ 2 5 .3)×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8。2 细菌鉴定以无菌方法抽取患者血液或脑脊液 ,作细菌培养。35℃孵箱内培养 ,3d后显示阳性。将阳性培养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86的生殖道炎症患者的尿道(男性)或宫颈分泌物(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反应(ELISA)及细胞培养法(CC)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CR、ELISA及CC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58%(22/86)、8.14%(7/86)及19.76%(19/86),三种检测方法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胞培养法为标准,PCR法的特异性为98.6%,灵敏度为100%;ELISA法的特异性为91.2%,灵敏度为88.6%,三种方法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ELISA及CC三种方法对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较好,均可以用于对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2.
沙眼衣原体(CT)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CT导致的盆腔炎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T感染可造成流产、不孕、围产期感染和胎儿宫内感染等。继1907年,捷克学者Halberstaeder和Prowazek发现沙眼包涵体,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分离沙眼衣原体成功之后,引起了全世界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L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6种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入院患者病例资料,血培养阳性者记录同时检测的血清PCT和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和MLR。结果共收集201例新生儿资料,其中91例为血培养阳性。PCT、NEUT及NLR在血培养阳性与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NLR、MON%、LYM和NEUT 5种指标在不同菌感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感染指标组合后,PCT+NEUT组合诊断血培养阳性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53,特异性0.964(95%CI:0.793~0.912)。结论 PCT+NEU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血流感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高于PCT单独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BS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了解本地区男性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方法 对565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细菌培养、解脲脲原体培养、人型支原体培养等试验检测淋病奈瑟氏双球菌(GN)、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结果检出淋球菌228例(40.35%),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183例(32.39%),沙眼衣原体97例(17.17%)。结论 本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以GN、Uu和Ct为主,治疗前应进行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淋球菌是我国目前性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病人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的方法在男性急性病人的诊断中较有意义,而女性病人则由于阴道杂菌多,常有形态相似的细菌寄生,而且临床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除了改进各种核酸扩增技术外,国外学者在标本取材上也进行了探索。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CT感染的诊断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郭凡  刘诚明 《医学综述》2014,(9):1571-1573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常常发生感染,而感染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在感染的早期找到一些可靠的指标来辅助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感染监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这些监测指标有其局限性,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降钙素原、内毒素、(1-3)-β-D葡聚糖是感染监测的重要指标,其适宜在实验室开展并能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 ,全世界约 5 0 %的人胃粘膜上有Hp存在并繁殖。Hp感染后可出现多种结局 ,如无症状带菌者、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和 (或 )十二指肠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造成这种致病多样性的原因可能与Hp菌株毒力差异、宿主对Hp感染的反应性的不同和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4年已把Hp列为第Ⅰ类致癌因子和胃癌的首要危险因子[1] 。进行Hp检测 ,明确是否伴有Hp感染 ,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 ,特别是根除Hp…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曾称为胸膜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like organism,PPLO),1967年正式命为支原体,对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等.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因,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过10~20天左右的潜伏期,患者发生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和发热,常伴有无力和干咳,根据临床症状不易作出鉴别诊断,常易被忽视而导致严重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血流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有创操作、肿瘤患者放化疗、器官移植等诊疗技术开展,发病率逐渐提升,预后效果不好。随着耐药菌增多,药物治疗效果下降,疾病控制难度加大,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特点,进而分析血流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现就血流感染发病机制及诱因、流行病学、病原菌变迁、常见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