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JgG抗体检测在小儿慢性腹泻病中的应用及饮食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1gG抗体浓度,根据1gG浓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分别采取"安全进食""轮替""忌食"的健康饮食指导,并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64例慢性腹泻病患儿中,59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特异性1gG升高,阳性率为92.19%,其中对2~5种食物过敏的比例最高,占69.72%;在14种食物中,对牛奶、蛋清/蛋黄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66.9%、64.5%;经过饮食指导后,有90.0%患者有显著疗效.结论 小儿慢性腹泻与食物过敏有密切的相关性,根据检测结果对患儿进行健康饮食指导是治疗儿童食物过敏性腹泻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1 概念迁延性腹泻病指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者.慢性腹泻病指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者.2 原因①肠道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继发真菌感染.③长期喂养不当致胃肠道功能紊乱.④长期营养不良肠粘膜萎缩或急性肠道感染继发双糖酶缺乏(尤乳糖酶缺乏),致双糖吸收不良.⑤营养不良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酶活性降低,消化功能障碍,肠道下部细菌易于上移和繁殖,分解食物,产生发酵和腐败过程,使腹泻迁延不愈.3 临床表现腹泻迁延不愈,时轻时重,便次和性状不稳定,可伴呕吐、食欲低下,吐泻重者可出现脱水,长期消化功能紊乱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易继发呼吸道、中耳、泌尿道、皮肤等感染.  相似文献   

4.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减少因食物不耐受诱发或加重的荨麻疹。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65例荨麻疹患者的总IgE和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以同期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结果65例荨麻疹患者总IgE水平(434.9±52.8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5.8IU/mL)(P<0.05);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49.2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26%)(P<0.05);经饮食调整后,荨麻疹组病人总IgE水平(105.8±18.6IU/mL)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26.67%)均较饮食调整前明显下降(P<0.01)。食物特异性IgG与血清总IgE之间具有等级相关性(rs=0.8560,P<0.01)。病人的临床症状亦较饮食调整前明显改善。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在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收集58例慢性迁延性腹泻病例,分析其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提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合理进行综合治疗等对降低其发病率,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检测过敏原值的变化,以明确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为类似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共收治101例原因不明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根据食物IgG过敏原特异性检测结果是否阳性分为两组,82例阳性患儿为过敏组,19例阴性患儿为非过敏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肠道菌群、便红细胞、便白细胞、便常规、便脂肪球、便潜血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水平、总蛋白、白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食物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5)。过敏组食物过敏原IgG抗体平均浓度为(5479±1280)mg/L,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01)。过敏组总有效率为91.46%,非过敏组总有效率为52.63%(P<0.001)。结论食物过敏是导致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与非食物过敏患儿相似,过敏原检测和回避过敏原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总IgG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物不耐受的研究始于1905年,食物不耐受可引起各系统慢性疾病[1],发病机制与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有关[2].食物不耐受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又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目前,食物不耐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我国,近几年也已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本文对106例食物不耐受(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加以分析并作血清总IgG检测及食物不耐受结果阳性者回访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迁延性腹泻儿童食物过敏的特征及近期预后.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及血清总IgE水平,根据IgG浓度结果采取"安全进食"、"轮替"进食和"忌食"等不同的健康饮食指导,观察患儿症状改善及食物耐受的情况.3~6个月后复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 1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sIgG)抗体、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将48例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经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确定为食物过敏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小儿血清中14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及sIL-2R水平。结果观察组食物过敏原IgG检出阳性率为83.3%,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观察组血清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食物sIgG阳性组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腹泻患儿血清sIL-2R水平与牛奶lgIgG(sIgG抗体经对数转换后)水平成正相关(r=0.437,P<0.05);观察组食物sIgG阳性组sIL-2R水平分别与牛奶lgIgG、鸡蛋lgIgG成正相关(r分别为0.531,0.344,P<0.05)。结论食物过敏患儿血清sIL-2R的升高与部分食物sIgG抗体有相关性。血清sIL-2R水平增高,是检测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sIgG)和特异性IgG4(sIgG)检测在筛查食物不良反应患者问题食物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84例食物不良反应患者血清中20种食物sIgG抗体和sIgG4抗体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食物sIgG总体阳性率55.8%,sIgG4总体阳性率44.0%,sIgG总体阳性检出率极显著高于sIgG4(P<0.01)。食物不良反应患者的sIgG和sIgG4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sIgG和sIgG4(P<0.05)。小麦、大豆、花生、牛奶、鸡蛋、鳕鱼、榛子、腰果的sIgG和sIgG4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20种项目中,除蘑菇、花生外,其余18项食物的sIgG和sIgG4阳性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小麦、大豆、西红柿、牛奶、鸡蛋、鳕鱼、榛子、腰果和桃的sIgG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青少年及成人组(P<0.05),小麦、鸡蛋、牛奶、鳕鱼、腰果的sIgG4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青少年及成人组(P<0.05)。结论 检测食物不良反应患者尤其是儿童血清中食物sIgG和sIgG4对于指导剔除问题食物,缓解食物不良反应症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8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水平。将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79)随机分为饮食控制组(n=40)和非饮食控制组(n=39)。饮食控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忌食IgG阳性食物,非饮食控制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不予饮食干预。随访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出现食物sIgG阳性者达79例,阳性率为65.29%。85名健康对照者出现食物sIgG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17.6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控制组2个月总有效率达85.0%,非饮食控制组2个月总有效率43.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剔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中的IgG阳性食物,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升高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情况,以对食物敏感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并为协助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617例体检者血清中对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同时分析食物不耐受与季节分布关系。结果:617例体检者中IgG抗体阳性334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4.13%(334/617),其中对食物轻度不耐受为30.1%(186/617),中度不耐受者为16.7%(103/617),高度不耐受者为7.1%(44/617);14种食物中以鸡蛋的不耐受者最多,猪肉和小麦无不耐受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在夏季较高(57.94%),冬季较低(50.00%)。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有助于对食物敏感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同时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病因较复杂,如感染、抗生素的滥用、食物等均可引起此病。近年来,因感染、抗生素滥用所致腹泻的比例逐年降低,而食物过敏的原因越来越受突出。食物不耐受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找出常见的不耐受食物的方法,并对这些不耐受的食物进行忌食,从而有效地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继续发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病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与贴穴相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予以中药内服与中药贴穴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29例单以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与贴穴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腹泻病后 ,大便不能恢复正常 ,病程超过 2周至 2月者为迁延性腹泻病 (PD) ,病程在 2月以上者则为慢性腹泻病 (CD)。两者病因较复杂 ,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单用西医治疗往往不易奏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PD及CD6 2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均符合 1992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1] 。将 9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2例 ,男 30例 ,女 32例 ;年龄 (3.5± 2 .0 )月 ;PD 42例 ,CD 2 0例。对照组 31例 ,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 (3 .2± 1.9)月 ;PD17例 ,CD 1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结直肠癌(CRC)的相关性,计算其与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初步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结直肠癌是否具有预测、诊断价值可能性。方法:选取30例患者进入癌症研究组,41例患者进入息肉炎症组,35例健康体检者进入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别的年龄、性别资料的差异;统计各组别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总阳性率的差异;比较各组血清中14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对比各组血清的CEA、CA19-9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之间的潜在诊断性能,以确定其诊断效能。结果:三组的年龄与性别比分别为64.10和19/11、58.0和24/17、58.4和1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癌症研究组、息肉炎症组、正常对照组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3.33%、53.66%、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14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三组间的差异比较,有差异的过敏原项目为鸡肉、玉米、螃蟹、蘑菇、大米、虾、大豆与西红柿8项(均P<0.05)。三组CEA与CA19-9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7.
李代强  唐廷汉 《当代医学》2009,15(25):137-138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在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治疗组(4.3±1.02;6.1±2.6)短于对照组(6.2±1.53;9.±3.2),P〈0.01。结论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儿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可以缩短腹泻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 将84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方面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儿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可以缩短腹泻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煜林  朱薇  罗虹 《广西医学》2008,30(1):28-30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有1~13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23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7.8%.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以蛋清/蛋黄(59.9%)最多见.结论 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对过敏性皮肤病诊治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利  赖蓉  尹洁 《四川医学》2009,30(2):256-257
目的探讨湿疹患者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患者200例。结果湿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不同程度的增高,阳性率依次为:蛋清/蛋黄(51%)〉蟹(47%)〉牛奶(35%)〉虾(33.5%)〉鳕鱼(19.5%)〉大豆(18%)〉鸡肉(6%)〉西红柿(5.5%)〉蘑菇(4.5%)〉玉米(4%)〉小麦(2.5%)〉大米(2.5%)〉牛肉(1%)〉猪肉(0.5%)。结论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可及时发现湿疹患者对哪些食物过敏,并及早将这些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此为降低湿疹患者食物过敏患病率和减轻相关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