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巧雯  石文静  陈超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9):523-526,534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早产儿的常见病症,应早期积极治疗。目前药物关闭仍是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治疗方法。过去20多年,吲哚美辛一直是内科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其PDA关闭率为46%~89%,但吲哚美辛有效血药浓度安全范围较窄,且可导致肾功能障碍、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肠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更是禁用吲哚美辛。近年国外采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取得较好疗效,关闭率为73.0%~95.5%,且对肾脏、脑及消化道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本文简要综述布洛芬在早产儿PDA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于32孕周早产儿(very preterm,VP)静脉用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静脉用布洛芬治疗PDA的VP.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出生孕周、体重、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CRIB)、治疗前各系统疾病、超声心动图结果、诊断和开始治疗的日龄、疗程和其他治疗等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追加1~2次剂量和第2疗程后成功率分别为42.52%(37/87)、68.97%(10/87)和75.86%(66/87).出生孕周、体重、CRIB>5、治疗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动脉导管直径与体重比、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首次用药时间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中发现仅出生体重、CRIB和NDRS情况对PDA的关闭效果有影响.结论:VP中低出生体重和NRDS会降低PDA布洛芬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有症状性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78例,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布洛芬10mg/kg,共3次,间隔24h。第一疗程结束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如未关闭,使用第二疗程。用药前检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本组早产儿经布洛芬1个疗程治疗,PDA的关闭率为67.94%,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最终关闭PDA的总有效率为78.21%。疗效与出生体质量、胎龄有关,出生体质量≥1500g组疗效好于出生体质量〈1500g组(P〈0.05);胎龄31~34周组疗效好于胎龄28~30周组(P〈0.05)。78例中5例(6.41%)出现喂养不耐受,经减少喂养量或暂停喂养后好转,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疗效好且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25例,出生体重(1490.16±329.76)g,胎龄(31.16±1.88)周。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首剂10mg.kg-1,于24、48h分别再给5mg.kg-1。用药期间观察患儿尿量、黄疸、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胆红素、电解质、血小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 PDA关闭16例,关闭率为64%,其中未闭孔径〈2mm 7例(7/7),2~3mm 5例(8/14),〉3mm 1例(1/4)。关闭率与未闭孔径大小明显相关,孔径越大效果越差。单纯性PDA 17例,关闭13例,关闭率为76.4%。〈1500g关闭率72.7%(8/11),〉1500g关闭率为83.3%(5/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PDA中有两例未闭但导管较前缩小。复合性8例关闭3例,关闭率为37.5%。所有关闭病例经10个月至4年的随访(心脏B超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口服布洛芬不仅安全、有效,且使用方便,但仍需进行早产儿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夏枯草口服液与吲哚美辛联合用药方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吲哚美辛治疗,治疗组则应用夏枯草口服液与吲哚美辛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ESR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以及肿大甲状腺回缩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2.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应用夏枯草口服液与吲哚美辛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48例早产儿PDA予口服或经口管饲布洛芬混悬滴剂,首剂10 mg/kg,于24、48 h后再各予5 mg/kg.观察洛芬治疗PD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不同性别、体质量、孕周、开始用药日龄、动脉导管内径及不同类型PDA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PDA的关闭率为81.3%.开始用药日龄≤5 d与>5d的关闭率分别为90.0%、66.7%(27/30例、12/1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05 P=0.0450);体质量>1500 g与≤1500 g的关闭率分别为93.5%、58.8%(29/31例、10/17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64P =0.0311);单纯型PDA与复合型PDA的关闭率分别为89.5%、50.0%(34/38例、5/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16 P=0.0261).而不同孕周、性别及动脉导管管径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3例出现尿量减少,停药后很快好转.结论 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PDA安全、有效,用药时间越早,关闭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通痹灵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双模拟的方法,将69例活动期AS分为通痹灵治疗组(36例)和吲哚美辛对照组(33例)。通痹灵组口服通痹灵A,每次6片,每日3次,吲哚美辛组口服通灵A(含吲哚美辛25mg)每次6片,每日3次。结果: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通痹灵组控显率优于吲哚美辛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晨僵时间和指地距离改善明显(P<0.01或<0.05),扩胸度和枕墙距均无改善(P>0.05)。通痹灵组关节肿胀积分、Schober试验、整体功能、实验指标(ESR、CRP、PLT、IgG、IgA、IgM)和骶髂关节影像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吲哚美辛组关节肿胀积分、整体功能、实验指标和骶骼关节影像积分无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通痹灵组改善肿胀积分、晨僵时间、指地距离、整体功能和实验指标(除CRP外)优于吲哚美辛组(P<0.01或<0.05);通痹灵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痹灵对活动期AS具有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指标的作用,且对AS骨质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布洛芬治疗胎龄小于37周且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失败的影响因素,寻找PDA布洛芬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30日至2019年3月30日于我院就诊的400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PDA早产儿,均接受布洛芬治疗和床旁心电图检查。根据动脉导管是否封闭分为动脉导管未封闭组和动脉导管封闭组,分析早产儿PDA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PDA患儿在接受布洛芬治疗后,140例导管未封闭,治疗失败率为35.0%,导管封闭260例,封闭率为65.0%。动脉导管未封闭组胎龄小于动脉导管封闭组,出生体质量低于动脉导管封闭组,动脉导管两端压差、宫内窘迫、窒息史、合并感染、呼吸支持、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高于动脉导管封闭组,首次治疗日龄大于动脉导管封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窒息史、动脉导管两端压差、呼吸支持、合并感染是布洛芬治疗PDA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出生体质量低、合并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动脉导管两端压差较大、呼吸支持、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5分是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 g PDA早产儿布洛芬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动脉导管(DA)未闭(PDA)的影响因素,及PDA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30例PDA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出生的未发生PDA的42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及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发生PDA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并发症(肺炎、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产前吸氧、产前应用硫酸镁是早产儿发生PDA的保护因素,败血症、体重<1500 g是早产儿发生PDA的危险因素。研究组肺炎、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6.67%、13.33%、23.33%,均高于对照组的7.14%、0、4.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吸氧、产前应用硫酸镁是早产儿发生PDA的保护因素,败血症、体重<1500 g是早产儿发生PDA的危险因素。PDA早产儿容易并发肺炎、颅内出血及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与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nsPDA)经药物干预后关闭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新生儿科2016 年5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胎龄<34 周并于生后1 周末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产儿252 例,根据是否符合sPDA 诊断标准,分为sPDA 组(n=94例)和nsPDA 组(n=158例),nsPDA 组分为nsPDA-1组(n=92)和nsPDA-2组(n=66)。sPDA 组所有患儿和nsPDA-1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口服布洛芬治疗;而nsPDA-2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未接受布洛芬治疗。三组患儿于治疗结束后或出院前均已复查超声心动图。收集患儿资料,分析三组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率和PDA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sPDA 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小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布洛芬治疗后sPDA组与nsPDA-1组分别有52例和8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为55.3%和88.0%,而nsPDA-2组有54例早产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关闭率为81.8%,sPDA 组动脉导管关闭率低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关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A组肺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颅内出血(IVH)的发生率高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A 组和nsPDA-1组的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sPDA-2(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现sPDA可能性越大,sPDA早产儿1周后口服布洛芬关闭PDA 的疗效较nsPDA早产儿差,并较后者更容易出现早产儿相关并发症(肺炎、BPD、喂养不耐受、NEC及I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