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后溶栓治疗时间对临床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溶栓治疗距STEMI开始发病的时间,分为≤2h、~6h、12h三组,比较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心功能以及4周病死率等。结果三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剐为88.9%、52.8%、29.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标准Ⅱ级以上分别占16.7%、25%、41.7%,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比B、C组分别降低8.3%、25%;4周病死率分别为0、11.1%、29.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越好,4周病死率越低,说明早期溶栓可提高临床疗效、近期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2.
吴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67-68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或无2型糖尿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5.8%和76.4%(P〈0.05);轻度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和3.9%(P〈0.05);5周死亡率为21.74%和5.73%(P〈0.05);溶栓后5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2型糖尿病组和无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5.8%和33%(P〈0.05);心肌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3.24±10.6)和(61.6±10.7)(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2型糖尿病患者且近期预后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48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3h,B组3~6h,C组6—12h。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3.3%、75.0%、37.5%,前两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病死率分别为0%、3.8%、12.5%。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3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期间死亡率最低,3—6h次之,而对于发病时间6—12h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62例采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溶栓治疗时间为3—6h(46例〈3h,16例〈6h)。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并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死亡率。结果 溶栓再通率为67.7%,5周死亡率8.0%,轻微出血倾向率16.1%。5周死亡率未溶栓组27.4%,溶栓组8.0%,两组比较死亡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尿激酶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和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陈明文 《中原医刊》2007,34(19):19-20
目的 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 h(42例)和6-12 h(延迟溶栓44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小于6 h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8.57%,病死率为4.76%;延迟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7.73%,病死率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4%比2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h内溶栓者再通率高,病死率低。延迟溶栓仍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对有溶栓适应证者也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74例AMI静脉溶栓治疗患,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病6小时前后血管再通率(75.5%对7.1%),病死率(3.6%对14.7%),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年龄血管再通率无影响(P>0.05);而65岁后较65岁前病率增加(P<0.05)。结论:AMI发病6h内,65岁以下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非溶栓组,行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明显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溶栓治疗后,再通组(52例)和未通组(28例)的溶栓开始时间分别为(4.2±0.9)h和(7.5±0.6)h,随着溶栓开始时间延长,再通率逐渐下降,病死率逐渐上升;较之未通组。溶栓再通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应早期开展(溶栓开始时间〈6h),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夏勇  李晓龙 《中原医刊》2011,(21):105-10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观察组),与同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对照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8.3%)。观察组再通47例,再通率为78.3%;对照组再通11例,再通率18.3%。观察组病死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行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不行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0.
肖日央 《吉林医学》2008,29(11):898-899
目的:探讨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情况与5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6.5%,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达到冠脉再通标准的69例,再通率达74.19%;24例未达再通标准,其中3例死亡,病死率为3.23%。发病6h内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6~12h的再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向智铨 《重庆医学》2006,35(10):939-940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时是否给予溶栓、不同溶栓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距发病的时间分为A组(≤2h)、B组(2~12h)和C组(未溶栓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3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45.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周死亡率分别为0%、20%、35.7%。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85例70岁以上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2h、2~4h、4~6h、6~12h和12~24h 5组。结果:5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76.9%、68.8%、45.6%和50%,前3组与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0、2.6%、12.5%、18.2%和16.7%;开始溶栓至血管再通所需时间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呈正相关(P〈0.05),发病2h内为35~80mim,6~12h则为90~155min。结论:70岁以上AMI患者发病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但对于发病时间6~12h和12~24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AMI住院病例98例,并发糖尿病35例(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63例(非糖尿病组),均在发病后12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近期疗效。结果:开始溶栓时间糖尿病组平均为(5.68±2.24)h,非糖尿病组平均为(4.66±1.80)h,两组比较,糖尿病组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梗死血管再通率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病死率、再梗死和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AMI患者的病情较重,静脉溶栓近期疗效较差,其溶栓治疗再通率较低,这与糖尿病患者开始溶栓时间延迟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表现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150万u,30min内静滴。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3.3%,病死率6.7%,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分别为14.3%、33.9%、26.8%,治疗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10.66±2.68)d,短于对照组(19.86±7.78)d,(P〈0.01)。结论AMI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血管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AMI并进行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组(IP)与非心绞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浓度、冠脉再通率、左室功能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IP组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再通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2)IP组AMI后血清心肌酶峰值、梗死面积及心脏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组AMI后EF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梗死前心绞痛的缺血心肌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提高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从而减少梗死面积和心肌损害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3h,>3~6h,>6~12h3组,于发病30min至12h,在90min内给予rt-PA,总量50mg,比较3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2%,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3h,>3~6h,>6~12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5%、81.8%、66.7%(后者与前两者比较,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0、6.1%、14.8%(后者与前两者比较,P<0.05);脑出血1例,2d后死亡。其余5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破裂1例,室颤2例。结论小剂量rt-PA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血管再通率,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4周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20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2小时,B组2~4小时,C组4~6小时,D组6~12小时。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76.7%、72.2%、39.4%,前三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0%、0%、2.8%、6.1%。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2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2~6小时次之,但对于发病时间6~12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