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 ,选择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佳的患者 4 6例行介入治疗 ,采用Seldinger技术 ,双侧子宫动脉注入碘油、聚乙烯醇 (PVA)和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充填子宫病灶进行栓塞。结果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后患者的月经量减少 30 %~ 70 % ,平均 (5 4 2± 2 0 2 ) % ,t=5 85 ,P <0 0 1。 3个月后贫血症状改善率 10 0 % ,血红蛋白平均值达 (12 6 6± 6 5 )g/L ;t=2 8 5 9,P <0 0 1。 4 3例 2个月后痛经消失 ,占 93 4 8% ,3例 2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 ,4个月后痛经消失 ,术后疼痛评分及评级比术前明显降低 ,(经t检验 ,痛经程度t=5 2 4 4 ,影响活动程度t=4 1 5 1,疼痛分级t=10 3 2 ,P值均 <0 0 1。子宫体积缩小状况 ,从TUAE治疗前的 (2 4 7 6± 116 2 )cm3 ,缩小到治疗后的 (12 9 3± 5 6 6 )cm3 ,子宫缩小30 %~ 6 6 % (t=2 86 ,P <0 0 1)。病灶体积缩小从TUAE治疗前的 (16 2 6± 75 6 )cm3 ,缩小到治疗后的 (48 2± 18 7)cm3 ,病灶缩小率 32 1%~ 98 6 % ,(t=3 9,P <0 0 1)。彩色超声检查子宫肌层血管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子宫腺肌病在妇科中较常见,患者为年龄35~50岁的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有子宫肌瘤,约15%的患者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1]。临床常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和子宫体增大,痛经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多为继发性。我科从2003年以来与妇产科合作,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13例子宫腺肌病,随访疗效比较理想。1材料与方法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36~49岁,平均年龄41岁。所有病例在本法治疗前均使用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无明显疗效。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插管,行子宫动脉造影后,栓塞双侧子宫动脉至血流中断或有轻度反流;栓塞…  相似文献   

3.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诊后注入携带有抗生素的聚乙烯醇(PVA)栓塞颗粒进行栓塞,术后l、3、6、12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子宫、病灶体积缩小显著;14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痛经消失,1例明显缓解;彩超示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微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39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9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其中11例为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贫血及子宫、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月经量平均减少56. 2% (Ρ<0. 01);痛经症状明显缓解3例(7. 7% ),消失36例(92. 3% ),有效率为100%;所有贫血病例Hb恢复到正常值(100%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1. 3% (Ρ<0. 01),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优良,症状改善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为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壁内的良性病变,多发于35~50岁经产妇。为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例子宫腺肌病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通过对 92例临床疑为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的患者行MRI和超声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 ,以评估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性较差 ,痛经者 85 .6 %、月经改变 5 0 .0 %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 5 3 .4%、特异度 5 5 .9% ;MRI对该病诊断的灵敏度 94.5 %、特异度 10 0 % ;既能定性 ,又能定位 ,而且此检查无创伤 ,方便快捷。结论 :MRI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为及时、正确治疗该病带来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3年零4个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14例,对其声像图特征、误诊原因,以及与子宫肌瘤的监别诊断进行了分析、探讨,目的在于提高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3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为88.9%(56/63),63例子宫腺肌病中有7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误诊率为11%(7/63)。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是妇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二者在临床症状及声像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互误诊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 99.6-2 0 0 1.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瘤、肌腺病 98例进行回顾分析 ,以提高其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子宫肌瘤 5 8例 ,其中 5 8例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 ) ,年龄 2 3~ 5 4岁 ,平均年龄 3 8.5岁。肌腺病 2 7例 ,其中 6例合并内异症 ,年龄 2 5 -4 8岁 ,平均年龄 3 6.5岁。肌瘤合并腺肌病 13例 ,年龄 2 6~ 5 2岁 ,平均年龄 3 9岁。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performa超霸及西门子—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海扶刀治疗子宫腺肌病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海扶刀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中39例纳进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剩余39例纳进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应用价值.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子宫腺肌病所致的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常常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传统子宫切除的治疗方法使年轻的患者难以接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费用低的治疗手段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替代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治疗是目前不能手术治疗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1] ,除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及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外[2 ,3 ] ,术后并发症应认真观察护理和及时救治,因其常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1 临床资料2 0 0 2 -0 7~2 0 0 3 -0 3我院2 3例肝癌病人接受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剂治  相似文献   

13.
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医学 ,它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它仍然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 ,再加上造影剂和治疗药物的作用 ,在动脉内介入治疗后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 ,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就我院 1年来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作一介绍。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0 81998-10月 ,对 2 6 2例病人进行了431次动脉内灌注治疗。男 2 14例 ,女 48例 ,年龄 15 82岁。其中颅脑 3人 12次 ,肺部 31人 6 9次 ,肝、胰、脾 14 0人 181次 ,胃肠 9人 18次 ,肾脏 4…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介入性超声研究,提高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材料和方法:采用超声双项对比法观察宫腔镜手术中子宫腺肌症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介入性超声显示:(1)灌流液渗入肌壁;(2)气体随灌流液进入肌壁在子宫前壁形成云雾状强回声;(3)子宫内壁在电热作用下形成的强回声光带迅速消失。结论: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可提高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防止子宫穿孔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资料与随访结果. 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肝动脉并发症11例,门静脉并发症11例,腔静脉并发症6例,合并肝动脉与门静脉并发症1例,合并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复杂并发症1例,脾动脉窃血综合征1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共置入肝动脉支架13枚,静脉支架21枚,进行肝动脉栓塞1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腔静脉球囊扩张1例,1例患者肝动脉局部灌注溶栓后置入肝动脉支架,1例患者先后置入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支架各1枚,1例患者同时置入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支架.所有血管腔内介入操作成功有效,技术成功率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9%,并且并发症经处理无后继影响.随访中除1例肝动脉于支架置入后19天发生再狭窄外,其余血管至随访结束未出现明确再狭窄. 结论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IUA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43例(占76.7%),改善9例(16.0%),无效4例(7.1%)。术后12个月随访,受孕27例(48.2%)。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手术辅以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IU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情况.方法 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患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3例瘤腔完全闭塞,占比为76.7%,7例为不完全闭塞,占比为23.3%.术后患者没有出血病例,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2例(6.7%),护理后恢复良好,偏瘫患者5例(16.7%),护理后恢复良好,死亡患者2例(6.7%).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NIHSS评分在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琼 《西南军医》2010,12(1):48-50
目的探讨NIHSS评分在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12倒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行NIHSS评分,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对NIHSS评分≥10分组重点给予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结果NIHSS评分〈10分组患者感染、应激性溃疡、吞咽困难发生率少于NIHSS评分≥1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行NIHSS评分并予以分组,针对NIHSS评分≥10分组患者重点行预见性的防止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转归和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血清CA125在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在评价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28例中弥漫型12例,局灶型16例,其中3例合并子宫肌瘤。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导管两侧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加明胶海绵条栓塞,介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中CA125的含量。结果平均随访22.2个月,28例动脉栓塞后临床缓解率达100%。介入术前血清CA125为(110.3±86.4)kU/L,阳性率为78.6%;术后CA125含量明显减少,为(29.6%±19.9)kU/L(P<0.01),其减少值与子宫体积减少值及血红蛋白增加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45,t=3.4872,P<0.01和r=0.5895,t=3.7212,P<0.001)。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浓度显著高于局限型患者(t=4.9716,P<0.001)。结论血清CA125是诊断和评价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胃癌介入治疗疗效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胃癌 ,介入治疗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1,2 ] 。近几年我们对 112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性胃癌进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 ,并对其中 32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诊疗两次以上者进行治疗前后CT对照观察 ,以评价治疗方法和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本组 3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6 0~ 76岁 ,治疗前全部经胃肠造影及CT扫描。其中贲门癌 16例 ,胃体癌 6例 ,胃窦癌 8例 ,全胃癌 2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 ,腔内软组织肿块 ,胃壁外侵犯。 18例有胃周淋巴结转移 ,合并肝脏转移 4例。经胃镜或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