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医院创伤骨科60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施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施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情况、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在观察组中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观察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可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使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3例胫骨中下段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MIPPO治疗20例患者纳入MIPPO组,经ORIF治疗33例患者纳入OR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1~30个月,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MIPP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P<0.01),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ORIF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末次随访的Johner-Wruh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PPO和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效果均较满意,但MIPPO操作更为简单,创伤较小,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组患者采用MIPPO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锁定钢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MIPPO组患者失访4例,切开复位组患者失访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2.83个月,随访12个月时进行踝关节评分(kofoed),MIPPO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MIPPO组优良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87.88%(29/33)](P<0.05);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切开复位组为10%(4/40)。结论胫骨远端骨折采取MIPPO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MIPPO术后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采用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浮动耻骨联合损伤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36.84±5.42)岁。13例患者为LC,15例患者为VS,3例患者为CM,1例患者为APC。受伤到手术时间为3d~14d,平均为7d。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7±3.2)个月;治疗优良率为90.6%;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不愈合、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异位骨化或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骨盆骨折中,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会对骨盆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有效促进骨盆的稳定和愈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100 d的随访。依据患者随访期间内固定术复位失败发生情况分为复位失败组及复位成功组。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内固定复位失败41例(18.64%),复位成功179例(81.36%)。复位失败组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情况与复位成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粉碎性骨折、患侧月骨凹明显塌陷、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进行桡骨远端背侧骨块加压固定情况均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比较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髓内钉组(n=45)与钢板组(n=45).对髓内钉组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钢板组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6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掌侧入路组(34例)和背侧入路组(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内固定效果、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背侧入路组(t=-10.274, P<0.05), 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背侧入路组(t=-9.246、-6.858, 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点的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两组患侧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378, P=0.123)。掌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 2/34)低于背侧入路组(26.47%, 9/34),P<0.05。结论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 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骨折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式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颈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股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有股骨颈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使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比骨折内固定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骨折类型为GartlandⅡ型、Ⅲ型,根据复位方式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切开复位组42例,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组51例,手术方式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关节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切开复位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切开复位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Baumann角、提携角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翻畸形、钉道感染、尺神经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能达到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的效果,但前者在降低手术创伤和缩短住院时间上更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予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联合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质骨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3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肩关节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经过6~2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完全愈合;采用Neer评分时,优良率高达92.85%。结论对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首选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多从三角肌入路。对单纯大结节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时主要适用于骨折块较小、移位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用小切口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30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小切口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30例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发现,其骨折端均达到骨性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ultiloc肱骨髓内钉系统(简称“M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PHF)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8例成人P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便利抽样法分为C组和O组,各54例。C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O组实施M系统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肱骨颈干角、肩关节活动度、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O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手术、骨折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术后3、6个月,O组的肱骨颈干角大于C组,肩关节中立位外旋、前屈、外展的活动度均大于C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系统和M系统均能有效治疗成人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且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而M系统的优势在于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并有效减少肱骨颈干角丢失,利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护理方案及其效果。方法纳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下颌骨骨折患者58例为对象,单盲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对照组患者,护理内容主要是各项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基于患者手术期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指导和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时,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作用显著,由于下颌骨的生理解剖位置特殊,所以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非常重要,对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可为患者的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防止其他异常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因伤后的激烈疼痛、外伤的作用使胸廓稳定性受到了破坏,因而呼吸会逐步变浅且加快,肺泡通气减少,患者不敢咳嗽,继而引起痰液潴留在体内,引起下呼吸道分泌梗阻,肺部感染,肺挫伤,造成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危及生命,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需严格掌握规范吸痰,胸腔闭式引流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健锻炼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基本情况、肩关节活动情况及总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基本情况、肩关节活动情况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相比,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复健锻炼,同时还能加快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