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98)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风险主要原因与应对策略,从而为降低护理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段期间我院急诊护理情况全面调研分析和总结,找出急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具体的应对改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导致出现急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本身的情况、患者个体因素以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等,针对急诊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综合服务素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了应对措施。结论影响急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很多,只有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和技能,并通过健全制度约束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不断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国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做为医院急诊急救科首当其冲成为风险发生的高危地带,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压力。故增强急诊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做到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鉴定、评估、规避、挽救风险,从而减少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失误而带来的风险损失,是医院管理者与急诊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从我们实际工作中,总结多年来的风险发生后回归分析得出的一些教训,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认知现状与防范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急诊医护人员120例进行急诊护理风险量表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急诊风险管理的理解项目得分最高,其次是自我风险知识认知行为评价,对急诊防护知识知晓率得分最低.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认为急诊工作是存在风险的,而对急诊风险的含义和风险发生的原因还知之甚少.结论:医护人员对于急诊护理风险的认知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制度与培训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高护理风险部门。因此,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护理安全,已成 相似文献
7.
乐惠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37-73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工作中,主动识别和有效防范隐患,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方法]重视预检风险防范,提高分诊正确率;严格遵守抢救流程,正确执行医嘱;加强急救护理文书的管理与书写;制定合理的急诊病人转运流程,保障转运安全;仪器管理到位;加强护士急救技术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果]临床实践证明,按照以上防范措施,能够极大地降低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主动识别和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救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2)
目的探究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实施不同护理管理,划分成全面流程管理(观察组),层级管理(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管理下,急诊工作的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接诊登记、留观登记所需的时间、医生急会诊到达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2.31%、64.0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实行全面流程管理,临床效果较好,并能从根本上加强急诊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风险的分布及原因分析,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控制和降低风险,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 .方法 对临床科室护士长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列出145件护理风险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错误的风险居护理风险直接原因的首位,占39.31%,其次为病情观察、操作不规范、标本错误及其他因素;间接原因不容忽视,主要为护理用品与仪器劣质、环境因素;医生、护士,技士之间的沟通不够.结论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护理风险的危害,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工作过程,具有职业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氛围;建立组织,落实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特别是给药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达到病人与护士身心安全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急诊科就诊的患儿10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往年同期的1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评估2组护理中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结果:儿科急诊存在护士风险意识弱、专业知识不足、“慎独”精神欠缺、沟通不到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风险因素。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多,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走访,对5家省、市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室60名卫生技术人员和58名群众进行调研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加强业务学习和开展护患纠纷产生原因的风险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根据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积极推进医疗综合改革和医疗机构体制建设,了解护理职业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确定管理对策,以减少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对6年内发生的82例护理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差错按工作内容分,注射相关差错发生率最高(41.5%);按差错发生原因分,查对相关差错发生率最高(51.2%);按差错责任者的工作年限分,工作年限1-5年者及第6-10年的护士出现差错的几率较高,分别为40.2%,31.7%;按差错发生的时段分,上午和夜间时段差错发生率(分别为53.7%,28%)比中午和下午多(分别为11%,7.3%)。结论差错发生有个人、制度及管理层面等原因;管理者应制定差错防患对策,重视工作程序、方法以及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改进,转变观念,实施人性化管理,科学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门急诊部门全部护士按照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其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等经卡方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层级管理优化了门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及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对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其护理方法 .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8月—2016年8月180例在该院急诊输液出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症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在180例急诊输液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44例,胃肠感染64例,泌尿系统感染54例,其他部位感染18例.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25例,占13.89%;头孢类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86例,占47.78%;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42例,23.33%;其他类27例,占15.00%,各种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痊愈166例,占92.22%,好转14例,占7.78%.结论 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强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能够有效确保急诊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急诊科就诊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团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N-Y--作的满意度、焦虑程度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可促进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ICU患者22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3%,相比于对照组的14.91%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介入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09年3月份以来在手术室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护理措施,总结手术中医疗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的例数,并与2009年3月份之前的护理工作比较。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的发生,与2009年3月份之前的护理工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是临床医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排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制度,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对减少杜绝医疗差错事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