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应用驱虫净、番泻叶治疗胆道蛔虫症效果较为满意,现将1975年10月至1976年5月间资料比较完整的32例报导如下:一、治疗方法:本组32例中,入院前发病最短者3小时,最长者为8天。(一)药物与剂量:驱虫净,成人150毫克/次;儿童2~3毫克/公斤体重/次。番泻叶(别名泻叶、洋泻叶、泻叶茶)成人四钱/次;儿童一~二钱/次。(二)服法:经明确诊断,一周内又未服过驱虫剂的患者,即选用上药。首先服驱虫净(疼痛时或间隙期均可),然后立即  相似文献   

2.
胆道蛔虫的治疗,1958年以前绝大部分住院病例都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而1958年以后多趋向于内科保守疗法,采用解痉、镇痛、镇静、中药和驱虫等综合疗法,同样得到很高的疗效。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采用驱虫净治疗胆道蛔虫病35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在农村诊断本病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上腹部的剧烈绞痛和钻痛,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多转为阵发性。体检时疼  相似文献   

3.
驱虫净(四咪唑)为广谱驱肠道线虫新药,自从广泛应用以来,一般仅引起眩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失眠及神经兴奋等反应,且为时短暂。我们曾遇到一例服用驱虫净后引起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病例,特此提出报告,供临床使用参考。患儿男性,12岁,身体素健,既往及家族中无神经精神病史,病前未服任何其他药物。于1972年1月5日因“肠蛔虫症”,于晚餐后顿服驱虫净100毫克。三小时后出现腹  相似文献   

4.
胆道蛔虫症在农村发病率高.以前采用先解痉、止痛、消炎,待疼痛消失后驱虫的治疗方法.住院时间长,且易并发胆道感染及胰腺炎。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生大黄和左旋咪唑联用快速治疗胆道蛔虫症27例,并与常规治疗的29例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范汝成 《云南医药》1991,12(4):211-213
我院自1977~1987年采用在腹痛未缓解时早期驱虫治疗本症546例,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传统疗法,而且驱虫越早疗效越好。现就早期驱虫疗法的疗效和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我院1977~1987年共收治胆道蛔虫症684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567例,年龄 2~73岁,合并妊娠23例,合并胆道感染225例。绝大部分为农村病例。诊断依据和治愈标准为197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依据和非手术疗效标准。住院时间2~16天。全部病例内科治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使妊娠中断。684例中,546例在腹痛未缓解时早期驱虫(简称Ⅰ组)。138例按内科传统疗法治疗或仅给对症支持治疗(简称Ⅱ组)。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79年9、10月间,在本县老厝大队对全队12岁以下儿童,以直接涂片与饱和盐水漂浮两种方法,共检出蛔虫卵阳性者269例,采用三种驱蛔虫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于后. 一、治疗方案: 方案Ⅰ:驱虫净,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当晚、次晨二次顿服。共治疗106例。方案Ⅱ:驱虫净,每公斤体重4毫克,睡前一次炖服,共治疗85例。方案Ⅲ:枸椽酸哌嗪糖浆,每公斤体重150毫克,睡前一次顿服。共治疗78例. 二、治疗方法: 治疗对象按随机抽样分组。治疗方案分配用抽签方法确定。药物由工作人员逐人送药看服,并于服药  相似文献   

7.
<正>维生素K_3(VK_3)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酶原过低症引起的出血,现发现对下列疾病有一定的疗效。1.腹痛:一些疾病的腹痛系平滑肌痉挛所致,而VK_3能直接松弛平滑肌而起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痉挛、胆道蛔虫症、肾绞痛所致疼痛,可口服、肌注或静注,用量4~12毫克,2~3次/日,用药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16例经确诊为胆道蛔虫症的患者用25%硫酸镁20毫升加上6%葡萄糖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并同时口服驱虫净6~12片(视个体及年龄而异)进行治疗,结果16例均奏效。疼痛缓解与滴注量的关系是:最少200毫升,最多600毫升,平均305毫升,一般滴注200~300毫升疼痛即缓解。治疗第二天排虫  相似文献   

9.
胆道蛔虫是肠蛔虫的严重并发症,目前仍为农村常见急腹症之一。围绕胆道蛔虫痛期驱虫正确与否,各家学说不一。本文收集我院1986年3月至1989年9月48例胆道蛔虫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29例;发病年龄4~64岁,平均年龄21岁;其中并发胆道感染19例,占39.6%;孕妇1例。 1.2 临床表现:上腹剑下绞痛48例,占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8年3月至7月使用异搏定静滴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51次,镇痛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腹痛剧烈与体征不相称,或伴有呕吐蛔虫,B 超证实胆道蛔虫,既往有胆道蛔虫史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而诊断为胆道蛔虫症。45例中,住院31例,门诊观察室病人14例。约有半数曾先后用过阿托品,  相似文献   

11.
蔡××,男,27岁,未婚,1982年3月2日晚上11时,以神志不清两小时为主诉,就诊于福州某医院内科急诊室。现病史:发病前一天,大便中发现蛔虫一条。发病当天上午,某公社保健院开给驱虫净150毫克,维生素丙0.3克,患者于3月2日晚上9时50分按量口服,约经10分钟,颈部肌肉开始抽搐,继而双侧小腿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是农村常见的一种病,因它发作较突然,疼痛剧烈,治疗不及时往往引起患者胆道穿孔、休克、感染等不良后果。我根据中医文献蛔虫得酸则伏的理论,几年来用食醋治疗胆道蛔虫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方法简单、经济,受到群众欢迎。例一,通河县农机厂王××小孩,男,13岁,因右上腹疼痛,在县医院确诊胆道蛔虫症,患儿疼痛剧烈,常有休克现象,四天四宿滴水不进,经打针吃药疼痛不减,后经服  相似文献   

13.
驱虫法治疗急性胰腺炎2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小花,陈艳玉笔者对急性胰腺炎蛔虫上扰型患者采用中、西药安虫驱虫法进行辅助治疗,疗效满意,现将典型的2例介绍如下。例1,女,36岁。以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4天急诊入院。经检查尿淀粉酶1796苏氏单位,...  相似文献   

14.
小儿蛔虫性脑病53例报告宁德地区第二医院耿霓蛔虫性脑病又称蛔虫中毒症是一种由蛔虫毒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且伴有脐周阵发性疼痛,且有驱虫后症状迅速消失、不再反复的特点。现将我科1978年至1992年收治的53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2...  相似文献   

15.
例1 女,36岁。诉自记事起,常感上中腹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在疼痛阵发性加剧时,伴腹胀、恶心、呕吐,每年常于秋季发作,发作时食欲差,一般持续6—7天,阿托品、颠茄合剂可缓解,曾诊断胆道蛔虫,驱虫治疗无效。近年来疼痛加  相似文献   

16.
胆道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疾病,我们从1973年11月~1974年10月,用中药理中安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十五例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疾病之胆道蛔虫症的诊断治疗标准,根据中医理论"蛔得酸则安,蛔得苦则下"的原则,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注和静滴硫酸镁治疗胆道蛔虫引起的胆绞痛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道蛔虫症是由肠道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胆道阻塞和感染,属中医的“蛔厥”范畴,笔者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8~68岁,平均43岁。病史1~7d,均经B超诊断为“胆道蛔虫”;临床表现为突然阵发性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向左肩及背部放射并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有的吐蛔虫,少数病例出现寒颤发热,个别病例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19.
肠道蛔虫症是蛔虫病的一个阶段,指蛔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除肠道症状外,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等。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肠道蛔虫症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探讨肠道蛔虫症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本院经超声诊断为肠道蛔虫症,病例资料完整,且均获随访,通过药物驱虫及手术确诊的患者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丙谷胺和氯丙哇治疗胆道蛔虫症56例疗效观察龙海市第一医院杨振邦龙海市卫生进修学校陈子平我科自1990年以来,应用丙谷胺和氯丙嗪治疗胆道蛔虫症56例,另用乌梅丸加654-2治疗42例作为对照,治疗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临床上有典型的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