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营养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6例7~12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实验组,采用低热量、高蛋白质、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干预模式,总热能根据每个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及肥胖程度制定;早、中、晚3餐占总热能的百分比分别为25%、40%和35%。除营养干预外,每天至少运动40 min并常规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制剂,同时选取50例体重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监测干预前后身高、体重、BMI、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儿童干预前体重、BMI值、收缩压、舒张压、TG、LDL-C均高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5),干预后体重、BMI、收缩压、TG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病进行综合健康干预治疗可提高肥胖儿童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体脂含量与分布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7 917例受试者根据体重指数(BM I)和腰围分成4组:观察指标包括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和血尿酸,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按美国ATP III标准计算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结果(1)IR和MS患病按高低依次排列为腹型肥胖、MONW、外周型肥胖和正常对照组;(2)在肥胖或腰围增加的人群中血糖、胰岛素、HOMA-IR明显升高,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尿酸血症;(3)MONW与外周型肥胖患者比较,反映IR的一些指标如FIns、HOMA-IR、TG和UA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变量分析显示,腰围和BM I是互相独立的两个IR危险因素,且腰围对IR的影响程度超过BM I;(5)决定HOMA-IR的主要变量是葡萄糖调节受损、甘油三酯、BM I、腰围和血压。结论无论是脂肪组织增加或脂肪组织的中心型分布,都可影响IR,其中以脂肪中心型分布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曹淑殷  余晓燕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42-1145
<正>人们的体重随饮食结构和生活模式的转变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道显示,2008年20岁以上的成年人约有35%超重,肥胖人群数量几乎为1980年的2倍。妇女作为孕育后代的特殊人群,不适的体重影响孕妇自身(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等)[1]以及后代(如早产儿、巨大儿、心血管病、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2]的健康。身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4.
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机关干部脂肪肝可能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2007年6月对武警某总队1 126干部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岁以上各组脂肪肝检出率高于35岁以下组(P<0.01),而35岁以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者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高甘油三脂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高三酰甘油及高三酰甘油合并高胆固醇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高胆固醇者(P<0.01)。结论脂肪肝的病因较多,长期饮酒、血脂异常、肥胖及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尤以肥胖兼有血脂增高者患病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海洋石油某基地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统一方法抽样调查海洋石油某基地25岁以上职工5010人,了解其心电图与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010例职工中心电图异常率为21.56%,且随着年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增加。45岁以上人群增加幅度较大,为23.87%;65岁以上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为51.48%。心电图异常组中血压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超重肥胖发生率及血糖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结论海洋石油某基地职工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其原因与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紧张程度,生活方式,高血压,肥胖,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成年男性肥胖与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产生高血压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早在1986年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横断面资料分析时就发现血压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密切相关[1].4年后对相同人群中血压正常者的随访复查又发现基线BMI水平与4年中新发高血压密切相关[2].我国肥胖研究起步较晚,但超重和肥胖人群增加很快.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人1656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玉华  许春华  罗文海 《现代康复》1999,3(10):1212-1213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656例35岁以上来院就诊及健康查体的身高、体重、BMI对血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将基线BMI按<20、20~25、>25kg/m^2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肥胖进行了分析。结果:男女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9.22%与23.1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BMI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控制体重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肥胖率上升的原因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妇女更年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社区35~64周岁居民红细胞压积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2012年2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城区1,884名居民进行了动脉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线情况调查,并留取清晨点时间血样、尿样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分析红细胞压积在健康人群以及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完成调查的35~64周岁居民共1,884名,男性548名,女性1,336名,平均年龄为54.7±6.7岁。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中任一危险因素者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分别为0.41(0.39,0.44),0.41(0.39,0.44),0.41(0.39,0.44),0.44(0.41,0,47)和0.41(0.39,0.44),均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1个、2个、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的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无危险因素者(P〈0.05)。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危险极低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高危及以上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压积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联合红细胞压积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许可以更好地评估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单纯性肥胖与血脂、脂肪肝、血压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2000年WHO以体重指数(BMI)≥23.第85百分位点作为肥胖界值点诊断的1977例少年儿童中,随机抽样74例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27例,年龄6~16岁。对照组随机选取体检合格学生31名。观测两组血脂,血压及肝脏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肥胖组检出29例脂肪肝,占39.19%;29例脂肪肝中24例儿童有高血压,占35.15%;血粘度异常的占29.73%。CHO、HDL-C、ApoA、GLU数据显示肥胖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G、LDL—C、ApoB、Hs-CRP、ALT、INS数据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少年儿童肥胖症主要与TG、LDL-c、Hs—CRP、ApoB、ALT、INS等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 1998年对 32 5 0名干部查体中 ,B超诊为脂肪肝的5 83例 ,现就脂肪肝的发病情况与肥胖、血脂、血糖、年龄和嗜酒的关系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 1998年 9~ 10月对本市 32 5 0名离、退休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全国劳动模范、中层以上的干部及市地税局和保险公司全体职工进行体检。年龄 2 8~ 80岁 ,平均年龄 47岁。男 2 5 0 9例 ,女 741例。1.2 方法 对全部受检者进行了全面体检 ,包括血压、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心电图、胸透、眼底检查 ,空腹 10~ 12小时的晨血。当日用日本 Au5 6 0全自动生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832-832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与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1超重或肥胖 :体质指数≥ 2 5 .0 kg/ m2 ;2高血糖 :空腹血糖≥ 110 mg/ dl或糖负荷后血糖≥ 14 0 mg/ dl及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14 0 / 90 mm Hg及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血脂紊乱 :空腹总胆固醇(TG)≥ 15 0 mg/ dl或空腹血 HDL - C:男性 <35 mg/ dl,女性 <39mg/ dl。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 :1≥ 4 0岁者 ;2有 1项或 2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但尚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3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各种类型脂肪萎缩征者 ;4有肥胖、2…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公务员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合肥市公务员健康体检 ,分析高血压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 2 0 0 0年合肥市公务员体检中诊断为高血压病的 793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 ,在无高血压者中随机抽取 10 4 5例作为对照组 ,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血脂、吸烟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6 94 6例被检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至 80岁以上有所下降 ,以 6 1~ 80岁组最高 ,为 2 1 9%。男性高于女性。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 (HDL) ,发现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脂 (T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胆固醇、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模型的研究因素有年龄、性别、BMI、血糖、HDL。其中年龄、性别、BMI、血糖、TG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HDL是保护因素。结论 超重和肥胖、血糖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血压和血脂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宗合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86-4087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肥胖对儿童血压、血脂的影响,并与正常儿童血压、血脂水平比较分析。方法:354例肥胖儿童分轻度(n=115)、中度(n=136)、重度(n=103)3个组,以同年龄正常体质量儿童为对照组(n=70)。对4组儿童血压、血脂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分析。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①血压:4组样本均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70.59,17.86,P&;lt;0.01),轻度肥胖儿童收缩压水平即有升高,随着儿童肥胖时间的延长,肥胖程度的加重,重度肥胖儿即有舒张压升高。②血脂水平:不同程度肥胖儿童之间总胆固醇水平波动不大,但均高于正常儿童,但4组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2.02,P&;gt;0.05);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4组均数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F=12.9,10.0,5.5,P&;lt;0.01),轻度肥胖,三酰甘油即升高,中度以上肥胖儿童即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3组肥胖儿载脂蛋白B与正常儿组相比有显著差异(F=25.2,P&;lt;0.01),且轻、中、重度肥胖儿童载脂蛋白B水平都有明显升高。结论: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都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和血压偏高。要从儿童时期开始重视对肥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探讨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江苏苏南2个地区35~74岁的自然人群1613人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检测,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男女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30.0%和31.5%。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显著;女性的肥胖发生率(31.7%)明显高于男性(20.6%);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异常百分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Logisit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在排除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和甘油三酯为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江苏苏南2个地区3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有较高的高血压患病率和肥胖发生率。两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的关系。提示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008年和2010年体检结果,分析北京市昌平区银行职员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发生率。方法比较2年的体检结果,分析总体及20~39岁、40—59岁年龄阶段人群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心电图异常及脂肪肝的发生率。结果2010年与2008年比较,总体人群血压偏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异常及脂肪肝发生率增高,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体重超标、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偏高、脂肪肝及20—39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年的时间里该人群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体脂含量、分布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0年筛查出的413例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kg/m2]及196例正常体重的健康人,根据BMI和腰围分成4组,观察指标包括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年后复查上述相关各项指标,比较各组MS患病率及上述指标在各组间差异。结果:共随访到553例,MS在各组的患病率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腹型肥胖、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外周型肥胖和正常对照组,各组间MS各组分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前后比较,肥胖各亚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均较初访时显著降低(P<0.05),HOMA-IR呈增高趋势(P<0.05);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与外周型肥胖随访后比较HOMA-IR显著升高、EDD显著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FBG、TC、腰臀比、EDD和LDL-C依次是发生MS的危险因素。腰围、HOMA-IR、MS聚集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结论:中心性体脂分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彭国富  闫君  张颖欣 《中国康复》2002,17(4):240-240,247
单纯性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 95 % ,过度肥胖可并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 ,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运用中医按摩及山楂银菊茶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36例 ,取得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我单位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 36例 ,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16~ 2 0岁 4例 ,2 1~ 2 5岁 7例 ,2 6~ 30岁6例 ,31~ 35岁 8例 ,>35岁 11例 ;均符合 1989年中国第 2届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1] ,成人标准体重 (kg) =(身高 - 10 0 )× 0 .9=kg体重 ,儿童标准体重 (kg) =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个体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状况以及与肥胖、血脂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6例 4 0岁以上住院和门诊高血压病人以及 10 4例保健科健康体检者抽取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 ,将前者分为 4个亚组 ,即正常体重单纯高血压亚组、正常体重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脂 (TG)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亚组、超重 /肥胖单纯高血压亚组及超重 /肥胖高血压合并高TG/低HDL C亚组、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评价胰岛素抵抗 ,计算出各组胰岛素抵抗发病率。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 ,伴有高TG的各血脂异常亚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较明显。结论 :血脂紊乱是导致高血压个体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室玲  把爱萍 《护理研究》2004,18(23):2091-209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将 2 0 0 2年合肥市干部健康体检中诊断为高血压病的793例病人作为试验组。在无高血压者中随机抽取 10 45人作为对照组 ,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血脂、吸烟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 6946例被检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至 80岁以上有所下降 ,以61岁~ 80岁组最高 ,为 2 1.7%。男性高于女性。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三酰甘油存在统计学差异 ,而胆固醇、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重和肥胖、血糖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疗养和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64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组后,设置正常体重组327例,超重或肥胖组316例,分别观察两组老年人的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统计两组老年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分析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SBP/DBP、FPG、TG、TC、LDL、UA均值均高于正常体重组,HDL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