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因子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 2 0年来 ,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细胞因子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表现在 :(1)数十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被相继克隆和重组 ,推动了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揭示了细胞因子活性交叉的物质基础 ;(2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运用到细胞因子网络研究 ;(3)发现细胞因子可产生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促进了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诞生 ;(4 )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和信号传导系统研究取得了突破 ;(5)重组细胞因子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的生物制药产业 ;(6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日臻成熟 ,从单一的生物活性测定法 ,发展到免疫化学测定法、逆转录-聚合酶…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中药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30例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 DL R)信使核糖核酸 (m RNA)水平在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 15例患者用药后的 L DL R m RNA水平 (0 .6 2 5 4± 0 .16 6 9)较用药前 (0 .2 46 5±0 .1316 )明显升高 (P<0 .0 1)。结论 :中药复方颗粒剂可增强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L DL R基因表达水平 ,在分子水平上 ,为中药降脂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骨髓移植后主要的并发症,是影响骨髓移植成功及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是GVHD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本实验采用斑点杂交和细胞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急性GVHD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6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情况,发现急性GVHD时,各种细胞因子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细胞因子在急性GVHD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以预防和治疗GVHD,可能是一个颇具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iNO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在建立SHR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基础上,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相iNOS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后1h、4h缺血区iNOSmRNA基因无明显改变,12h时iNOSmRNA基因表达升高(P>0.05),24h、48h后iNOS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后中、晚期iNOS基因表达增加,其产生的NO可能参与脑缺血后期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ATRA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探讨c-myc基因表达与诱导分化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及 RT-PCR方法,检测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特征及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ATRA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同时,伴有c-myc基因mRNA水平表达下降。结论 ATRA可通过下调c-myc基因表达而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从整体上认识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通过检测57例ASD外周血常规,并从中选择4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和5例健康人,应用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患者、健康人的cDNA,混合后在细胞因子基因谱芯片上杂交,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因子基因。结果在57例ASD患者中,47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占82.46%,4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患者均表现为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并都显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β胸腺素-4和祖血小板碱性蛋白3种基因表达下调,我们对各自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可能的分子机制。结论分析房间隔缺损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β胸腺素-4可能在心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祖血小板碱性蛋白基因表达的下调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相关,可能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抗氧化微量营养素 (Antioxidantmicronutrients,AM)对糖尿病小鼠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寻找AM作用的敏感基因 ,探索防治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策略。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 2 %四氧嘧啶制备IDDM模型 ,经灌胃方法联合给予硒 (Se)、维生素E(VE)、钒 (V)和铬 (Cr)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IL 2、IL 10、IFN γ和TNF α细胞数百分比以及脾活性氧 (ROS)含量。结果 IDDM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表达IL 2和IL 10水平明显低于AM组和正常组 (P <0 0 1) ;而表达IFN 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1) ;各组表达TNF α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IDDM模型组脾ROS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AM组脾ROS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联合应用AM可上调糖尿病小鼠IL 2、IL 10基因表达 ,下调IFN γ基因表达 ,并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脾中ROS含量 ,从而起到拮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WT1基因表达对儿童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1基因是最早发现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近年来有人发现WT1在其他恶性肿瘤中表达 ,尤其是在许多类型的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1 ] 。我们采用筑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测定了儿童白血病患儿WT1基因的表达 ,以探讨WT1基因表达在微量残留白血病 (MRD)检测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1 对象 选择 1998年 6月以来收治的急性白血病 (AL)患儿 5 2例 ,其中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1.5~ 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2 0例 ,8名正常儿童外周血及 8例…  相似文献   

9.
临床免疫学的某些进展武建国(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210002)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大分支,它是以免疫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一门边缘学科。本文仅就与免疫学检验有关的一些方面的进展作一概括介绍。1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室间隔缺损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差异,从整体上认识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通过检测10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外周血常规,并从中选择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另选5例健康人,应用总核糖核酸(RNA)的提取法(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病人、健康人的cDNA,混合后在细因子基因谱芯片上杂交,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因子基因.结果 在102例VSD患者中,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占71.5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患者均表现为27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一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其中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在三个样本中均表达下调,我们对各自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可能的分子机制.结论 分析室间隔缺损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可能在心室发育中共同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血与成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因子的差异及其与移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对脐血和成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进行分类,并对其分泌的IL-2,TNF-α和IFN-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脐血中T淋巴细胞以CD^4 ,CD45RA^ 细胞为主,而成人外周血以CD^ ,CD4R5RO^ 和CD^ 8CD450^ 两种表型为主,(2)脐血淋巴细胞产生IL-2,TNF-α和IFN-r的量明显低于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一步分析表明,脐血中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大部分为CD^ 4CD45^ 细胞,而成人外周血中大部分为CD^ 4CD45RO^ 和CD^ 8CD^ 45RO细胞。结论:成人外周血与脐血淋巴细胞不仅存在亚群比例上的差异,而且亚群分泌细胞因子的量也明显减少,脐血干细胞移植的GVHD发生率较低可能与脐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同及分泌细胞因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CB)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后造血细胞归巢相关特性的变化以评价HBMSC及细胞因子支持的体外扩增对脐血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体系:A组:对照组;B组:单用HBMSC支持;C组:单用细胞因子支持;D组:细胞因子和HBMSC联合支持。分别在0d(d0)、10d(d10)及14d(d14)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XCR4细胞、CD34^+VLA-4^+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D组CD34^+CXCR4^+细胞扩增倍数均高于A、B、C组(P〈0.05);②B、C和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MSC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MNC进行体外培养,能有效扩增具归巢能力的造血干祖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基凶转导技术对脐血CD34+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第三代自身失活(self-inactivating,SIN)慢病毒载体导入CD34+细胞,提取被病毒感染细胞的总RNA,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对慢病毒载体感染的脐血CD34+细胞及正常对照细胞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 在23000个被检测基因中,与无基因导人的对照组细胞比较,基因导入细胞中表达的上调基因共2个,分别为IGSF4和HEC基因,下调基因共6个,分别为HNRPAO、ZNF205、FLNA、CLK3、LDB1、ACTA1.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证实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本实验中应用的慢病毒载体对脐血CD34+细胞基凶表达无明显影响,有望成为临床基因治疗有效且安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延迟是脐血移植(UCBT)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植入延迟导致患者移植后感染发生率高,移植相关死亡率增高,限制了UCBT的进行.脐血HSC存在归巢缺陷是造成植入延迟的原因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岩藻糖基化处理能修复脐血HSC的归巢缺陷,并且其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对脐血HSC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无损伤,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可行方法.笔者拟就岩藻糖基化修复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缺陷技术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在体内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前后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Nestin)表达变化。结果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1周后,脑脊液中原始幼稚/干细胞Nestin抗原荧光表达明显增强,Nestin阳性细胞占原始幼稚/干细胞比例为(7.58&#177;6.43)%,明显高于HUCB-SCs中Nestin阳性细胞比例(P〈0.05)。结论HUCB-SCs蛛网膜下腔移植后,在适当条件下在体内可以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脐血干细胞移植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直接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协同以干细胞因子和FL为主的细胞因子对脐血CD3 4 +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 4 + 细胞 ,以SCF +IL 3+IL 6 +FL +EPO组合高效扩增CD3 4 +细胞[1] ,并结合该细胞因子组合接种到预先照射 (2 0Gy)的hBMSC上 ,d10结束培养 ,收获细胞分别作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4 + 细胞数。结果 本法获得的脐血CD3 4 + 细胞纯度较高 (92± 0 .0 4 ) % ,在hBMSC组培养的d2 ,造血细胞几乎都粘附到hBMSC上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CD3 4 + 细胞比例不断下降。hBMSC组与无hBMSC组相比 ,除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外 ,CFU GM、BFU E、CD3 4 + 细胞扩增倍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脐血来源的CD3 4 + 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 ,且 10d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 ,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支持并维系体外造血 ;②hBMSC协同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选择合理的标本处理方法 ,提高外周血基因转录本检测的灵敏度。方法  5 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分别以淋巴细胞分离液 (FICOLL)和红细胞裂解液 (RLS)处理后提取RNA ,以荧光定量RT PCR技术检测 β actin基因和CEA基因转录本。 结果 RLS法和FICOLL法定量检测 5 3例外周血标本的 β actin基因转录本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19× 10 6和 2 .4 0× 10 5拷贝 /ml,2组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RLS法检测 5 3例中 13例为CEAmRNA阳性 ,阳性率为 2 4 .5 % ;FICOLL法检测到 5例阳性 ,阳性率 9.4 % ,RLS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FICOLL法 (P <0 .0 5 )。结论 RLS法分离外周血有核细胞的效果优于FICOLL法 ,有利于提高基因表达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脐血分析O型血清的抗-A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血清抗AB的抗体性质和效价。方法:分别用脐血红细胞和成人红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完成吸收放散试验。利用A(B)细胞吸收O血清,然后采用适当的放散方法对放散液的抗B(A)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利用脐血作为吸收细胞,4℃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32,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16;利用成人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4℃抗AB效价为4-16,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0-4。两种温度下利用脐血细胞与利用成人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吸收放散试验的结果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O血清抗AB有IgM性质,也有IgG性质,IgM性质抗AB效价为4-32,IgG性质抗AB效价为4-16。  相似文献   

19.
近年,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的广泛开展,为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将从脐血的选择、预处理方案、植入前综合征(PES)、植入失败和复发的处理等方面,对UCBT的最新进展及前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建立脐血造血细胞库,减少脐血储存空间,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效果。方法:选用五种不同比密的Ficoll分离液(1.084、1.077、1.072、1.064、1.054g/L)分离脐血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了41例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和有核细胞(NC)的回收率并作了对比研究。结果:1.064g/L Ficoll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回收率3.6%,淋巴细胞去除率为86.6%;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MNC)中CD34^ 细胞平均纯度为10.3%,最高可高达46.6%;所分离的细胞体外易形成CFU-GM及BFU-E。结论:不同比密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不同影响。其中1.064g/L Ficoll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方便、实用、有效的方法。所分离的细胞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