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胚胎的种植成功依赖于胚胎的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进展,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和胚胎培养等方面的改进,胚胎数量、质量已得到优化,故IVF-ET的成功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子宫内膜厚度与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密切相关,当子宫内膜厚度〈8mm时,妊娠率很低或无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ET)不断发展成熟,胚胎质量与数量均得到很大优化,但胚胎植入率与临床妊娠率却仍未见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所致。宫腔内异常可干扰胚胎种植及妊娠继续,导致不孕及流产。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目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是微创诊疗技术,可直视了解宫腔内有无解剖异常及微小病变,并且可对宫腔内病变进行及时微创处理,对IVF/ICSI-ET胚胎种植失败的患者,在下周期IVF/ICSI-ET或冻融胚胎移植术治疗前进行诊治,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着床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很多,本文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卵泡发育必须经过启动和选择两个重要阶段才能最终发育成优势卵泡。始基卵泡启动生长受到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的调控。控制性超排卵(COH)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是IVF能够广泛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COH也有其不良作用,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外,还影响胚胎的着床。COH影响胚胎着床主要表现在对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两个方面。COH影响卵母细胞质量的可能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  相似文献   

5.
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种植结局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提高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人类的配子和胚胎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如约20%的卵子不受精、约35%的胚胎被直接作为废弃胚胎而丢弃、约60%胚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发育到囊胚。即使胚胎被移植入子宫,也是大部分不能着床。人类胚胎的低利用率除了与超排卵、体外培养、胚胎评估、选择方法和内膜容受性等有关外,还与人类自身的生理状况相关。在自然状态下,生育年龄妇女每周期的妊娠率也仅为25%~35%,而流产率则高达10%~15%。  相似文献   

7.
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子宫内膜容受性障碍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回顾文献,从增加子宫动脉血流、机械损伤子宫内膜、宫腔灌注某些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细胞因子、药物抑制子宫收缩等方面,对近年来一些研究的进展和新方法的探索进行了阐述。虽然其中的某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IVF-ET技术的临床妊娠率,但是仍需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也亟待制定规范治疗方案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胚胎反复植入失败是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主要是由胚胎染色体异常和子宫内膜容受性遭到破坏所致。然而,在子宫内膜健全的情况下,异常胚胎亦能成功植入,因此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植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机制极其复杂,不仅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响,而且需要子宫内膜和胚胎分泌的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对其进行调节。本文介绍了胚胎植入的具体过程,并依次从调节机制、临床评估、改善方法以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的新进展等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明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反复植入失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能否获得成功妊娠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胚胎发育的质量,二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已经成为辅助生殖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Periostin(POST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在机体多种器官组织发育或炎症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POSTN可以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种分子标志物,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胚胎着床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OSTN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提高临床妊娠率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机械刺激子宫内膜对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中 ,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及异常增厚患者 6 4例 ,其中 32例在胚胎移植前 1~ 2周机械刺激子宫内膜为研究组 ,32例未行机械刺激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原因、激素反应、受精方式和受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研究组患者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 2 5 .6 1%、5 9.38%和 4 6 .8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8%、18.75 %和 15 .6 3% (P <0 .0 5 )。 结论 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显著提高IVF ET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着床的关键因素之一。用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尚缺乏评价内膜容受性的可靠标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具有简便、无创、形态结合血流测定、可重复等优点为临床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一个新手段。为了探讨其在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本文对近年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形态、子宫血流灌注、子宫收缩性、子宫内膜波状运动等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冻融胚胎移植(FET)已成为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影响FET成功的因素包括临床用药方案、胚胎质量、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以及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化等。如何选择恰当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是FET临床妊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临床针对部分排卵障碍等患者,  相似文献   

13.
虽然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临床的促排卵和实验室的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日益提高,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仍徘徊在40%~50%,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而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妊娠率,已成为各生殖中心的重点关注所在.  相似文献   

14.
反复种植失败(RIF)是指患者连续经过多次胚胎移植,仍无法正常妊娠.RIF可以归因于母体因素和胚胎因素,母体因素也可分为局部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全身因素.根据病因,RIF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全身因素的纠正包括高凝状态的改善和免疫治疗,以及提高胚胎种植率等.目前RIF的治疗较多是围绕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COH)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用的促排卵方法,但该方案中降调时间多久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尚无定论。我们将注射人绒毛膜促性素(hCG)日激素水平、垂体促性腺激素(Gn)时间和总量、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作为观察指标,探讨长方案中短效曲普瑞林降调时间长短对IVF—ET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胚胎着床是正常妊娠的关键步骤之一,依赖于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即为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是评价子宫内膜作为胚胎“生物感受器”的重要指标,也是内膜在着床窗口期(window of implantation)为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供着床环境的必需条件[1]。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帮助胚胎着床,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则可造成着床失败、流产、生化妊娠等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移植后持续妊娠率与活产率的提升一直是困扰着生殖学家们的一大难题。全胚胎冷冻技术问世之后,学者们提出个体化移植的概念,子宫内膜容受性最佳状态的判断则是决定移植时间的关键。近年来,通过细胞因子、基因、子宫内膜分泌物蛋白组学等微观指标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日新月异,传统影像学及胞饮突检查的价值也不断被证实。本文总结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的指标及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率(受精≤25%)的发生率约为10%~20%。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规定,在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治疗中,对以女方输卵管堵塞、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或不明原因等不育因素为主的患者,只要男方精液质量能达到体外受精(IVF)标准均应行IVF-ET治疗。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中单卵双胎的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单卵双胎的发生及其成因与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间于我院进行IVF-ET并获得临床妊娠的1,782个周期,其中常规IVF—ET1,076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706周期,新鲜胚胎移植1,232周期,冷冻解冻胚胎移植550周期,统计单卵双胎、双卵3胎及三卵4胎等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782个周期中,单卵双胎共28例,发生率为1.57%。单卵双胎与非单卵双胎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超排卵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总量及使用时间、黄体酮(P)剂量、基础黄体生成素(LH)、取卵日雌孕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修整与否其单卵双胎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常规IVF-ET和ICSI周期、冷冻胚胎周期和新鲜胚胎周期与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F及其衍生技术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基础激素水平、移植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同步化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着床中起重要的作用,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除引起子宫内膜形态、厚度、血供等改变外,还从分子水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本文从子宫肌瘤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影响受孕的角度对合并子宫肌瘤不孕患者进行综述,为治疗由肌瘤引起的不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