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2):248-249
<正>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临床常见疾病,又称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分为单纯性、复杂性和不典型性3类,是临床上出现月经紊乱、子宫不规则流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且还具有癌变倾向。我们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经宫腔镜、阴道B超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512例,现报道如下,以探讨探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40岁以上经B超和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18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 甲基睾丸素5mg)/d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诊刮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观察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6.12±1.34)mm和(3.23±0.97)mm;用药后血清LH、T水平显著升高(P<0.01);P、E2显著降低(P<0.01),FSH、PRL无明显改变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治疗3个月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上皮呈增生早期改变,腺体分泌活动受到抑制;间质致密,水肿消失.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8~67天月经恢复,平均23天;112例进入绝经期;其余68例恢复月经,其中37例(54.4%)月经量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使用剂量、时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年龄为28—55岁,平均41岁,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经期延长10—55d。血红蛋白90g以上,以往月经正常,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0.5~2.0cm,行诊断性刮宫术。刮出物行病理检查均回报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我院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4 8例和正常子宫内膜 4 8例的 B超征象进行对比。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人的内膜厚度平均为 2 .10± 0 .2 6 cm,对照组的内膜厚度平均为 1.0 7± 0 .4 5 cm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宫腔镜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门诊收治的51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后,使用宫腔镜检查.结果 44例患者存在一定的宫腔内病变,经病理学检查,44例宫腔镜诊断为宫腔内病变患者中,2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5例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为增生期内膜,伴有部分息肉样变.7例宫腔检查正常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发现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5例为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平均大小与宫腔病变检出率变无明显联系.结论 经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有异常回声,行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诊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近8年来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97例,主要分析患者的误诊情况以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 68例(70.1%)的患者分别于症状出现后1月多-8年间,在未做诊断性刮宫或虽刮宫但未行病理检查的情况下,以妇科良性疾病治疗和观察。有7例曾于3年前诊刮,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但未正规治疗和随访。所有患者有B超检查结果,其中87例(89.7%)有至少一项提示异常的结果。结论 凡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均应考虑先B超检查,必要时诊刮,刮出的组织必须常规做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徐霞 《吉林医学》2012,(26):572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总结对临床诊刮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8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2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绝经前妇女26例内膜厚度12~20 mm,绝经期妇女2例内膜厚度超过5~9 mm。25例子宫增大(多表现为宫体前后径增大),3例子宫大小正常。结论:超声诊断对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7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资料,均做B超检查,且均经宫腔镜检查并做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 子宫内膜良性息肉65例,子宫内膜息肉癌变2例,子宫内膜息肉非典型增生3例.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但有癌变的可能.明确诊断需宫腔镜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是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方法,若发现癌变应尽早行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患者60例,予口服孕激素类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60例均被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内膜厚度均大于13 mm,最高达23 mm,平均厚度为(15.80±3.25)mm.经孕激素药物治疗后,子宫内膜明显萎缩,厚度变薄:内膜厚度为3~9 mm,平均为(5.86±3.43)mm.治疗前后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观察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内膜癌肌浸程度的估价.方法:采用术前B超、术后大体标本观察测量,对123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①子宫内膜病变者子宫三径之和平均值均大于正常值;②58.6%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患者内膜形态以条形、梭形和正常形态回声;35%的Ⅱ期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回声以积液为主兼有其它图像类型;③大于50岁患者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均超过其正常内膜厚度值,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小于50岁的患者内膜增厚主要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为主占48%;④通过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判断子宫内膜癌浅肌层和深肌层浸润符合率均为71.4%.结论:超声检查对判断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类型有一定帮助,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回声特点、及内膜与肌层间的关系等,仅提示病变存在的可能性,要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肌层浸润深度,须根据上述回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163例子宫内膜息肉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B超、宫腔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了解宫腔镜在诊断治疗宫内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门诊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的临床表现、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结果 163例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46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32例,子宫内膜呈简单型增生过长16例,呈复杂增生10例,呈分泌反应4例;黏膜下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 1例.超声、宫腔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0.98%、90.41%.结论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力军 《当代医学》2009,15(36):38-3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10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427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87例与B超诊断3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8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66%,B超诊断符合率为38.46%。87例中,单纯息肉切除34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22例,息肉切除同时诊刮3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内膜,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息肉应手术治疗,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TCRP);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诊刮术(TCRP+D&amp;C)。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1994年6月~2000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腺瘤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的新旧分类方法,以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新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对原以病理旧分类法诊断为腺囊性、腺瘤性及非典型增生的6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全部刮宫及切除子宫的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切片均由专人重新阅片、审核.子宫内膜增生按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子宫内膜为复合增生者18例,为非典型增生者47例.平均年龄43岁(25~73岁).其中≤40岁者中,复合增生6例,非典型增生15例;>40岁者中,复合增生12例,非典型增生32例.65例患者中,月经紊乱占60.0%(39/65).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粗糙或呈线条状或局部宫内膜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5%,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卫华 《当代医学》2010,16(2):50-5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相比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及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854例(其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74例)与B超诊断60例相比进行分析。全部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息肉155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89.08%,B超诊断符合率为38.71%。174例中,单纯息肉切除68例,息肉切除同时内膜电切45例,息肉切除同时诊刮61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够在直视下评价子宫内膜,准确、直观,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较大的、有症状的息肉应手术治疗,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TCRP);无生育要求合并高危因素者,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术(TCRP+TCRE);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排除内膜其他病变可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诊刮术(TCRP+D&C)。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院门诊因子宫异常出血及阴道B超提示宫腔内膜强回声团块的病人,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6例,同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01~2007-10于我院就诊的病人.均除外阴道及宫颈因素所致非正常月经的子宫出血,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及阴道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膜强回声团块的病人行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人8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21岁.其中绝经10例,不孕1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治疗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内膜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的顽固性功血患者,于月经第5~7天或诊刮后5~7天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放环前、放环后3、6、12、24个月均行月经量PBAC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检测、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后患者月经量减少,PBAC评分从治疗前的131.4±48.1,降至治疗后12个月的28.2±7.1g/L(P<0.001)。血红蛋白值治疗前为78.76±11.80g/L,治疗后12个月升高至124.20±7.28(P<0.001)。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为15.68±4.11mm,治疗12个月后减少至4.98±0.68mm(P<0.001),并持续菲薄。治疗12个月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改变及间质蜕膜样改变,内膜转化率为100%。结论 LNG-IUS治疗顽固性功血可明显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进子宫内膜转化。它具有安全、有效、无手术创伤,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杨慧宇  蔡蕾 《安徽医学》2007,28(1):38-3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8例B超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厚及内膜不均质区行宫腔镜诊治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内膜息肉209例(伴粘膜下肌瘤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伴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19例,复杂型增生过长7例(其中伴不典型增生3例),恶性肿瘤5例,息肉癌变1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但有恶变的可能,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和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异常具有很好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孕酮受体及其B亚型 (PR、PR B)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增生 2 0例 ,复合增生 16例 ,非典型增生 15例 )和 2 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 B、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①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 (P >0 0 5 )。②从单纯增生 ,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 B表达逐渐下降 ,其中非典型增生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③从正常增生、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 ,PCNA表达逐渐增强 ,其中复合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明显高于单纯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P <0 0 5 )。④PCNA与PR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PCNA与PR B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PR水平变化不足以说明其在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PR B表达下降参与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 ,提示联合检测PR B、PCNA既可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也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