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扰素在1957年被发现。最初,人们认为干扰素只在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感染中起作用。直到1970年,人们才认为干扰素被诱生及发挥保护作用不应只局限于病毒,可能还包括其它的微生物。如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诱导干扰素形成并在非病毒病原感染时,干扰素对机体可以发挥保护作用。已知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原虫、真菌和细菌具有干扰素诱生活性。既能在体内外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细菌有布鲁氏菌、分枝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无论是在干扰素形成的动力学或是干扰素的特性方面,由病毒和细菌诱生的干扰素都是不相同的。多数病毒在进入机体4~12小时后可诱生干扰素。而细菌的内毒素或其它微生物产物进入机体2小时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正在广泛地试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干扰素的方法有注射外源性干扰素或用干扰素诱生剂诱发内源性物质,细菌内毒素就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本文作者对自己静脉注射2μg 内毒素(大肠杆菌 O127:B8血清型的脂多糖),在注射前和注射后每小时采血一次,用人细胞系BT20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作干扰素测定。干扰素的效价以能保护50%BT20单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春明  丁丽霞 《中国药师》2005,8(6):456-458
基因工程药物,又称为重组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如人干扰素基因)经重组技术导入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等)或动、植物细胞,通过发酵或细胞繁殖来生产出足够量多肽或蛋白质(重组人干扰素)制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除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外,尚有许多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能被病毒和细菌等多种物质诱导产生。最初认为干扰素仅是一种抗病毒蛋白,但现知它对免疫反应有多种效应,它对正常和癌变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对动物的自发、移植及病毒引起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短小棒状杆菌(CP)对多种动物有抑病作用,目前临床上常作为免疫调节剂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癌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似为通常细菌对免疫反应的复杂作用介导的。干扰素和CP对免疫反应及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有共同点。推测CP抑瘤作用部分是由刺激免疫系统时产生的干扰素介导的,CP能诱发淋巴组织或网状内皮系统细胞产生干扰素。本文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一、CP是否能诱发人血T细胞或单核细胞分化来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三类。  相似文献   

6.
[New Scientist 89(1244):675,1981(英文)] 美国Genentech公司和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技术使酵母菌产生白细胞干扰素。酵母菌作为适合在大发酵罐中生长的微生物可以代替大肠杆菌成为珍贵的药用人体蛋白质(诸如干扰素或人体生长激素)的商品来源。酵母菌终于使Genentech公司解决了最近在细菌制品临床试验中所遇到的毒性副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抗菌素或称抗微生物素(Artimicrobial agerts)是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浓度下(通常均较低)对某些微生物如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和病毒,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且在体内亦能消灭,或帮助机体消灭侵入的微生物。但需毒性很低,对机体无害,始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各种抗细菌药物很多,有抗生素、抗菌药,还有人称之为抗菌素,三者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些基本概念,抗细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是指具有抗细菌作用的药物。抗生素(antibiotics)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的需要,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半合成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遗传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技术的研究,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重视。虽然目前以遗传工程技术制造的产品还没有大量投放市场,但遗传工程的专门技术已经作为商品出售。有人估计,到80年代中期或后期,以遗传工程技术制造的干扰素、胰岛素、人体生长激素将大量投放市场。在微生物领域里,首先是细菌、酵母、真菌的深入研究,给放线菌(特别是链霉菌)的研究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但是象以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组入DNA的方法用于放线菌是不合适的。一方面是由于细胞结构的差异,同时细菌产生的氨基酸、干扰素、胰岛素等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好,但也产生一些严重副作用,如抑郁症、甲状腺机能障碍、诱发自身免疫病、间质性肺炎、眼疾患和心血管疾病等,故应扬长避短,发挥干扰素的有效性,以达治疗丙型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治疗感染的一般原则.最常遇到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开始治疗与确定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列表一,严重感染选用肠外给药治疗.较轻的感染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开始治疗与确定治疗抗微生物治疗的开始,使用广谱抗微生物药物.如当诊断为腹腔内感染和可能为菌血症时,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属等)、厌氧细菌及D族链球菌对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是敏感的.治疗肠杆菌科细菌,作者开始应用一种氨基糖苷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羟羧氧酰胺菌素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需注意其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甲亢。现就普通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诱发甲亢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陆宁芳 《中国新医药》2003,2(10):111-111
感冒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也可由细菌引起,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对这些病原微生物产生了一系列防御反应,发热便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好,但也产生一些严重副作用,如抑郁症、甲状腺机能障碍、诱发自身免疫病、间质性肺炎、眼疾患和心血管疾病等,故应扬长避短,发挥干扰素的有效性。以达治疗丙型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宿主-微生物共生可能有益于微生物群和人类[1,2],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3]可能是有害的微生物成分结合肠道屏障,可能诱导肠道生态失调导致全身性炎症,或特定的细菌发酵增加脂多糖向循环中的扩散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可能导致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从而诱发全身性炎症[4]。然而,  相似文献   

16.
细菌内毒素的危害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抗生素会诱导革兰阴性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细菌内毒素可通过两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内毒素血症,很多严重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有关。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了一些可以抑制细菌内毒素释放或抑制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溶菌酶、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NK细胞溶素等,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免疫功能和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均不足,尤其是婴幼儿,如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量少,且功能差,杀菌与吞噬能力低下;婴幼儿呼吸道分泌物的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干扰素等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物质含量低,故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1].RRI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诱发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中病毒感染占90%[2].  相似文献   

18.
儿童免疫功能和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均不足,尤其是婴幼儿,如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量少,且功能差,杀菌与吞噬能力低下;婴幼儿呼吸道分泌物的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干扰素等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物质含量低,故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1].RRI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诱发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中病毒感染占90%[2].  相似文献   

19.
临床细菌检验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重大,人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十分复杂。百年来由郭霍氏定律派生的那种单因子病原观点在今天越来越显示出其片面性。因此,对临床细菌检验结果必须进行辨证分析,以正确地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对临床细菌检验三类结果拟作纲领式分析。一、无细菌生长(一)微生生学方面的因素:1.标本本身无细菌。2.由细菌以外的其它微生物感染,不能在常规细菌培养中检出(如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或细菌 L 型需要特殊培养方法。3.厌氧  相似文献   

20.
徐玉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199-200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是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其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喹喏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大概可分为四类: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它们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都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