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以化瘀消箍为主,辩证论治,灵活运用。方药有桂枝茯苓丸加味,或自拟或单用软坚散结的方药等。部分学者结合女性周期,分段施治,攻补各有侧重,非经期以“攻”为主,寓补于攻;经期以摄血治标为先,辅以化瘀调经。目前成药主要为口服刺刹。治疗途径有内服、外敷、灌肠、针灸等,主张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内服祛风散寒除湿、涤痰化瘀通络的方药治疗“类风关”往往毒副反应较大,以补法为主又取效慢、疗程长。本文以内外合治的方法,攻补兼施、整体与局部同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又减少了毒副反应的发生。具体方法是内服狗脊、淫羊藿、当归等补肝肾扶正以治本,外用雷公藤、乌头、大黄等作中药离子导入祛邪以治标,治疗32例,总有效率达96.9%。  相似文献   

3.
吴志英教授治疗中老年妇女慢性尿路感染,提出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大法贯穿始终,随症适当用补益肝肾、健脾补肾药物.灵活应用"温清并用、升清降浊、补血化瘀"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道以中药攻补兼施方药为主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惭性肾功能衰竭45例,并与单纯用西医疗法的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相似文献   

6.
肖景东  樊旭 《中外医疗》2008,27(15):88-88
胃性溃疡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以痈论治,以"扶下驱邪,攻补结合"为治疗原则,以消痈生肌、祛庸生新为治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中古代医家治疗男性不育症所用方药,探讨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古代文献治疗男性不育相关方剂93首,把方剂中所用中药录入Excel表格,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对高频次药物功效、归经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首方剂共215味药物,药物的临床功效共20种;古代男性不育症的病机以虚证为主;其中使用频数在前22位的药物功效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清热药,入肾药物占91.0%.结论 古代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特点是以补虚药为主,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表里兼顾,注重调和阴阳气血平衡及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的辨证可分为脾胃阳虚型、肝郁气滞型、痰湿中阻型、瘀血停滞型等 ,治疗上以通为补 ,以补为用 ,攻补兼施 ,标本同治 ,方药如黄芪建中汤、金铃子散、二陈汤加味、失笑散加味等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范畴.治疗以肺肾同治,攻补兼施,分期论治,贵在固本为主,收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具体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介绍陈纪藩教授治疗风湿病经验.陈纪藩教授认为虚是风湿病发病的根本内因,多种病邪交错是其病机特点,调和阴阳为其治疗大法.具体治法需注重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和燥润互济;针对病因病位选药,用药精简;惯用药对,巧用虫药,不离藤类;重视功能锻炼和心理疏导.并附典型病例1则体现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现代医家关于骨痹(骨性关节炎)内治方药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对来源于近现代各医家关于骨痹内治方药的原始文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同时结合中医药理论及方证对应法分析骨痹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骨痹内治方剂174首,用药201味,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的累计频率达到70.8%;四气中温性、平性、寒性3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3.05%;五味中甘、辛、苦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3.33%,药物应用频次以当归、牛膝、甘草、白芍、川芎、续断、杜仲为最高;通过系统聚类形成了4个聚类方。【结论】(1)骨痹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辛甘苦燥,甘温并施;平调脏腑,标本兼顾;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虫类搜剔,力宏效专。(2)总体用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3)通过以方测证得出的骨痹病的基本证型有4个,分别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肾虚血瘀型、肝肾亏虚型。(4)虚、瘀、痰、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总的治法治则以补益温通为主,兼以祛瘀化痰,祛风湿通络。  相似文献   

12.
梁文珍认为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为瘀,其治疗应以通经畅络、化瘀消癥为主。临证喜用生蒲黄、延胡索化瘀止痛,以透骨草、皂角刺化瘀消癥,以王不留行、急性子治疗乳房胀痛,以牡丹皮、桂枝治疗瘀热内阻或寒热夹杂之痛证,主张癥瘕未成即用攻法,以防患于未然,临证用药兼顾中州,以防久攻损伤脾胃之气。其所创立的验方化癥汤用于临床多获效验。  相似文献   

13.
介绍巩膜炎的诊治难点、中医认识以及中医治疗进展。巩膜炎病因复杂,症状多变,常与结缔组织疾病关系密切;中医治疗以清热泻肺、扶正补虚、化瘀散结为主;雷公藤、华蟾素等免疫制剂的应用,为巩膜炎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精血瘀滞下焦,复感湿热毒邪所致,运用刘氏前列宝片,清热解毒利湿,化瘀通精补虚,攻补兼施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7例,观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4%,效果推测共机理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菌消炎,局部微循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手术后持续低热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中医辨证治疗48例手术后不明原因持续低热病人的临床资料。认为对此类病人的辨证治疗必须把握时机,重在扶正补虚,污染严重或脾切除等手术后病人多必须先攻后补,攻补兼施,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云鹏老中医认为,对于月经病的治疗运用周期性疗法治疗需切合病机,针对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施治方法.经期及经前期宜温宜活,重在活血通经、去瘀生新,促使子宫内膜早日脱落,为新的子宫内膜发育奠定基础;经后宜养宜补,以滋肾养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的分泌增生.这样血海方能按时充盈,月经方可如期按量而至.刘老临证,用方灵活,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调整方药.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以本虚为主,虚和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治疗上不能一味追求西药强化治疗,应当中西医结合攻补兼施,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从中西医角度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从中医及西医的角度解释是相通互补的,并且中医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医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且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和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灵台教授诊治肝硬化腹水有丰富经验,认为病机关键是气滞血瘀痰凝,治疗重点是审证攻补兼施,并强调治疗早期肝硬化腹水以疏肝健脾消导为主,中期以活血疏肝为主,危重期以调治肝脾肾三脏,行血利水为主,并附验案二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归纳统计当代乳腺癌中医专家治疗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并发症的医案,分析总结他们辨治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结合相关著作,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案例,提取信息并汇总分析处方用药、辨证分型、功效等信息。结果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治则。用药特点以补益为主,辅以化瘀、养阴。以气血瘀滞为主证的上肢肿胀,多治以活血化瘀通络,如桃红四物汤等,若伴湿热瘀结,治以清热活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证属气阴两虚的放射性肺炎,治以养阴清肺润燥,方用增液汤、养阴清肺汤等;以胃虚痰气逆阻为主证的消化道反应,治以和胃降逆,方用橘皮竹茹汤或旋覆代赭汤;以气血亏虚为主证的骨髓抑制,多治以益气养血,如人参养荣汤及补中益气汤等;证属肝肾阴虚的内分泌紊乱者,大多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若伴心神失养等症,则可加用甘麦大枣汤、清骨散以养心安神;若伴肿瘤转移者,治以祛邪攻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及阳和汤等。结论 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并发症证候复杂多变,掌握其证候演变规律及方药特点对发挥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治疗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976年以来,我们用禹功散和大承气汤加减为基本方剂治疗急、慢性肾炎,在浮肿重而兼二便不通或已用中西药利小便疗效不佳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法,“急者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用通大便之法,从而达到畅行小便,病势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