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痰瘀同治立法的芎蒌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西药和芎蒌通脉方煎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以痰瘀同治立法的芎蒌通脉方在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脏器损害方面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结论:以痰瘀同治立法的芎蒌通脉方能明显降低患者透明质酸水平,对糖尿病血管损伤、脏器损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翁苓  衡先培  郑海霞 《光明中医》2010,25(12):2257-2259
观察痰瘀同治的芎蒌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MA、血、尿β2-MG的影响。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0例,对照组50例。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给予降糖治疗及饮食控制,治疗组加服芎蒌通脉方煎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尿MA,血、尿β2-MG,空腹血浆血糖。结果芎蒌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尿MA,有助于降低血、尿β2-MG,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糖尿病血管损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痰瘀同治的芎蒌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及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肝脏损害风险方面的作用。方法:6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并接受糖尿病教育等一般治疗;对照组结合临床情况治疗,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芎蒌通脉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ADA、TG、TC、LDL-C、HDL-C及中医症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ADA、TG、LDL-C、TC、HDL-C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76.1%,对照组为55.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蒌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能明显降低腺苷脱氨酶,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对糖尿病血管损伤、肝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试图针对ACS痰瘀证研究的空白,从免疫炎症的角度出发,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的实质,并分析了炎症因子与血脂分组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55例)及非痰瘀证组(3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分别检测CRP、FIB、IL-6、TNF-α及D-二聚体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组CRP、TNF-α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5、P<0.01),痰瘀证组FIB、IL-6虽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ACS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25),其余TG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CRP、TNF-α及D-二聚体等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ACS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痰瘀证形成的始动因素;而高血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CRP、TNF-α、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有可能成为ACS痰瘀证划分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免疫、炎症角度出发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本质。方法:将60例ACS患者辨证分型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脂、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ACS痰瘀证组患者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FIB、1L-6水平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及血脂等相关,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可为ACS痰瘀证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管病变当重痰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病机、体质证型分析、治疗用药三方面论述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认为痰瘀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痰瘀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痰瘀同治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必须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炎症角度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实质以及痰瘀证、血瘀证2种证型血清炎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24例患者分为痰瘀证组77例,血瘀证组4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通过检测比较痰瘀证组与血瘀证组的炎症和血脂指标,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和变化的规律。结果: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瘀证组IL-6、sCD40L和CRP的血清水平均高于ACS血瘀证组,2组IL-6和sCD40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组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瘀证组,提示前者的炎症活动可能更为活跃,支持了中医认为ACS痰瘀证比血瘀证更为严重的辨证规律,同时为“同病异证”的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法模拟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痰瘀组、化瘀组、祛痰组和西药组,从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血脂、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并比较痰瘀同治方的作用及特点。结果:痰瘀同治方具有明显降低TC、TG,升高HDL,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清丙二醛;纠正NO/ET失衡等作用。结论:痰瘀同治方是通过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抗氧化和修复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因子与痰瘀积分的关系,以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痰瘀证与非痰瘀证患者临床资料,并测定CRP、ESR、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之间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痰瘀积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两组间痰瘀积分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痰瘀贯穿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始终,治疗上应注重抗炎、涤痰、化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各30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血清IL-6和TNF-α水平检测,探索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组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 CA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与非痰瘀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证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与血清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更严重,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痰瘀同治方低、高剂量组.采用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 30 min再灌注2h复制MI/RI模型,检测再灌注后各组大鼠血清CHO,TG,HDL-L,LDL-L,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ICAM-1,TNF-α,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LDL-L显著升高且 HDL-L含量降低(P<0.01或P<0.05),全血黏度(1.0,3.0切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1或P<0.05),炎症因子ICAM-1,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且 IL-10含量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HO,TG含量(P<0.01或P<0.05),改善全血黏度(1.0,3.0,30切度,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ICAM-1,TNF-α表达(P<0.01或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可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及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发挥干预M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痰瘀同治"对急性脑梗塞LPO、ET、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痰瘀同治"法合并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对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抑制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痰祛瘀汤.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LPO、ET、TNF-α值.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67%,差异显著(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LPO、ET、TNF-α自身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瘀同治"的化痰祛瘀汤对改善中医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很好的疗效,且明显抑制LPO、ET、TNF-α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痰瘀互结证与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痰瘀互结证在代谢综合征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辨证代谢综合征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54例,根据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25例)和非痰瘀互结型(29例)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RP、TNF-α、血脂等,分析上述指标与MS痰瘀互结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胰岛素、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患者两组比较,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CRP、HOMA-IR均高于非痰瘀互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FIns、HOMA-IR、CRP、TNF-α、TG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65-1367
目的:研究痰瘀互结证对高血压前期患者hs-CRP、TNF-α、IL-4、IL-6、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初诊为高血压前期患者133例,按照中医证型分为痰瘀互结证69例,非痰瘀互结证64例,同时纳入30例理想血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s-CRP、TNF-α、IL-4、IL-6、ICAM-1水平,观察高血压前期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痰瘀互结证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①高血压前期组与对照组相比,hs-CRP、TNF-α、IL-4、IL-6、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痰瘀互结组与非痰瘀互结组相比,hs-CRP、TNF-α、IL-4、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①作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高血压前期就已经发生了炎症损伤,进而表明,炎症损伤贯穿了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②痰瘀互结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互结组,说明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发生更明显的炎症损伤,为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并为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对血脂变化情况的检测,探讨痰瘀同治颗粒防治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入选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64例,包括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血运重建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瘀同治颗粒,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四项。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瘀同治颗粒能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都伴随着炎症反应。既往研究表明,以下13个炎症相关指标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存在一定相关性。分别是: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细胞因子(TNF-α、IL-6、IL-18、MMPS、MCP-1、M-CSF)、免疫细胞膜分子(CD4\CD4L、PS\PSL、ICAM-1)和脂蛋白(Apo A-Ⅰ、α1-AT)。其中已被公认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证据最多。另外,冠心病患者血中大部分炎症因子水平随着非痰瘀证→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依次升高,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其他证候炎症程度增高。这些指标有助于痰瘀互结证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泄浊降脂片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泄浊降脂片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泄浊降脂片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 h C肽和胰岛素水平、TNF-α、IL-6、IL-8、IL-10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2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2 hINS水平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水平均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治疗组IL-6、IL-8水平均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疾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泄浊降脂片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临床证候和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对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瘀血证、痰浊证11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痰瘀互结组心绞痛缓解率、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瘀血组和痰浊组(P<0.05~0.01),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作用。结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六君丹参颗粒(LJD)对气虚痰瘀型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复方六君丹参颗粒对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气虚痰瘀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服用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六君丹参颗粒,比较两组患者baPVW、ABI、CRP、Hcy、IL-6、TNF-α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PWV、AB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提示动脉硬化程度均能得到控制,但治疗组治疗后baPWV、ABI下降程度更显著(P0.01),说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对患者动脉硬化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提示动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均能得到控制,但治疗组治疗后Hcy、TNF-α、IL-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六君丹参颗粒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改善气虚痰瘀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顺应性,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