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中药的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中药可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增敏、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的分泌而对糖尿病并发症起控制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降糖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对中药降糖机理的研究结果,认为中药具有保护修复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拮抗升糖激素,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对糖的吸收利用和糖原合成,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防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等.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中药可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增敏、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的分泌而对糖尿病并发症起控制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且各类西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用于治疗糖尿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药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以及生物碱类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脂肪酸代谢等作用。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中药降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降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血液葡萄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IR)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利用障碍;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导致血糖蓄积。中药降糖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有待阐明。中药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改善IR、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改善糖脂代谢,治疗糖尿病。本文基于近10年中药(中药活性成分、单味药、复方)降糖的研究型文献,围绕中药从抗氧化应激、抗炎、调控葡萄糖转运通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异位脂沉积、抑制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外泌体改善IR,刺激胰岛素分泌、调控胰岛B细胞分化、损伤、凋亡、再生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2大方面,系统梳理、归纳总结中药潜在降糖机制,并立足当前中药降糖研究领域,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中药治疗DM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手段,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中药皂苷作为中药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中药皂苷类成分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虽然中药皂苷类成分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众多,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T2DM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系统综述。故该文围绕中药皂苷类成分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降糖机制进行系统归纳,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皂苷类成分的降糖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药物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降糖中药Ⅰ号对胰岛细胞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降糖中药 号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方法 :阴性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阳性对照组加入 4nmol/ L的优降糖 ;中药大剂量组加入降糖中药 号滤液 0 .2 0 ml;中药中剂量组加入降糖中药 号滤液 0 .15 m l;中药小剂量组加入降糖中药 号滤液 0 .10 ml。均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孵育 3 h后取上清液 ,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 (剂量 )的降糖中药 号 ,胰岛素水平释放量均比基础培养液胰岛素含量增加 ,与加入不同剂量中药的倍比关系不明显。加入西药优降糖的阳性对照组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与临床作用机制刺激胰岛 β细胞分泌胰岛素是一致的。结论 :降糖中药 号能够刺激胰岛细胞 ,使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 ,从而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1%STZ溶液注射于大鼠腹腔内,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降糖安脉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方药可显著降低STZ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改善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坐骨神经内微血管状态。提示降糖安脉胶囊可通过修复损伤的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阻断多元醇代谢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治疗糖尿病中成药的处方、药理以及作用机理(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基本病理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其特征为高血糖。尽管临床上用于降糖的一线药物仍以西药为主,中药的辅助和替代治疗因其作用温和、不良反应低而越来越受到糖尿病人的欢迎。本文对在中国已批准上市的治疗糖尿病的8种中成药进行综述,分析了其降血糖的药理作用。该8种中成药临床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气虚内热型和气阴两虚挟瘀者,其组方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之长处,兼顾了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热、活血化瘀等整体观念。从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报道来看,以上8种中成药作用机理大致分为三类:①富含植物多糖的中药,如愈三消、参芪、益津和人参糖肽,对损伤的胰岛和β细胞有保护作用,能通过促进β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来提高胰岛素分泌,达到降糖目的;②活血化瘀类中药如渴乐宁、芪蛭、消渴安等能有效改善血粘度、降低血脂,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系统免疫力和代谢能力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纠正糖、脂肪代谢紊乱的作用;③金芪降糖制剂含有降糖作用较强的生物碱如小檗碱等,药理研究表明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抗性、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此外,一些植物成分能拮抗升糖激素、抑制醛糖还原酶,所含微量元素、、(如铬)能增加糖代谢。总之,中药具备多靶点、多层次综合治疗作用和功能调节作用,对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针对降低血糖,其突出优势在于能有效地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口渴、多饮、多食、乏力等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糖尿病研究态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克星之一 ,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 ,在这方面天然药物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功能 ,现已被世人所关注。本文就治疗糖尿病中药研究近况和前景展望做了部分调查 ,现简述如下 :1 治疗糖尿病中药研发现状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药物 近期研究表明 ,牛胆叶的水、氯仿提取物对正常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 ,均有显著降糖作用 ,其降糖机制可能与胰岛素类似 ;苦瓜皂苷被称为植物胰岛素 ,现也已被充分证实。如苦瓜口含片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从苏木甲醇提取物分得的苏木查耳酮 ,1× 10 - 5mol/L即可抑制 83.9%醛糖还原酶 ,因此…  相似文献   

11.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麓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元合成,抑制糖元分解;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分泌;延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等几个方面。实验研究已深入至细胞分子水平。但由于某些中药成分复杂,其降糖机理呈现多途径、多靶点,且药物剂型、剂量、疗程等方面无统一标准,大多药物的研究还都是动物实验,实验模型及技术手段也存在差异,有些药物机理的研究还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断。  相似文献   

12.
胡旭珍 《陕西中医》2010,31(7):922-924
目的:研究中药降糖复方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2型糖尿病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法复制IR大鼠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降糖复方干预,饲养期间每周称体重1次,10周后取血测血糖、胰岛素及血脂。选择病史在5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中药降糖复方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降糖复方1.5g生药/mL、0.75g生药/mL能提高IR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水平(P<0.05,P<0.01);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P<0.01),明显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水平(P<0.01)。结论:中药降糖复方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IR大鼠的高胰岛素状态,并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桑叶是我国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菌、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对国内外近年来对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其降血糖作用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其降糖机制主要与抑制体外蛋白糖基化、抑制双糖酶活性、发挥拟胰岛素作用,及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关。指出桑叶在降血糖药物及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开发中的广阔前景,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清降糖方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清降糖方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小肠的α-葡萄糖苷酶,测定其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制备三清降糖方水提制剂和醇提制剂,分别配制成25,2.5,0.25,0.025,0.002 5 g·L-1的溶液,以阿卡波糖为阳性药对照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含量,计算抑制率.结果:三清降糖方水提制剂、醇提制剂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质量浓度为25 g·L-1三清降糖方水提制剂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64.85±10.5)%,与2.5 g·L-1的阿卡波糖抑制率相当.结论:三清降糖方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复康具有降低正常及Alloxan糖尿病家兔血糖、促进胰岛素释放和抑制胰升血糖素释放的作用;其作用在2h左右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在4h以上,并随剂量的增加而作用加大。提示糖复康的降糖机理,可能在于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A细胞释放胰升血糖素,从而调节胰岛AB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芪地降糖复胰胶囊及针刺对实验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针刺组和中药加针刺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组均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组继续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2周.同时,中药组予芪地降糖复胰胶囊灌胃,针刺组予针刺治疗,中药加针刺组予芪地降糖复胰胶囊灌胃配合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的FPG、INS均升高,IS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针刺组及中药加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的FPG、INS均下降,IS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中药加针刺组与中药组、针刺组比较FPG、INS均下降,IS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中药芪地降糖复胰胶囊及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具有逆转效应, 复方中药芪地降糖复胰胶囊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辣木叶是印度传统草药,研究证明辣木叶在降低血糖、降血压、血脂,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已证明辣木叶具有肯定的降糖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肥胖,降低患者体重。对辣木叶降糖机制研究表明辣木叶可以从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肝脏糖异生,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以及参与抑制小肠蔗糖酶、胰α-淀粉酶活性等多方面发挥降糖作用。辣木叶中的酚酸、黄酮、异硫氰酸酯类、绿原酸、槲皮素、鞣质、多糖等物质参与改善糖代谢。作为一种来源广、价位低的植物药,针对辣木叶降糖作用及靶点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降糖成分的提取研发,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是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单独或同时引起血糖升高的一种临床疾病。近年发现许多中药对胰岛功能的改善有益。复方黄芪颗粒、枸杞多糖、桂皮多酚提取物、石斛合剂等中药能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并促进其分泌,从而改善胰岛功能。银耳多糖、金芪降糖片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糖克软胶囊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克软胶囊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高血糖小鼠模型,采用One-touch稳捷Ⅱ型血糖仪测血糖及糖耐量,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试剂盒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克软胶囊对正常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改善糖耐量作用;可明显改善正常小鼠蔗糖耐量以及四氧嘧啶小鼠葡萄糖耐量;能有效降低四氧嘧啶小鼠高血糖,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结论:糖克软胶囊对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损伤,或促进已损伤的β细胞修复,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从而减轻高血糖反应;而且可通过影响糖的吸收、摄取、降解、代谢利用等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障明对糖尿病大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糖障明治疗组(即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阴性对照组、降糖灵对照组,以同龄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在给药2个月后进行骨髓有核细胞的检查。结果:中药低剂量组的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的晚幼粒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降糖灵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各实验组嗜碱性粒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单核细胞明显低于降糖灵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糖障明不仅对骨髓造血系统无抑制作用,而且低剂量的中药复方糖障明可能还有激活可溶性生长因子,增强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