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铅印刷厂字模工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神经行为功能测试,评价低水平铅接触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44名铅作业工人和34名对照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广度、提转捷度、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结果 铅作业工人有困惑-迷茫、疲惫-惰性、紧张-焦虑增加,简单反应时平均值、数字译码、打点总数、正确打点数,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铅接触影响消极情感、视觉反应速度、操作敏捷度和心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汽油对职业人群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和汽油对人体的早期危害,为汽油的危险度评价和卫生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应用WH()推荐的神经行为测试组合(NCTB)对92名汽油作业工人和88名对照人员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同时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汽油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触组明显存在忧郁一沮丧的不良情绪状态,简单反应时慢于对照组,数字跨度、提转敏捷度、数字译码和目标追踪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行为功能得分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提示长期接触汽油可影响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有助于早期发现汽油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3.
低浓度混苯作业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接触混苯的76名女工和对照组69名女工进行神经行为功能的测试及健康状况检查。结果 在混苯浓度分别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浓度(MAC)环境中,女工的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跨度、手提捷度、数字译码、视觉记忆及目标追踪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高度显著(P〈0.01)。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噪声与局部振动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组合(NCTB),选择珠三角某-外资厂研磨车间76名同时暴露于噪声与局部振动的工人作为复合接触组,同一车间70名只接触噪声的工人作为噪声组,同一公司包装车间60名不接触任何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神经行为功能的测试.结果 噪声组POMS情感状态测试及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的12项指标中的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对、简单反应时、数字跨度、视觉记忆、目标跟踪等7顶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接触噪声与局部振动的复合接触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显示,所测神经行为功能的12项指标全部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噪声、局部振动对暴露工人神经行为功能都有影响,但噪声与局部振动两危害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其对暴露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负面影响加大,具有联合协同作用,这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调查噪声对作业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对71 名噪声作业女工进行了测定,并与85 名非噪声作业女工进行了比较。③结果 噪声作业女工情感状态问卷中的紧张、忧郁、愤怒、疲惫及困惑的分数高于对照组( F= 5.68~12.94, P< 0.01);噪声作业女工的数字跨度、手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及目标追踪Ⅱ正确打点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F= 4.10~26.58, P< 0.05,0.01)。④结论 噪声可引起作业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提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作为噪声作业工人亚临床改变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锰对电焊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 4 8名从事电焊作业 1年以上的工人和4 0名无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工人为研究对象。测试神经行为功能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接触组情感状态、视觉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数字跨度、提转捷度及视觉记忆均明显下降 ,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作为早期检测锰对神经系统影响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煤油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煤油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91名煤油作业工人(接触组)和368名无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工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测试其神经行为功能,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接触组的阳性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行为功能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接触煤油者不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有改变,对神经行为功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对42名铅作业工人及28名非铅作业工人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16项行为功能测试中有10项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16项测试结果中9项得分随血铅值升高而呈该增或该减的趋势,亦有10项得分随尿铅值升高而呈该增或该减的趋势,作者认为铅对作业工人行为功能的影响是肯定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锰对电焊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48各从事电焊作业1年以上的工人和40名无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工人为研究对象,测试神经行为功能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接触组情感状态,视觉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数字跨度,提转捷度及视觉记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作为早期检测锰对神经系统影响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铅作业工人脂质过氧化水平和微量元素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1名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为接触组,70名未接触铅作业的员工作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血铅及血清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测定二组人员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铅(352.31±128.93)μg/L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血铅水平的平均值(40.23±16.92)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血清铝、铬、锰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锌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接触组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工人,而血清CAT和GSH -Px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工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可引起人体血铅升高,能降低机体微量元素锌含量,导致铝、铬、锰含量增加,而这些元素的变化又有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噪声和高温联合作用对作业人群神经行为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噪声高温组50人、噪声组52人、对照组54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噪声高温组、噪声组的听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方面,情感状态特征(有力-好动、紧张-焦虑)、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正确打点数、总打点数)、数字广度测试、简单反应时,噪声高温组、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噪声高温组与噪声组比较,抑郁-沮丧、有力-好动、疲劳-惰性及目标追踪(正确打点数、总打点数)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暴露人群的神经行为功能改变早于听力的改变,噪声或噪声高温协同作用对部分神经行为功能有显著影响,噪声高温组与噪声组比较在情感状况以及行为功能的某些项目可能产生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车辆段工人,尤其是重金属烟尘接触对其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 WHO 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对341 名车辆段工人进行测试。结果 以重金属铅、锰烟尘接触较为严重的熔接工、锻工、铆工、挂瓦工的神经行为功能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表现为不仅5 项有害情感状态指标的得分显著增高,而且数字跨度、手提敏捷度以及目标追踪速度也受到了不良影响。油线处理工人主要是手提转速度及目标追踪受到了明显影响。电焊烟尘接触最重的熔接工与其他工种工人比较,可见神经行为多项指标均以熔接工受累为重。结论 在铁路车辆段工人中,应将重金属烟尘接触者作为职业危害监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红细胞膜唾液酸 (RBCm SA)含量及红细胞免疫功能 (RBCIF)与急性脑梗死 (ACI)的关系。②方法 检测了 19例ACI病人RBCm SA、血浆唾液酸 (P SA)、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含量及RBCIF ,并与2 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③结果 ACI病人RBCm SA和RBCIF低于正常人 (t=- 2 .5 12 ,P <0 .0 5 ;t=- 3.12 1,P<0 .0 1) ,而P SA和CIC高于正常人 (t=2 .875 ,P <0 .0 1;t=2 .4 0 3,P <0 .0 5 )。不论正常人还是病人 ,RBCm SA与RBCIF呈正相关 (r =0 .4 97,P <0 .0 1;r =0 .4 83,P <0 .0 5 ) ,RBCm SA与P SA呈负相关 (r =- 0 .4 6 6、- 0 .5 0 6 ,P <0 .0 5 )。④结论 ACI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RBCm SA代谢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了解脑梗死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8例脑梗死病人和 4 5例正常人血浆ADM的含量。③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ADM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t=2 5 .4 ,P <0 .0 5 ) ;脑梗死病人血浆ADM水平 3d内升高 ,第 7天达最高 ,第 14天仍高于对照组 (F =19.6 ,q =6 .37~ 11.37,P <0 .0 5 )。 ④结论 ADM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人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0例正常人和27例LN病人的血浆内皮素(ET-1)含量进行了测定。③结果LN病人血浆ET-1水平高于正常人,而伴有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的LN病人血浆ET-1水平高于LN组和正常人(F=5.28,q=7.56~11.10,P<0.05)。LN病人血浆ET-1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r=0.412,0.508,P<0.05),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672,P<0.05)。④结论LN病人血浆ET-1水平升高与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及肾脏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MDS病人血浆IL-10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人血浆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酶联免疫夹心 (ELISA)法 ,检测 2 5例MDS病人及 2 4例正常人血浆中IL 10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③结果 MDS难治性贫血 (RA)组病人及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RAEB)组病人血浆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F =10 .94 1,q =2 .36 ,4 .2 6 ,P <0 .0 5 ) ;RAEB病人血浆IL 10水平高于RA组 ,差异有显著性 (q =2 .4 6 ,P <0 .0 5 )。MDS病人IL 10水平与CD+ 3 ,CD+ 8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 (r =0 .2 5 ,0 .5 6 ,P <0 .0 5 ) ,与CD+ 4 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 (r =- 0 .4 8,P <0 .0 1)。④结论 检测IL 10有助于指导MDS分型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研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含量变化及其与血浆内皮素 (ET 1)的关系 ,探讨其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 4 0例急性脑梗死、4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 4 5例正常人的血浆ADM和ET 1含量。③结果 脑梗死、心肌梗死组病人血浆ADM含量及ET 1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F =37.5、2 2 .4 ,q =9.8~ 14 .6 ,P <0 .0 5 ) ;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血浆ADM水平与血浆ET 1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74、0 .5 85 ,P <0 .0 1)。④结论 肾上腺髓质素参与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ADM可作为判断脑梗死、心肌梗死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及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及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②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8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检测 ,并对部分病人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 (F =30 .59~60 3 .58,q=2 .98~ 42 .0 2 ,P <0 .0 5) ;手术后 1周与手术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q =0 .2 4~ 2 .2 2 ,P >0 .0 5) ;手术后 3周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q =9.2 6~ 41 .81 ,P <0 .0 1 ) ,与正常人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q=2 .98~ 1 9.36 ,P <0 .0 5)。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 (t=0 .81~ 1 .1 0 ,P均 >0 .0 5)。④结论 手术创伤对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影响 ,并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化疗对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锰累积暴露量的工人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 C26304T位点多态性与神经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名半年以上工龄的职业性锰暴露冶炼工人和94名劳动强度相似但无锰暴露的工人,按照累积暴露指数将观察对象分为高、低暴露组和对照组。利用垂直沟槽稳定试验和插板试验进行神经行为改变的检测;提取血白细胞DNA,利用PCR—RFLP法检测XRCClC26304T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高、低暴露组携带XRCC1 C26304T位点变异基因型TT的工人在垂直沟槽稳定试验的划痕长度、插板试验的得分上均低于携带野生基因型CC和杂合基因型CT的工人,碰撞次数高于野生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P〈0.05);对照组内各基因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RCClC26304T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影响职业锰暴露者的神经行为;XRCClC26304T位点的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锰致神经行为改变以及锰中毒风险评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发高血压血液透析病人的血压及其尿蛋白、血尿酸和左心室功能影响。②方法 将 88例病人随机分为 3组 ,研究组采用氯沙坦 +硝苯地平 ,对照 1组采用苯钠普利 +硝苯地平 ,对照 2组采用哌唑嗪 +硝苯地平 ,共治疗 84d .定期检测动脉血压、尿蛋白、血尿酸以及左室舒张期内径。③结果  3组降压作用相当 (F =0 .2 5 1,P均 >0 .0 5 ) ,研究组和对照 1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t =2 .75 9,2 .80 7,P均 <0 .0 1) ,研究组与对照 2组比较治疗后尿蛋白下降明显 (F =6 .5 45 ,q =2 .983,P <0 .0 1)。研究组和对照 1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 (t=2 .36 4,2 .2 97,P均 <0 .0 5 ) ,研究组较对照 2组变化明显 (F =3.889,q =2 .5 74,P <0 .0 5 )。研究组用药后血尿酸降低明显 (t=2 .5 71,P <0 .0 5 ) ,与对照 1组和对照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4.12 3,q=2 .485 ,2 .5 6 1,P均 <0 .0 5 )。未发现肝功能恶化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④结论氯沙坦降压效果好 ,副作用少 ,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