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摘要患者:男,57岁。因胸骨后郜发作性压窄样痛两天,于1987年1月3日急诊入院。该患于1987年1月1日晚9时,胸骨中段后部突然感觉压窄样痛,卧床休息1小时后症状自行缓解。次日上午9时上街时又发作一次,痛部位及性质同前,口服“冠心苏合丸”过30分钟后症状好转。1月3日早8时又发作,立即卧床休息,并口服“冠心苏合丸”,但胸痛加重伴有冷汗,恶心,于10时以“急性  相似文献   

2.
<正> 病历摘要田××,男,61岁,住院号47602,1980年7月30日8时入院。于1975年心电图即发现左前半支阻滞,但无不适感,未曾治疗。三个月前发生一次心绞痛,持续约15分钟。此后间歇服潘生丁治疗。入院前一小时,在散步时突感胸骨后缩窄样疼痛,并向左肩、咽喉及下颌部放散。当时血压150/100mmHg(平素120/80mmHg),心率68次/分,律整。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3.
4.
病人,女,72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憋气5年,加重3d入院。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125次/min,肢体导联T波普遍低平,V_1~V_5导联ST段水平压低0.2~0.5mV,V_1~V_3导联QRS波主波向上,R波明显增高。加做V_7~V_9导联,QRS均呈QS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O5mV。心肌酶学检查:肌酸激酶279U/L,乳酸脱氢酶9.47μmol·S~(-1)/L,谷草转氨酶850nmol·s~(-1)/L, CK-MB 107U/L.诊断为  相似文献   

5.
ECG对心脏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MI)能及时发现,而对后壁MI往往易忽略。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期发现5例下壁并后壁急性心肌梗塞(AMI),现主要从ECG特点角度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例1 女,67岁,主妇。患者于1987年8月30日感胸闷、气短、纳差,次日下午心悸气短加剧,上胸部闷胀沉重感为重,不放射,性质不剧烈,持续时间不定  相似文献   

6.
急性局限性(真正的)后壁心肌梗塞国内王蕾礼等报告一例,每因心肌损害面狭小,常规心电图影响亦小而易漏诊。1974年初本院亦发现一例,现报导如下。病历摘要:女,60岁,住院号311237。因胸前区持续性剧痛8小时,于1975年4月2日11时入院。入院前一天下午4时许,感胸前区持续性翳闷不适,恶心,呕吐,未经治疗。入院当天凌晨4时许,突然胸前区持续压榨样疼痛,心悸,大汗淋漓,全身冰冷,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腹痛及腹泻。7时来院急诊,血压170/110毫米汞柱。诊断“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舌下含三硝酸甘油片无效。回家休息疼痛未缓解,频繁恶心呕吐。再来院急诊血压下降至70/0毫米汞柱,肌注间羟胺20毫克,即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局限性后壁心肌梗塞而入院。过去史:1974年发现有高血压。体检血压95/80毫米汞柱,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7.
分析2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SPAMI)心电图,提出V_1、V_2导联出现高R波、ST段压低、T波直立高耸,且排除了引起V_1、V_2导联R波增高的其它原因,要高度怀疑SPAMI可能。加作V_7、V_8、V_9后背导联,可发现心梗典型改变,且伴QRS波群及ST-T动态演变。SPAMI常与下壁、右室壁梗塞并存,它对整个梗塞面积的估计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SPAMI)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呈现心肌梗塞典型表现.常易被漏诊。本文分析14例SPAMI住院患者,来探讨背部导联对SPAMI诊断价值及与V;、V。导联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我院1995年3月~1996年11月SPAMI住院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8~68岁,平均52.8岁,发病时心前区疼痛IO例.剑突下疼痛2例,背部疼痛2例。入院后3~7天,每12小时描记12导联及加做V;V。V。,V。。一V;。心电图。以后每48小时记录1次,并观察动态变化.同时测定心肌酶谱。全部心叽酶谱均有增高。…  相似文献   

9.
10.
朱红 《医学研究通讯》2000,29(12):45-46
分析21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SPAMI)心电图,提出V1、V2导联出现高R波、ST段压低、T波直立高耸,且排队了引起V1、V2导联R波增高的其它原因,要高度怀疑SPAMI可能。加作V7、V8、V9后背导联,可发现心梗典型改变,且伴QRS波群及ST-T动态演变。SPAMI常与下壁、右室壁梗塞并存,它对整个梗塞面积的估计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正后壁心肌梗塞常规心电图不易反映出来,常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以胸闷,心前区不适3d加重伴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1h,请医生到家诊治。当时头上有汗,面色苍白,急查心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1年以老年病综合性医院为主以来,收治住院患者中有20例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SPAMI)临床上并非少见,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不呈现心肌梗死典型表现,常易被漏诊。  相似文献   

13.
男患,57岁,教师。1个月前即有劳累后心前区疼痛,入院前半小时因打乒乓球而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放散,伴大汗,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血压10.7/5.3kPa,神志清,痛苦病容。急检心电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立即给予社冷丁、罂粟碱、硝酸甘油、蝮蛇抗酸酶等药物止痛、扩冠、溶栓对症治疗,但疼痛持续不缓解,持续时间达6小时之久。血压在升压药维持下波动在8.0/6.0kPa左右。于发病48小时后心前区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粗糙Ⅳ/6级全收缩潮杂音。向到突下、左脑中线传导,A2>P2。经彩色多普勒诊断为室间隔穿孔…  相似文献   

14.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 (SPAMI)在常规 12导联缺乏心梗典型表现 ,且常与下壁、右室梗塞并存 ,易被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6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早期心电图特征不典型的SP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以不典型胸痛为主要表现 本组 3例有此表现。例 1,患者男性 ,年龄 6 0岁 ,因反复胸前区闷痛 4天 ,加重半天入院。门诊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检查示 :急性前侧壁心肌缺血改变。次日复查心电图 :V1呈rS、V2 呈RS型 ,R S =1,TV1V2 高耸 ,V5V6呈 qRs型 ,ST压低 ,TV5V6倒置。加做V7V8V…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4岁。因持续胸闷9小时,加重3小时入院。患者12小时前突感胸闷,呈持续,入院前3小时症状加重,心前区疼痛伴出冷汗来院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否认其它病史。体检:一股情况尚可、伸志清楚,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的发病因素,95%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所以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是因为病变部位的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脏的血液供应减少,甚至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引起心脏缺血。由于缺血严重持久,使心肌发生不可逆转的组织上的损害而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多数会累及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而较少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但近几年来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报道,在中国人中右冠状动脉为主型的血管分布较西方人多,因而后壁心肌梗塞往往与后壁基底部心肌梗塞同时出现。笔者见一例急性广泛性后壁心肌梗塞(下壁、后壁、后侧壁)合并脑梗塞,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60岁.病案号335613 1989年3月29日便后突感心前区剧烈压榨样疼痛伴濒临死亡感,来我院急诊。查BP10.6/0 kPa;ECG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紧急处理后BP20.0/12.0kPa,疼痛不缓解,烦燥,皮  相似文献   

18.
<正> 单纯正后壁心肌梗塞较为少见,而且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正后壁延及侧壁和膈面心肌梗塞,结合有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病例摘要患者孟×,男,76岁,农民,住院号25220。左胸前闷痛伴向左肩放射,四肢麻木,出冷汗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10例病人入院后皆行心电监测3~7天,观察ECG动态变化,同时查心肌酶谱。结果 认为右胸前导联V_1、V_2出现高R波,S-T段下降与T波高耸对称,且排除引起R波增高的其他原因,同时背部导联V_7、V_9出现病理性Q波及QRS综合波、S-T段、T波进行性演变者,综合临床症状和心肌酶谱分析便可诊断。结论 尽管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能显示梗死部位,冠脉造影更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有力佐证。但ECG检查结合病史和酶谱分析,仍不失其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10例病人入院后皆行心电监测3-7天,观察ECG动态变化,同时查心肌酶谱。结果:认为右胸前导联V1,V2,出现高R波,S-T段下段与T波高耸对称,且排除引起RI皮增高的其他原因,同时背部导联V7,V8,V9出现病理性Q波及QRS综合波,S-T段,T波进行性演变者,综合临床症状和心肌酶谱分析便可诊断。结论:尽管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能显示梗死部位,冠脉造影更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有力佐证。但ECG检查结合病史和酶谱分析,仍不失其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