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2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中2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2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率为72%,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平均狭窄率降至18%(10%~22%),治疗前后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4例成功植入支架患者中13例(92.0%)患者症状明显改善,l例(8.0%)患者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手术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1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术前均行颈部大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确诊,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成功植入支架12枚,1例闭塞行再通术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7%,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6个月后随访未发现再狭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择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40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临床随访观察4~33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颅外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100%,血管狭窄由术前(72.12±8.86)%下降至术后(10.12±6.17)%。围术期内,1例(2.78%,1/36)发生原狭窄供血区轻微缺血性卒中,其余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无卒中复发或死亡,CT造影随访1例支架内轻度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弓上颅外动脉狭窄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筛查及诊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对天津市胸科医院6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采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合并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 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 明确诊断, 然后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 术后1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均使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结果 使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出5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患者, 且均得到了CTA确诊。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100% (5/5), 术后残余狭窄率均小于 10%, 症状性患者的症状均消失, 双侧上臂收缩压差均小于20 mmHg。使用左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前降支搭桥术中左乳内动脉血流量正常, 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未发现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围手术期无脑卒中、 心肌梗死及死亡并发症。随访6~12个月, 平均10个月, 无后循环缺血、 上肢缺血、 心肌缺血相关症状, 双侧上臂收缩压差均小于20 mmHg。结论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筛查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和顺  刘会生  周增超  刘铁艳 《河北医药》2010,32(16):2199-220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20例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20例患者狭窄病变42处,其中18例患者各2处病变,2例患者各3处病变。18例患者共植入血管内支架38枚;2例各2处狭窄病变患者支架植入未成功。血管平均狭窄率由治疗前82.6%降至治疗后8.4%。支架植入后12个月时复查头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CTA)或头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15例患者未见狭窄复发,后循环缺血症状改善,未见新发脑梗死;发生支架再狭窄3例(6枚支架),支架再狭窄率15.8%,其中2例患者有明显的后循环缺血症状和脑梗死。全组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的缺血状况,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Wingspan动脉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卒中的发病率.方法 30例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12个月随访,全部随访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6.7%),其余28例患者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7例患者(23.3%)支架再狭窄,平均支架内再狭窄程度(69.0±9.8)%.均给予强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后12个月随访,无新发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上述7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闭塞.结论 大脑中动脉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见于术后6个月内,多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卒中事件,对术后6个月内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9例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行球囊膨胀型支架成形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或脑梗死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结果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植入过程中2例术中出血,1例于术后第2天因脑疝死亡,另1例恢复良好。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5.2%减少到术后的9.6%。18例患者临床随访3-28个月,无缺血性中风发生,4例出现术后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辅以有效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采取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出院健康指导等系统化的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椎基底动脉狭窄成形术患者治疗护理期间,临床症状均得到良好控制,除1例患者术中放支架时,由于血管痉挛而受阻,其余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12个月,患者均能按时服药和复诊。结论辅以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成功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股浅动脉SFA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中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rterial flossing with antegrade-retrograde intervention,SAFARI)应用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中应用SAFARI技术对其进行血管腔内动脉重建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0.5岁。结果全组手术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踩肱指数由术前的0.25提高至术后3日的0.79。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2例于术后1个月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给以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后支架内再通,患肢血运恢复。结论对于股浅动脉长段慢性闭塞性病变腔内重建血运治疗中应用SAFARI技术成功率高,并且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闫冰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46-14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3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14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共有5例患者发生心率减慢的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并且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范围。而术后1d、3个月以及6个月时的狭窄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郑立建  刘洁  佟小光△ 《天津医药》2016,44(12):1476-1479
摘要: 目的 探索减少椎动脉颅内段支架术后发生穿支动脉闭塞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 例应用 Gateway-Wingspan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术后狭窄改善程度及灌注改善情况, 分析发生穿支动脉闭塞的原因。结果 32 例患者共置入 33 枚 Wingspan 支架, 1 枚 Apollo 支架, 手术成功率 100%。术后患者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率由 (76.6±6.1) %降至 (27.9±5.2) %。术后 3 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或头 CT 血管成像, 均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 24 h 内 2 例患者发生延髓穿支动脉闭塞, 考虑其原因可能为狭窄处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 术中球囊与支架的机械作用下导致斑块位移, 进而堵塞延髓动脉; 经过药物及康复治疗后, 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椎动脉颅内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的闭塞可通过术前严格的评估与准备、 术中对球囊及支架的正确选择等措施来预防, 但仍需大样本数据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本组41例髂动脉闭塞的患者通过行闭塞段开通、经导管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来观察效果。结果 41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达100%,治愈36例,好转5例,共9例血管闭塞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除2例分别在术后11个月和8个月发生支架内再闭塞行二次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作为治疗髂动脉闭塞可选择的手术替代方案,尤其是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具有微创、简单、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总结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与技术经验。方法对25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药物治疗无效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脑血管造影及TCD随访。结果25例患者血管狭窄部位均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术前狭窄为(88.2±4.4)%,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狭窄下降为(12.3±4.5)%。临床随访无TIA再发作,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TCD检查脑血流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对严重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4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本组Mori A型病变29例,B型病变5例;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1例、颅内颈内动脉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20例。在内支架成形术后,平均动脉狭窄率从70.9%下降到9.0%(P〈0.01)。在围手术期内,除1例(左椎动脉V3段串联病变)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33例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部分严重颅内脑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头臂动脉狭窄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本组5例,颈总动脉狭窄2例.其中1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1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3例.其中2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1例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对5例头臂动脉狭窄病例进行了介入治疗全部成功。治疗后血管恢复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性病变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弓上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黑龙江省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1例症状性弓上动脉狭窄患者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给予术前、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治疗狭窄动脉44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0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弓上动脉狭窄患者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术后观察、药物护理、并发症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18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4例、高灌注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个月;血管再狭窄30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10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未规律及规律内科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7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9例行支架成形术,其中术前规律内科治疗者21例和未规律内科治疗者18例。另31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术后近期(30d)NIHSS评分术后规律用药者中疗效好19/21(90.5%),疗效差2/21(9.5%),术后未规律用药者中疗效好14/18(77.8%),疗效差4/18(22.2%),术后规律用药者术后近期疗效优于术后未规律用药者(P〈0.01)。与支架成形术者比较,单纯内科治疗者术后30d内卒中发病率减低。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术前规律内科治疗和单纯内科治疗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股浅动脉腔内自膨式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6月,为34名患者股浅动脉血管内植入了45个自膨式支架,塑形,术后常规支架处理.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所有病变段均开通,支架形态良好,病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足部溃疡等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23~0.74提高至0.56~1.02,ABI升高幅度为0.17~0.52,平均升高0.34,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9.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6例(6/34),1例截肢,5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总通畅率为82.4%.结论 自膨式支架对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