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表里双解大黄不具解表功用,仲景将大黄伍入解表或和解剂中,表里双解,使邪从表里同去。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是其代表。《伤寒·太阴病》篇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大黄汤乃桂枝汤倍芍药加大黄而成,用于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而邪陷阳明。方中桂枝汤解未解之表,“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此双解表里法也”(柯韵伯)。仲景虽将其列入太阴病篇,实属太阳阳明同病。大柴胡汤见于《伤寒·太阳病》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相似文献   

2.
1 外寒里热证,表里双解 外寒里热证为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原文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前条为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表里同病,治宜外散风寒,内清郁热。后条为太阳之邪未解,内兼郁热,治当微发其汗,兼清里热。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重麻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其麻黄用量加大,是为加强发汗之力。以散风寒之邪,石膏辛寒以清里热,麻  相似文献   

3.
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伤寒论》中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未解者”的伤寒误治而致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之证。刘渡舟老师根据本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用之治疗少阳病而兼太阴脾家虚寒的证候,每每奏效。刘老师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大柴胡汤治疗少阳病而兼阳明胃家热实的证候对比,恰有寒热虚实对照鉴别的意义。少阳不但为表里之枢,也为阳明之枢,故临近太阴。当少阳病内及太阴之时,则可见脘腹胀满,便溏不调,脉缓无力等证。如临床上某些  相似文献   

4.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本证即桂枝附子汤证。其病机为表阳不足,风寒湿邪留着肌肉。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由于卫阳不固,风寒湿邪留于肌表,故表现有类似太阳表证的证候。风寒湿阻碍气血运行,故身体疼烦,虽太阳表证亦有身痛,但不是主证。本证以身痛为主证,故身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知邪不在少阳、阳明。脉浮虚而  相似文献   

5.
第七章表里双解剂凡以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或清热药、温里药等为主组成的具有表里同治作用、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攻里解表攻里剂,适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临床既有表寒或表热的症状,又有里实之症。常用方剂为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等。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31条云:“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可知葛根汤证之项强乃由外感寒邪,侵入太阳经输,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葛根汤即用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有解肌发汗、生津舒筋的作用,故能治项背强。方中用葛根,性味甘辛,能升津液,濡润筋脉,又能解表祛邪。其证表实无汗,故于桂枝汤中加麻黄,不但调和营卫,且能发汗祛邪。惟其筋脉失养,不须峻汗,故有芍药敛阴和营,姜、枣、甘草益中焦而助胃气。 《伤寒论》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此二条乃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所致。表邪入里,上犯胃腑,胃失和降,故呕;下迫大肠,传导失司,故利。《医宗金鉴》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下利也,治法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患者既有太阳表证,复加阳明里证,为何先治表呢?岂知乃因邪郁肌表,水寒之气不从汗解,下走大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故见下利。此下利虽属里证,然表证为病因,且为重为急,故表解则里自和也。故用葛根汤以散经中之寒邪,亦即“逆流挽舟”之法也。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在肺心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晓夏 《光明中医》2008,23(9):1337-1337
小青龙汤源于《伤寒论》,是一首治疗太阳经病表里双解的有效方剂,临床上多将之用于感冒等病的治疗。笔者根据其组方原则,结合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证候特点,用于肺心病的冶疗,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表里同治法首见于《伤寒论》。此法为表里病情比较均衡而设,有表里双解之功。表里同病之证,纯攻其表则里证不除,甚则加剧;纯攻其里易致表邪内陷,转为坏病,故仲景创表里同治之法。此法虽为外感热病而设,但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表里同病之证有偏于表、偏于里之不同,临证之际须成竹在胸,运筹帏幄,分清孰多孰少,孰重孰轻,治法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关于《伤寒论》少阳病“半表半里”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目前尚无定论。“半表半里”既是少阳病的病位又是少阳病的辨证纲领。“半表半里证”是一个独特的证候,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也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不表不里、表里之间的位置。本人研习少阳病篇,偶有所得,以飨同行,不妥之处,请予教正。  相似文献   

10.
表里双解是《伤寒论》提出的治法之一,至今仍常用于临床。《伤寒论》通过诸多证治实例,充分体现了这类治法既有侧重而又统筹兼顾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笔者不揣谫陋,试对张仲景运用该法的基本规律浅析如下:一、表束热壅,当以开宣透泄为急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则卫阳闭遏不畅,势必化热内扰,引起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1.
何新慧 《河南中医》2014,(5):785-787
《伤寒论》中风的涵义有二,一是指人体感受风邪,或兼夹他邪,而产生多种病证;二是指因外感风邪,或兼夹他邪,而导致的中风证。六经病均有中风,太阳中风发生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大多导致中风证,即桂枝汤证,亦可致表里同病,甚者以里证为主。阳明、少阳中风均为表里同病,轻者可先治表,或表里双解,重者当随证治之。一般多用桂枝汤。三阴病中风亦用桂枝汤为多,因桂枝汤解表立足于正气,待正气充盈,营卫调和,则事半功倍,不用峻汗,外邪亦除,既保护了正气,又祛除了邪气。  相似文献   

12.
四、大柴胡温方意及用法(附小柴胡加芒稍踢) 少阳有表复有里.少阳之表,少阳经也;少阳之里,三焦胆府也.表里并重大柴意.大柴胡治少阳病,表里并重者也.本经自病乃蕴发.此乃本经自病,由伏邪而然,与太阳病汗出不澈,余邪留恋少阳者,轻重不同.世人但知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不知大柴胡乃少阳正法也.少阳之里亦有异.少阳之里,乃三焦胆府,与阳明胃府之里实有异,惟胆胃同降,固亦相近,殊途同归,但轻重有不同,深浅为各异耳.既是少阳之里而非阳明之里,则知本方实不当有大黄.叔和谓:无大黄恐不成大柴胡,乃未之思耳.又小柴胡治表复有里,其见症中之胸胁痞满即里实也,惟较此为轻耳.郁郁微烦心下急.小柴症具呕不止.如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鞕满等症具,用小柴胡而呕仍不止,且增郁烦心下急诸象,故知其邪势鸱张,病由蕴发,非余邪留恋可比,表不和而里热结,非大柴胡不能为功矣.二三下后症仍存.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柴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属少阳兼太阳(太少并病)的证治。因外有太阳表证而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微呕,心下支结,且两经之邪均较轻浅,故取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用量,发表与和解并施,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国医论坛》2013,28(2):1-3
文章指出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虽见于少阴病初始阶段,但证情复杂,表里互兼,往往在外感病之初即可见心、肾之病症。《伤寒论》对此采用表里双解的治法,外解太阳表邪,内温少阴里虚。与此同时,还阐述了《伤寒论》表里先后治法的特点有三,即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以及表里同治。在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方特点上特别指出细辛的多经协调作用,认为一药多用是经方组方之重要思路,当今临证可以借鉴。同时还指出太阳与少阴表里关系失调的病证特点,是太阳病邪气内传少阴,以心、肾阳虚为多见。因此,麻黄细辛附子汤可用治太少两感、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压、产后身痛、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少阴心肾阳虚之证,并附医案以证。  相似文献   

15.
二、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方意及用法(附柴葛解肌汤)葛根汤治阳明表.太阳邪犹不曾罢.古人以葛根汤治阳明表证,舒驰远六经定法亦如此.其实此汤是太阳阳明合病表证,太阳之邪才及阳明,太阳之证尚未罢者之治法也.故必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儿儿,目痛鼻干等症并见,方可用之,非纯属阳明表证之方也.才及阳明差堪投.桂枝汤加麻葛配.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二味是也,有汗者去麻黄,便是桂枝加葛根汤.二阳合病利自下.原文曰:"太阳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  相似文献   

16.
“表里”是反映疾病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是指导临床用药重要准则。对疾病表里病机的准确辨证,对中医学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医学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大都从“里证”或脏腑层面进行论述,往往忽视了由“表”致“里”的病机,治疗上多采用补肺益肾、化痰祛瘀等治法,较少从“表”和“里”两个方面同时论治。笔者基于《素问·痹论篇》之“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结合中医学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原则及表里双解治法,提出“内外受邪,肺气郁滞”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因,“表里同病,肺不散津”致肺焦叶损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机,“表里双解”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治则。表里双解治法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或逆转纤维化进程,为中医药防治间质性肺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透热转气”治法为叶天士所创,因其在营分证治时所举,便被后人认为是营分证治则,本人对此有疑,试论如次。一、邪既人里,治非还表而出伤寒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治则迥别。太阳为表中之表,治以辛开腠理,温散寒邪于外。少阳为枢,邪在半表半里,治之和解其表里寒热,鼓动近里之邪外达。邪入阳明,寒邪化热,热者寒之,有经腑表里分。治经之证,寒而辛散,其邪除被寒药直折外,还可能因辛散而还少阳或再太阳以外解;腑证则治纯苦寒,从腑内下解。寒邪入里,三阴之证,皆里虚寒,治则温里补虚,使邪从内散而解,非必还表而出。温病卫气营血,卫气为表,营血为里,  相似文献   

18.
浅析张仲景对呕吐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是多种疾病过程中所常见的症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为广泛,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对其辨治呕吐的方法予以综合归纳,分析探讨。解表降逆止呕法:太阳阳明会病,外邪入里,邪犯胃腑,故见无汗恶风项强、呕逆,治以葛根加半夏场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解表化饮止呕法;外感风寒,内伤寒饮,饮犯于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治以小青龙汤以表里同治,辛温解表,涤化水饮,降逆止呕。散郁和胃止呕法:汗吐下后,阳邪内降,郁结,已胸,火郁不伸,扰乱胸隔,胃失和除故…  相似文献   

19.
六经之病,据临床实际验证:单纯者少,复杂者多;正病典型者少,合病并病居极大多数。《伤寒论》载合病七条,并病五条。本文总结六经病合病、并病证治规律,供深入研究仲景学说者参考。一、合病合病的意义,即一经以上、数经的证候不分先后同时出现,叫做合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条)上两条的呕、利已涉及阳明,但主方用葛根汤,以方测证,必以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为主,故以解表  相似文献   

20.
14.少阳兼表(太阳)与少阳兼里(阳明)的证候、病机、治法如何?试举例说明之。答:所谓少阳兼表、兼里是言其病变之状况。因少阳为枢,既可外枢,也可内枢,外枢是少阳连系太阳,内枢是少阳连系阳明。在常态下,少阳气机有转枢气液、调整胃肠活动、决渎水道之功。在病态下,由于外邪侵袭,枢机不利,随着病人体质因素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