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生物等效性(BE)试验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管控措施,提高BE试验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病房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的21项BE试验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探讨BE试验风险相关因素及管控措施。结果 549例受试者中,97例出现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7%,在发生的不良事件中,累及系统及器官以各类检查、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系统疾病为主。结论 生物等效性试验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受试者自身情况、环境饮食因素、试验方案的设计以及试验药品密切相关,建议针对各个风险因素实施管控,以提高BE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2.
制定合理的标准食谱,可以减少因为饮食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保障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本中心研究者与营养师、配餐师调研影响标准餐的因素,力争在不影响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并让受试者有较好的进餐感受的前提下,建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标准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新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新专业的研究者对药物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Ⅰ期/BE、Ⅱ期、Ⅲ期药物临床试验中发生的22例次严重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药物临床试验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处置的管理模式。结果22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在研究者获知后24 h内上报;研究者对SAE的发生获知存在延迟,经机构办对研究者的专项培训后,研究者对SAE的获知时间明显缩短;研究者获知严重不良事件后对受试者均及时采取措施;对SAE的记录完整及时,上报规范。结论研究者是临床试验的实施主体、直接责任人;细化机构办质控,加强研究者专项培训,及时有效上报和处理SAE,加强受试者健康宣教,以保障受试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新药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的安全问题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一2007年12月开展Ⅰ期临床试验51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860例,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分析Ⅰ期临床试验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以保障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安全。应重视急救管理和细节管理,才能确保受试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鲁萌  朱静静  戴建  朱晓芳  王健 《中国药师》2020,(11):2235-223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的综合性医院生物制品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方法:从项目数量、科室分布、严重不良事件统计三个方面评估我院生物制品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现状,并从受试者依从性管理、药物管理、盲态维持、发生不良事件四个风险点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将风险管理加入到质量管理中,探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或影响的方法。结果:机构采取储备受试者、提高对受试者的健康宣教;推进临床试验用药物中心化管理;重视对盲态和非盲态人员的培训;及时处理不良事件等降低风险的应对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结论:我院建立并完善生物制品药物临床试验风险管理体系。保障生物制品药物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和数据的真实完整,提高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接受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开展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的管理进行经验总结,认为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具有特殊性。在试验设计方案方面应尽可能让受试者获益并减少风险;知情同意应规范充分,并要求受试者明确义务。筛选受试者时,应综合考虑受试者因素,建立志愿者档案;应特别关注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受试者参加华法林钠片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2020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的4项随机、开放、四周期、交叉对照设计的华法林钠片生物等效性(BE)试验中188例受试者,比较空腹与餐后给药所发生不良事件(TEAEs)的差异及TEAEs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4个试验中共报告了116例次TEAEs,与试验药物相关的TEAEs 29例次,均属于轻度,主要为凝血功能指标异常(14例次)和肝功能指标异常(10例次)。餐后给药试验中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例次多于空腹给药试验(8∶2),与试验药物具有相关性的TEAEs发生率出现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健康受试者参加BE试验单次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安全性良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多与华法林的药理机制有关,年龄是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和发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1年的随访期内,301例患者发生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共121例,占40.2%,其中包括典型心绞痛症状再次发作的患者35例,占11.6%;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78例,占25.9%;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患者8例,占2.7%。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血压与血糖变化、是否合并感染、病变的复杂程度、血管狭窄程度等相关。结论要通过更为严谨的术前处理和术后管理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锡市人民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的经口吸入制剂(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2022年在无锡人民医院参加20项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的482例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比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发生不良事件(AE)的差异性,以及性别、年龄、作用机制、装置类型对AE的影响。结果:77例受试者(16.0%,77/482)共发生AE 102例次,与试验药物相关AE 87例次,均属于轻、中度,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物相关AE发生率并无差异,性别、年龄、药物作用机制和装置类型对AE发生也无明显影响。结论:在20项OIDPs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健康受试者用药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且OIDPs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安全性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在药物的首次人体试验(FIM)中,必须全面分析受试者的安全性数据后再谨慎决定药物剂量是否应继续递增。安全性数据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良事件,目前我国健康受试者药物试验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仍有争议。本文介绍了法国Ⅰ期临床工作组(CPⅠ)的FIM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同时探讨剂量递增的规则,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Ⅰ期临床试验中高脂餐对健康受试者的影响,并总结合理化的食谱,在符合研究方案的前提下,让志愿者有愉快的进餐感受。方法选取我临床中心某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26例健康受试者,参照FDA对高脂餐热量和成分要求,并遵守研究方案,制定一份食谱,对受试者进食高脂餐前后的感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中心选择的食谱,受试者满意率为84.6%。且用餐后无不适感受。结论对高脂饮食,应选择合理的食谱,减少因饮食而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骨科植入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与骨科植入相关不良事件35例的相关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发生与骨科植入物相关的不良事件55例次,主要表现为植入材料损坏、排异反应、感染、伤口不愈合、疼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中,植入物材料因素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医生与患者使用因素、排异或过敏反应和植入物设计因素。结论 临床应根据骨科植入物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脱落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降低脱落率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今开展的30项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64例受试者中共有88例受试者脱落,脱落率约为4.5%.影响受试者脱落的原因可分为个人因素约占46.6%、不良事件约占42.0%、违背方案约占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及原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的59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5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管道滑脱27例,占45.76%,给药错误14例,占23.72%,压疮10例,占16.94%,烫伤4例,占6.77%,标本采集事件2例,占3.38%,护理服务投诉2例,占3.38%.结论 使用归因分析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甲状腺疾病手术住院患者400例,提取病历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信息,并设计《抗菌药物应用不良事件调查表》,对包括围手术期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6%,以头孢菌素类药物(29.94%)为主,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系统不良事件比例最高(30.26%)。结论: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不良事件问题严重,主要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因此需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监管,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变化,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分级的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级、分类、原因分析及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级方面: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的概率最高,占总发生率的84.3%;分类方面:用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频率较高,占总发生率的85.5%。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原因,与系统不完善、流程不合理、监管不到位、评估和沟通不力等密切相关。结论根据不良事件的不同类别及级别采取相应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非预期妊娠事件,有些试验药物可能会给受试者及其子代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针对Ⅰ期临床试验发生的1例妊娠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研究团队共同寻找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逐一制定解决措施,形成有效的防范流程和预防策略,并将该有效流程和措施应用到后续12项Ⅰ期临床试验项目中,经评价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对今后预防该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致局部疼痛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肌肉疼痛,临床推荐剂量15000AU,健康受试者8例中4例出现疼痛,Ⅱ期临床试验视神经挫伤患者注射局部疼痛发生率32.56%(14/43),Ⅲ期临床为12.83%(39/304),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注射部位疼痛是很常见的不良反应,由鼠神经生长因子引起,呈剂量依赖性,与赋型剂及溶媒无关,强的松或可减缓疼痛,视神经挫伤患者对临床推荐剂量一般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摘要]2004年1月~2007年12月开展I期临床试验51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860例,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分析I期临床试验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以保障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安全。应重视急救管理和细节管理,才能确保受试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期临床试验中纤维蛋白原指标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方法:通过一个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案例对受试者的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次给药试验的30例受试者中,26例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但无量效关系;在随后的连续给药试验中加入安慰剂对照组,其结果纤维蛋白原在高低剂量组中无量效关系,试验药物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出现一致性变化,证实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试验药物无关。结论:纤维蛋白原检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规范操作过程减少对其的影响;应制定适当的检测指标纳入标准;必要时可增加安慰剂对照,采用多种手段对实验室不良事件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