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啡肽是体内主要的内阿片肽之一,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节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突出[1]。本实验选择SNI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观察其对大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经皮脉冲射频是一种新型非毁损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它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实验研究为提高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除了多数学者熟知的脉冲射频可改善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痛敏以外,近年来国外研究还报道了该技术治疗炎症性疼痛等模型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脉冲射频治疗多种疼痛动物模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脉冲射频作为一种微创疼痛介入治疗技术,虽然在国外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史,但在国内依然未被广大疼痛科医师认可。脉冲射频最初被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而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用于伤害感受性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逐渐成为脉冲射频领域的新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脉冲射频的治疗将更加规范、脉冲射频的机制将进一步明确,有望成为疼痛科医生有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神经损伤常见并发症,其产生的机制复杂,病人常伴有抑郁焦虑,治疗效果差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问题。射频技术在治疗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神经损伤的部位难以确定,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最近我科利用超声引导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病人进行多次脉冲射频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曾某某,男,56岁,二十年前因车祸伤在外  相似文献   

5.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终身,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和机制与生理性疼痛明显不同,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迄今,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原因在于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尚待厘清。例如,外周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到底损伤哪类纤维会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回答这一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对确定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起始点至关重要,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躯体感觉异常,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可能是由感觉神经损伤引起的。然而,近年来的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感觉纤维损伤既非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而运动纤维损伤几乎总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将综述运动纤维损伤导致外周敏化(初级感觉神经元异位放电)和中枢敏化(脊髓背角C-纤维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机制,重点阐述胶质细胞活化、致炎细胞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作为中医学中针灸疗法之一,它具有针灸和电疗的双重优点,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关于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本文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慢性顽固性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认为只与神经细胞有关,近期免疫细胞及其分子引起关注。分布在脑和脊髓的小/星型胶质细胞,外周的施万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免疫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简单介绍,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顽疾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存在交感神经轴突末梢的出芽增生,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密切相关。DRG交感轴突出芽增生可能与传入神经元异常自发放电、细胞因子释放、胶质细胞激活、神经营养因子释放以及交感神经轴突再生相关。临床应用神经阻滞疗法或许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Ma Ke等[1]胸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取得了良好的疗效,Kim等[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明显缓解了PHN患者的疼痛,凌地洋等[3]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袁燕等[4]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迅速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了睡眠质量。PHN是一种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性疾病,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同传统射频  相似文献   

11.
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严重的、不易耐受的病症,其临床治疗颇具挑战。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对损伤适应不良的表现,而自噬提供了一种对抗各种病理条件的适应机制,自噬是生物体内为了维持体内蛋白质和细胞器平衡、消除有功能障碍细胞成分的必要降解过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脊髓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的自噬活动均发生变化,这表明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着重要地位。另外,高压氧有可能通过激活自噬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改善疼痛治疗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基础研究。而现有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种类繁多,优劣不一。据此,本综述将对几种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进行比较,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基础实验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一个常见的症状,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评估标准而无法精确地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于2008年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为3.3%~8.2%[1]。我国尚无相关性的系统性研究数据。许多因素可以导致神经损伤,主要有血管病变、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肿瘤、自身免疫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述,中枢敏化、外周敏化和离子通道调节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作用机制[2]。  相似文献   

14.
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难以治疗的慢性痛状态,其产生机制十分复杂,从神经损伤(伤害性刺激)到疼痛产生,在神经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脊髓是疼痛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初级中枢,脊髓背角汇聚着来自外周的不同传入神经与来自脑干和大脑皮质的下行投射神经,加上背角局部中间神经元,组成十分复杂的神经网络,并含有非常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脊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及疼痛学临床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机制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等慢性痛症状.背根神经节交感芽生现象现已被认为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就DRG交感芽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解剖结构基础、交感芽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假说进行总结,并针对交感芽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综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特别是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广泛参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系列感染和神经损伤事件引起的慢性疼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单纯的药物难以治愈,并且容易产生药物耐受。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是一种对神经不造成永久性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虽然PRF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具体的镇痛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梳理了目前PRF常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行L2椎旁交感神经节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射频疼痛治疗系统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温度定位80℃,持续60s,连续3次.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和VAS评分.结果:射频术后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脊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可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致患者残疾。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是医学界的难题,主要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信号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密切。本文在简述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信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脊神经慢性压迫性疼痛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外周躯体感觉神经或神经根损伤常引起疼痛和痛过敏,如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中风、多发性硬化病、脊髓损伤、癫痫等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疼痛.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 将这种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目前神经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由于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治愈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介绍躯体感觉传入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及可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