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紫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61-8061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的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多是在应用抗生素后,由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杆菌(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常发生于腹部手术者老年人、免疫力低及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2]。开颅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率高,常需应用抗生素,是发生PMC的高危因子,一旦并发PMC是对脑损伤的二次损害,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2010-12-30我科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PMC患者1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1994~2005年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PMC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1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TN)的一种新方法。报告了应用MVD治疗112例老年TN患者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周围性面瘫,脑脊液漏,口唇疱疹,眩晕、呕吐;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有关如何预防感染、疼痛、防止TN复发等问题。本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周围性面瘫4例、脑脊液漏2例、口唇疱疹27例。本组术后疼痛消失87例,减轻24例,无变化1例。按照Taha等的评估标准,112例患者中,85例治疗结果优,17例良好,5例中等,3例差,2例失败。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86和0.48;手术前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为52.50和1.94。  相似文献   

4.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简称PMC)是侵袭结肠的一种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亦可累及小肠。因病损的粘膜表面有伪膜形成故称伪膜性肠炎。抗生素问世前偶发生于尿毒症、肺炎、心肌梗塞、败血症、肠梗阻、大手术后等虚弱病人。50年代发现本病与应用抗生素有密切关系,故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1977年Larson等首先从PMC患者粪便中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SRS)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方法,以指导临床获得最佳疗效。方法:分析接受SRS治疗的126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随访24~54个月,平均30个月;治愈81例,疗效显著3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3.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RS治疗原发性TN疗效显著,临床治疗中的质量监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PMC,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IMRT-PMC)与不考虑PMC(IMRT-noPMC)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IMRT-PMC与IMRTnoPMC相比较,计划靶区(PTV)的所受最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及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危及器官的Dmax及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T-PMC计划中患侧、健侧PMC的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IMRT-noPMC计划(P均<0.05)。结论 BOLD-fMRI能够明确PMC的位置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PMC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一种独特的外周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神经血管压迫/接触(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contact, NVC)已经证实是TN的主要病因,术前识别NVC有助于选择TN的适当治疗方案。目前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TN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MVD能否成功与责任血管判定的精准性有密切的关系。常规MRI序列无法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随着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 HR)MR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HR MRI序列如三维稳态序列等,可以用来评估TN患者NVC的大部分特征。同时联合HR MRI序列的多模态成像、血流动力学评估及扩散张量成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为MVD的临床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综述了3D HR MRI技术在TN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伪膜性肠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伪膜性肠炎(PMC)临床诊疗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干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9年6月49例P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的49例PMC经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梭状芽胞杆菌(CD),调整肠道菌群以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46例,死亡3例,均为年老体弱、误诊时间长的重症患者。结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引发PMC主要原因,而慢性消耗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后、年老体弱等为PMC危险因素,若出现腹泻首先考虑PMC可能。早期诊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肠镜检查和粪连续涂片查杆/球菌比例,是诊断PMC简便可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痛,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是治疗TN最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MVD术后复发的TN治疗较为棘手.可能的选择包括伽马刀、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三叉...  相似文献   

10.
伪膜性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期诊治的21例PM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伴有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现象。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镜下显示病变主要累及远端结肠,大部分病人内镜下有较典型的改变。结论应用抗生素后若出现腹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结肠镜检查是一快速而可靠的诊断方法。停用原抗菌素、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PMC)是肠道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引起PMC少见。本院1例患者因反复咳嗽应用抗生素(头孢类及喹诺酮类)半月余后出现腹泻,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炎症,临床诊断PMC,经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同时用培菲康调节肠通菌群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作者回顾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后的PMC12例,其临床及内镜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红月  靳美萍 《全科护理》2014,(24):2301-2303
正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是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2013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1例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手术后第5天开始大量腹泻、腹痛伴腹胀、高热等,确诊为严重PMC,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2013年7月住院病例中发生临床确诊为PMC重症病人1例,女,53岁,为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使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TN)是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的一组疾病,其治疗方法除继发性TN应去除病因外。相当部分的特发性TN,由于其病因尚不甚明确。故治疗方法各种各样。但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的进一步认识,在治疗上也取得较大进展,现仅就近年文献对本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一、药物治疗 本世纪60年代即有报告用安乃近、乙酰基水杨酸、度冷丁、溴化钠等治疗TN,但仅在TN初期有短效,长期使用非成瘾性止痛剂可出现造血抑制和变态反应。维生素B_1、B_2均有止痛作用。VitB_1缺乏可引起周围神经剧痛,VitB_(12)的止痛效果仅在大剂量中(肌注1mg/次,10~50mg/疗程)表现出来。抗惊厥治疗TN以苯妥英钠应用最早 其肠外给药作用最佳,但副作用较多,如畏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心动过缓和  相似文献   

15.
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 简称PMC)是一种与抗生素治疗有关的、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并且时有暴发型流行。关于PMC 的病因,现已有明确的证明,是由难辨梭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所引起。其实验室诊断有赖于粪便标本中难辨梭杆菌的分离及其毒素的检出。因此,对于难辨梭杆菌的分离培养和毒素测定的研究工作已引起了微生物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球囊压迫(PMC)治疗老年(70岁以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时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改良Mullan等人的PMC方法治疗305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80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对804例老年患者行833次手术中观察到三叉神经抑制反应766次(92%),主要表现为心率降低(平均心率降低25次/分),其中16例出现一过性心脏窦性停搏;手术早期60%患者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操作后逐步恢复到或略高于基础水平.结论:三叉神经抑制反应是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手术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心脏抑制反应现象.尤其对老年患者更应充分注意,手术者和麻醉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这种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准备.  相似文献   

17.
85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人手术的安全性问题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项课题.近年来随着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用手术的方法为这些患者减轻痛苦并取得了成功.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作为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是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REZ)受异常血管压迫所致,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我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神经疾病,以三叉神经周围支面部分布区疼痛为特点。目前,TN已知的病因有: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无髓鞘树突、多发性硬化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但仍有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因T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其复杂性,所以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术(Trigeminal Nerve Block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创伤小的手术,具有可重复治疗的特点。本文就三叉神经痛周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高纯热处理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PHT-Erig)F(ab′)2制剂已在泰国和菲律宾进行临床评价,因为狂犬病为该两国的地方病。最初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1)是比较注射PHT-Erig或一种商品采用的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Erig PMC)后的安全性和药物动力学(狂犬病抗体的血清浓度)。第二次实验(研究2)是使用一种参考细胞培养疫苗,纯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或者与Erig PMC或与PHT-Erig联合注射,模拟暴露后狂犬病的预防。研究1:27例健康人。泰国成人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