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选择性血浆分离器行双重血浆置换(DFPP),观察其对髓过氧化物酶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PO-ANCA)清除。方法:15例临床诊断血管炎且血清MPO-ANCA阳性患者共接受44例次DFPP治疗。DFPP分三种方式,即MPS07/EC50W组合(血浆分离器MPS07作一级滤器,血浆成分分离器EC50W作二级滤器);MPS07/EC20W组合(MPS07及EC20W分别作一、二级滤器);EC50W/EC20W组合(EC50W及EC20W分别作一、二级滤器)。治疗剂量为处理2倍血浆容量,每次治疗补充人体白蛋白30~40g。其中1例患者采用MPS07/EC50W组合治疗3次,9例患者采用MPS07/EC20W组合治疗27次,余5例患者采用EC50W/EC20W组合治疗14次。DFPP采用间断弃浆方式,在弃浆前再使用生理盐水800 ml使二级滤器中蛋白再滤过后再弃浆。测定三种滤器对血浆白蛋白、IgA、IgG及IgM的筛选系数(SC),及单次治疗前后血浆这些蛋白下降百分率,MPO-ANCA下降百分率,及清除指数。结果:MPS07血浆分离器能滤过血浆中多数蛋白,SC>0.6;EC50W滤器能滤过血浆白蛋白及IgG,滤过IgA略差,IgM则不能滤过(SC 0.06),EC20W滤器只能部分滤过白蛋白及IgG,滤过IgA更少,IgM不能滤过(SC 0.03)。三种方式DFPP单次治疗对血浆白蛋白影响不明显,MPS07/EC50W组合对血浆IgM清除最明显,IgA其次,IgG相对较差;MPS07/EC20W组合对三种免疫球蛋白清除都较好,尤以IgM及IgA更好;EC50W/EC20W组合对IgA及IgG清除较好,而对IgM无影响。采用EC50W/EC20W组合治疗单次IgG下降率达(43.5±13.8)%,MPO-ANCA滴度下降率(34.6±14.3)%,IgG清除指数0.47±0.15,MPO-ANCA清除指数0.34±0.09,白蛋白清除指数0.29±0.08。弃浆前采用生理盐水冲滤器可使废液中IgG/白蛋白比例提高24.2%。结论:对于清除以IgG为主的治疗,应选择EC50W/EC20W滤器组合方式以提高IgG清除的选择性,避免其他大分子物质丢失,有效降低血清MPO-ANCA滴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胆红素吸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与传统血浆分离灌流治疗进行对比。方法:1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接受55例次胆红素吸附治疗,所有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常规血浆分离后灌流(常规法),血流量100~120ml/min,血浆分离速度30~40ml/min;其后采用组合式CVVH-胆红素吸附治疗(组合法),血流量200~250ml/min,血浆分离速度90ml/min;分离血浆成分经CVVH血滤器(AV600)滤过,超滤率66ml/min,浓缩血浆成分再经BRS-350吸附柱吸附后回输体内。同时应用前稀释方式在EC40W血浆成分分离器前输入碳酸氢盐置换液(4000ml/h)。治疗时间均为8h。治疗中检测治疗前、后血生化和凝血四项,及治疗开始后0.5h,2h,4h,6h及8h血浆分离器前、吸附柱BRS-350前后血及血浆生化。记录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同时进行单次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Glasgow昏迷评分及肝功能MELD评分。结果:常规法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TBL),直接胆红素(DBL),间接胆红素(IDBL),总胆汁酸(TBA)下降率分别为(46.1±8.3)%,(47.3±8.0)%,(40.7±24.8)%,(36.5±5.2)%,组合式CVVH-胆红素吸附单次治疗后TBL,DBL,IDBL,TBA下降率分别为(54.4±5.2)%,(54.2±5.3)%,(63.8±7.2)%,(47.6±14.7)%。常规法治疗开始后0.5h,2h,4h对TBL清除率分别为(22.3±2.2)ml/min,(12.2±4.4)ml/min,(9.0±2.8)ml/min;组合法对应的时间对TBL的清除率分别为(28.7±13.1)ml/min,(21.9±9.1)ml/min,(16.1±4.3)ml/min,至治疗结束时,两种方法对TBL清除率分别为(8.3±3.0)ml/min,(9.3±4.1)ml/min。两种方法对TBL,DBL,IDBL的清除率(ml/min)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常规法单次治疗后总蛋白(TP),白蛋白(ALB)较治疗前降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延长。组合法单次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有下降,对TP,ALB,凝血功能无影响。组合法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心率,临床APACHEII有所改善,MELD评分改善显著。患者ICU30d存活率达69%,出院存活率56%。两种方法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组合式CVVH-胆红素吸附疗法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及部分临床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相较血浆分离灌流方法(常规法),其对患者的白蛋白及凝血功能无影响,且可改善患者APACHEII及肝功能MELD评分,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胆红素吸附柱BS330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国际通用的胆红素吸附柱BRS350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0例行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例患者采用BS330吸附柱,另5例患者采用BRS350吸附柱。两组患者血流量200~22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90ml/min;分离血浆成分经CVVH血滤器(AV600)滤过,超滤率66 ml/min,浓缩血浆成分再经胆红素吸附柱吸附后回输体内。同时应用前稀释方式在EC40W血浆成分分离器前输入碳酸氢盐置换液(4 000 ml/h)。治疗时间均为8h。治疗中检测治疗前、后血生化和凝血四项,记录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结果:BRS350组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TBL),直接胆红素(DBL),间接胆红素(IDBL),总胆酸(TBA)下降率分别为54.4%±7.0%,56.7%±7.1%,37.6%±27.1%,35.0%±5.1%;BR330组TBL,DBL,IDBL,TBA下降率分别为42.9%±11.8%,44.6%±13.0%,35.8%±11.0%,32.4%±12.9%。两组患者对比TBL,DBL,IDBL,TBA下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国产的胆红素吸附柱BS330,可显著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且患者耐受性好,与国际通用的胆红素吸附柱相比其疗效及安全性都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52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 应用MARS对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次6~8h的MARS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并与血浆置换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 结果 52例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经MAR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芳香氨基酸、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分别为(521.5±122.5)μmol/L和(360.1±81.2)μmol/L、(227.1±66.7)μg/ml和(105.0±42.0)μg/ml、(12.3±5.4)mmol/L和(6.4±2.4)mmol/L、(37.0±24.0)×10-3g/L和(23.0±16.0)×103g/L、(1.4±0.9)Eu/ml和(0.2±0.2)Eu/ml、(10.1±1.3)pg/ml和(5.7±1.0)pg/ml、(28.5±11.6)μg/ml和(1 7.9±7.8)μg/ml,t值为2.303~4.702,P<0.05或0.01。MARS与血浆置换在治疗后清除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72 h血胆红素反跳,血浆置换组明显高于MARS组。总体存活率:MARS治疗组50%(26/52),血浆置换组45%(9/20),而常规治疗组存活率40.5%(17/42),MARS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3.024,P<0.01。 结论 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无明显不良反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血白蛋白对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264例资料,将其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64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00例;分别采用人血白蛋白后,分析其治疗前后对TBIL、DBIL、IBIL、白蛋白水平以及心功能各指标的影响。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治疗前胆红素测得值为(381.2±49.4)μmol/L,给予人血白蛋白日剂量为(3.8±1.5)g,用药疗程为(1.0±0.5)d后,总胆红素水平降至(126.9±26.1)μmol/L;低蛋白血症者组新生儿用药前白蛋白测得值为(23.3g±4.9)g/L,给予人血白蛋白日剂量为(2.6±1.1)g,用药疗程为(1.3±0.7)d后,白蛋白测得值升至(43.3±4.0)g/L。结论采用人血白蛋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对改善低白蛋白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有着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离心式与膜式血浆分离技术组合的新型双重血浆置换(DFPP)模式,通过前瞻、非随机对照研究与膜式DFPP比较,观察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入选因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或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介导疾病需行DFPP的患者,分为两组:已有中心静脉导管及可充分抗凝者接受膜式DFPP,其余患者接受组合式DFPP。前者采用血浆分离器MPS07分离血浆,后者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浆,两组均经二级血浆成分分离器EC20W进行再处理。单次治疗处理1.5倍血浆量,每次补充35~45g人血白蛋白。结果:入选32例患者(男性15例),膜式DFPP组14例,组合式DFPP组18例。共行DFPP 79次,其中膜式DFPP 27次。膜式及组合式DFPP对Ig G、Ig A、Ig M的下降率无差别;白蛋白补充量及治疗后血清白蛋白的下降率亦无明显差别;血小板下降率两者相似(P=0.114);但膜式DFPP致病抗体的下降率显著低于组合式DFPP[(25.62%±11.67%)vs(36.78%±16.44%),P=0.043]。膜式DFPP组治疗中血流量显著高于组合式DFPP组(P0.001);组合式DFPP低分子肝素使用量明显少于膜式DFPP(P0.001);组合式DFPP没有增加分离器凝血、溶血、破膜等不良反应。结论: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除明显技术优势包括血流量要求低、抗凝需求低外,还具有更好的致病性抗体清除效果,其对血小板的影响与传统DFPP并无差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两种膜型血浆分离器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材料制备的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与PS-06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3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中应用Evacure-4A膜型血浆分离器28例(A组),应用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35例(B组),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经单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A组患者分别下降(41.6±10.6)%和(42.1±11.9)%,B组患者分别下降(42.1±11.9)%和(43.4±8.3)%,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0.98和0.7 3,P值均>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轻度升高,A组血清白蛋白上升幅度大于B组,A组为(8.3±10.7)%,B组为(3.4±9.3)%,t=2.76,P<0.01。结论 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c-4A可以减少白蛋白丢失,优于膜型血浆分离器PS-06。  相似文献   

8.
以血浆作透析液的血液透析在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以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 (PHD) ,观察其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并与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血浆置换 (PE)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2 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7例行HVHF治疗 2 4h ,4例行PE治疗 2h ,6例行MARS治疗 6h ,4例行PHD治疗 6h。PHD以 4L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为透析液循环使用 ,AV6 0 0滤器作透析器 ,持续治疗 6h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间接胆红素 (IB)、总胆汁酸 (TBA)和血氨水平变化 ,及HVHF超滤液、PHD血浆透析液中TB、DB及IB浓度。 结果 :①HVHF治疗 2 4h后 ,血清TB、DB及IB分别下降 (19 1± 9 4 ) %、(2 7± 14 8) %及 (2 2 6± 11 0 ) % ,TBA和血氨分别下降 (19 6± 5 0 ) %和 (47 0± 8 0 ) % ,超滤液中TB、DB及IB分别为 (4 6± 2 2 )、(2 3± 1 0 )及 (2 2± 1 2 ) μmol/L ;②PE治疗 2h后血清TB、DB及IB分别下降 (39 9± 13 1) %、(41 0± 6 1) %及 (40 9± 16 4 ) % ,TBA和血氨分别下降 (33 8± 3 5 ) %和 (48 2± 2 9) % ;③MARS治疗 6h后血清TB、DB及IB分别下降 (36 6± 6 9) %、(33 9± 12 9) %及 (38 2± 6 3) % ,TBA和血氨分别下降 (36 9± 4 1) %和 (47 6± 9 9) % ;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活动期AAV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43~72岁),BVAS评分14.7±3.2分,其中10例p/MPO-ANCA阳性,2例c/PR3-ANCA阳性,ANCA水平221.3~341.4RU/ml(平均274.9±33.9RU/ml)。平均血清肌酐(SCr)549.9±197.1μmol/L,临床表现均符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RPGN),均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肾活检病理类型分为新月体型(细胞性新月体≥50%,5例),混合型(细胞性新月体<50%,肾小球硬化<50%,3例),局灶型(≥50%肾小球正常,1例)和硬化型(≥50%肾小球硬化,3例)。DFPP采用血浆分离器EC50W作一级滤器,血浆成分分离器EC20W作二级滤器,每次处理血浆量为2倍血浆容量。均同时给予甲泼尼松静脉治疗(0.5g/d,3~6d),后续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或间断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DFPP治疗前后血清ANCA水平变化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DFPP治疗3~5次,治疗结束时ANCA水平显著下降[(274.9土33.9)RU/mlvs(111.8±55.1)RU/ml,P<0.01],平均下降(60.0±18.1)%。10例(83.3%)摆脱透析,1例(新月体型)仅随访1月,尚未摆脱透析,1例(硬化型)肾功能无改善,转为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摆脱透析的10例患者平均随访6.2±4.8月(1~15月),1例(局灶型)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新月体型和混合型各3例,硬化型2例)SCr稳定,1例(新月体型)1月后SCr再次升高行肾脏替代治疗。DFPP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FPP能有效清除AAV患者血清ANCA,改善肾功能,但其疗效还需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小肠细菌生长与降钙素原、胆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本科收治的47例肝硬化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受试者接受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采用自评表形式对肝硬化组患者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在15名健康志愿者中检出1例(6.6%)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在47例肝硬化患者中检出22例(46.8%)患者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肝硬化患者LHBT集值为(157.81±98.32)ppm,显著高于健康人[(38.87±16.05)ppm,P<0.01],血清胆红素为(93.31±55.1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14.78±8.12)μmol/L,P<0.01],白蛋白为(31.74±10.37)g/L,显著低于健康人[(43.90±7.63) g/L, P<0.01],球蛋白为(39.09±5.07)g/L,高于健康人[(35.94±2.31) g/L,P>0.05],降钙素原为(0.10±0.07)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0.03±0.01) ng/ml,P<0.01];降钙素原、胆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与LHBT集值具有相关性(r=0.895、P<0.005,r=0.907、P<0.005,r=-0.810、P<0.005,r=0.755,P<0.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肝硬化SIBO患者腹胀及食欲不振更明显。降钙素原、胆红素和球蛋白分别与SIBO呈正相关,血浆白蛋白与SIBO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