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5例动态心电图上≥10个室性心动的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速(NSVT和SVT),共计139阵。大部分室速(VT)的联律间期或≤400ms或≥600ms;短联律间期(<500ms)的VT频率高,多形室速(PVT)多见;PVT较单形室速(MVT)频率高,联律间期短;96%的VT发生在日间清醒状态下;所有病例无QT间期延长;与猝死和晕厥有关的心电学特征包括VT的频率,发作阵数,持续时间和PVT;极短联律间期的VT可能进展为室颤。  相似文献   

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分析郭雪娅张缤辛楠杨成悌(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兰州730000)关键词心动过速;心电描记术,便携式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常规心电图中很难捕获到。作者在698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资料中检出室速患者26例。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确诊为冠心病的93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根据其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大小分为3组,〈50。组(41例);50°~100°组(33例);〉100°组(19例),然后与其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单纯房(室)早及室上速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50°、50°~100°组比较,〉100°组室速发生率明显升高[(7.32%比12.12%比36.84%),P〈0.01,〈0.05];〈50°组和50°~100°组间室速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明显增大时,室速发生率升高,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RonP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杜汝辉潘松和(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311800)关键词心动过速,阵发性心电描记术,便携式我院用美国HP公司生产的激光24h动态心电图机检测患者1400例,本文对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1400例中共检出RonP...  相似文献   

5.
文中分析了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1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病人的发作特点。结果显示多数病人NSVT发作阵次少,每阵持续时间短,频率不过快(多在130~150bpm),以单形性居多,舒张晚期定性异位搏动较舒张早期更易诱发NSV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一过性ST段压低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olter监测15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下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Holter监测的15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149例(98%);单纯无痛性心肌缺血(SMI)123例(81%);伴其他时段典型心绞痛29例(19%);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107例(70%);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这期间检出523阵次,占78%。结论:Holter检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绝大部分为冠脉病变引起.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57例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16阵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在日间活动中最多,共212阵,占67%;发生在睡眠中104阵,占33%。有154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前有ST段压低或上抬,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与心肌缺血有关。312阵室性心动过速中提前指教大于或等于1.0(占98.7%),说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大多数不是由"R波重叠T波"现象激发;易损指数无一阵大于1.0,提示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室性心动过速不具有高的易损指数。316阵室心动过速无一例发展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缺血QT离散度变化与室速室颤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对 Q T 离散度( Q Td)、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 Q Tcd)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成室速室颤组(13例)和非室速室颤组(58例),测定每例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 Td、 Q Tcd。结果:心绞痛发作时 Q Td、 Q Tcd 均显著大于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后(均 P < 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室速室颤组心绞痛发作时 Q Td、 Q Tcd均显著大于非室速室颤组(均 P < 0.01)。心绞痛发作前以 Q Td≥80 m 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53.8% ,特异性为82.8% ,准确性为77.5% ;心绞痛发作时以 Q Td≥100 m 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92.3% ,特异性为84.5% ,准确性为85.9% 。结论: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 Q Td、 Q Tcd 显著增大,易发生室速室颤。急性心肌缺血时的 Q Td、 Q Tcd 变化可能是预测室速室颤发生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成对室性早搏、易颤指数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资料中有室性早搏(室早)171例,其中成对室早3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9例。计算易颤指数(VI=RR·QT/CI),结果室早VI=0.56±0.15,成对室早VI=0.59±0.12,与短阵室速有关的成对室早VI=0.58±0.18,与室速无关的成对室早VI=0.60±0.14,短阵室速VI=0.61±0.11。将室早VI与短阵室速VI和成对室早的VI比较,室速有关的成对室早与室速无关的成对室早的VI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用易颤指数判断室性早搏与短阵室速的关系意义不大。成对室性早搏中27%(8/30)发生短阵室速,9例短阵室速中8例与成对室早有关,其中77%(7/9)与单形成对室早有关,单形成对室早中83%(10/12)由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同时提示单形性短阵室速机制是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频发成对室早的病例,短阵室速的次数也多,而短阵室速是否发生与成对室早的频发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olter对短阵室速与年龄、病因、发作时段及其伴随的其他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03年6月共345例短阵室速发作时的Holter检测。结果:345例短阵室速(PVT)患的Holtel。检测中,无心脏病(60例),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似有下降趋势;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285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脏病人中以冠心病发生率为高(占52.3%),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梗)患最多(占76.5%);285例短阵性室速患中有ST—T缺血性改变的99例,其中冠心病80例,陈旧性心梗56例;短阵性室速的发作时段以上午6点至12点为最高。结论:285例短阵性室速发作随年龄增长而增多,60岁以上的心脏病人发生率更多,高达58.6%;短阵室速及伴有ST—T缺血改变,以冠心病发病率为高,必须针对室速作用时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6例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危险因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为18例(39.1%),多支病变者28例(60.9%);前降支病变3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2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左主干病变2例;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合并糖尿病(33.3%比75.0%)及慢性肾病(22.2%比53.6%)比例相对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较常见,且合并糖尿病及慢性肾病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PVCs)和(或)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提出鉴别流程。方法根据射频导管消融PVCs/VT有效靶点或心室最早激动点的X线胸片进行定位,分析不同起源PVCs/VT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结果828例接受导管消融,580例起源于右心室,248例起源于左心室,左、右心室起源者胸导联移行指数<0的分别占97.58%及7.24%;左和右心室流出道起源者下壁导联多数呈R型,V1上,多数右心室流出道起源者呈rS型,右室间隔起源呈QS型,主动脉瓣上起源者常呈rS或RS型;下壁导联上,左前分支起源者常呈qR型,左后分支起源者常呈rS型。结论结合体表心电图胸导联移行指数、下壁导联和V1上的QRS波群特征可初步判断特发性PVCs/VT的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无休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婴幼儿无休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1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无休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男女比例2.6∶1,平均年龄13个月,就诊形式以烦躁哭闹为表现的6例,呕吐尿少的3例,发现心跳快的8例,伴有阿-斯发作(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的4例,肺炎时发现心脏大的1例。心电图表现为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速率160~300次/min,QRS时限为0.08~0.12s,V1以右束支阻滞形态的15例,来源于左心室,V1以左束支阻滞形态的3例,来源于右心室。心脏彩超4例正常,7例心脏左心室扩大,7例左心室中至重度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低,提示为心动过速心肌病,左心室型的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应用12例,7例有效,5例无效,盐酸普罗帕酮片应用9例,3例有效,胺碘酮应用5例,1例有效。右心室型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3例,2例有效,胺碘酮应用1例,无效。洋地黄、三磷酸腺苷、利多卡因及艾斯洛尔无效,电击复律6例(20次),2例(4次)有效。4例行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均无复发。结论:婴幼儿无休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由于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易出现心动过速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脏猝死。药物治疗难度大,准确的分型有利于准确用药。射频消融为较好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的手术操作和疗效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和总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器治疗心衰的疗效。方法:21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CRT建议标准。评价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术前后的单次最远行走距离、6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经左侧(n=20)和右侧锁骨下静脉(n=1)CRT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3.3±30.8)min和235min,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9.7±15.5)min和75min;CRT术后单次最远行走距离显著增加[(921.7±253.8)m:(675.8±172.1)m,P0.01],6min步行距离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加[(409.8±43.6)m:(292.5±55.6)m,P0.01],而NYHA心功能IV级者所占的百分率术后比术前显著减少(23.8%:85.7%,P0.01)。结论:对左室射血分数35%、心电图QRS波宽度≥16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的心衰患者,行CRT可显著改善6min步行距离和NYHA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与静息心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和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资料分组,A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B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动态心电图记录SDNN和6am的静息心率(RHR),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1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分析TO、TS与SDNN、RH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TO值高于A组(0、80%±3.94%vs-1.45%±4.37%,p〈0.05),而TS值低于A组(11.03±11.01ms/RR间期vs19.77±19.00ms/RR间期,p〈0.05),RHR值明显高于A组(82.18±9.70bpmvs70.94±11.32bpm,p〈0.01),B组TO与SDNN呈负相关,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TS与静息心率呈负相关,而与SDNN无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震荡增加,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童鸿 《心电学杂志》2010,(6):539-542
1.focal mechanism通常出现在有关地震学研究中,译为“震源机制”。在有关心律失常机制研究的文献中,focal mechanism是指一种有别于折返(reentry)机制的机制,确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与自律性异常、促发活动和微折返(microreentry)有关,通译为“局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03年1月~2007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占65%、52%、47%);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6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仅有5例患者使用过华法林,2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随着房颤的发展,左房内径增大、心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发生较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先用常规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系统再次进行检查,24 h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采用计算机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阳性34例(56.67%),低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具有明显优势,它可检测出患者任一时间点的冠脉缺血情况、心律失常发作时间和频率,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