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olatory arrest,DHCA)逆行灌注在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器官保护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间26例确诊为胸主动脉瘤的患者,在DHCA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采用全身逆行灌注(total body retrograde perfusion,TBRP)、单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superior vena cava-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VC-RCP)和上下腔静脉同时逆行脑灌注(superior and inferior vena cava-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IVC-RCP)3种方法,观察术后器官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采用SVC-RCP14例,SIVC-RCP5例,TBRP7例。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01-286min,DHCA时间18-42min,逆行灌注时间18-39min。36例患者心脏均自动复跳,无手术死亡,无1例发生精神症状及其他大脑并发症,无1例瘫痪及肾功能衰竭。结论:DHCA时采用逆行灌注的方法能起到良好的器官保护效果,但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方式正确地选择不同种类的逆行灌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中度低温末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或停循环(CA)加头部冰帽的脑保护效果。方法33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s术;血管置换或全弓+象鼻术。中度低温末ASCP的灌注流量为10~15ml/(kg·min),鼻咽温为23.1~25℃;停循环的鼻咽温为22.3~25℃加头部冰帽局部降温的脑保护方法。结果10例停循环时间18~35min,23例ASCP时间15~48min。术后3~4hr初醒,8~12hr拔气管插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肾功能不全及肺部并发症,1例因过敏造成剥脱性皮炎死亡,1例因抗凝出血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本组胸主动脉瘤手术采用中度低温末ASCP或CA加头部冰帽的脑保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分析20例主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结果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20.87±83.70)min;心肌阻断时间(125.26±72.30)min;最长停循环时间66min,平均(32.89±12.80)min;最低鼻咽温16.2℃。术后清醒时间(6.12±1.85)h,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4.30±15.38)h。术后死亡3例。结论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程度的胸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方法的选择。方法 体外循环下行胸主动脉瘤外科手术54例,其中升主动脉瘤手术44例,降主动脉瘤手术10例。采用低温全身体外循环44例;左心转流5例;降主动脉内膜破口达左锁骨下动脉或升主动脉内膜破口达弓部5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结果 30例Bentall手术中因吻合口出血死亡2例,降主动脉瘤手术共10例,其中因出血死亡l例,术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在存活病人中术后未发现神经精神并发症。结论 根据动脉瘤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的不同,可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完成92例,采用常温半身ECC完成手术2例。疾病种类包括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真性胸主动脉瘤和假性胸主动脉瘤。结果ECC时间75-371(198±51.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299(125.87±67.88)min,停循环时间29-136(54.87±22.5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0(17.08±0.73)℃,常规超滤81例,超滤液量1000-4500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11例,超滤液量5000-7200ml,术中出现“假腔灌注”一例。104例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监护室,术后12-72h清醒,术后早期清醒前出现躁动9例,早期低氧血症18例,肾功能不全13例。99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1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脑出血及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床旁开胸止血后感染。结论根据胸主动脉瘤发病部位和手术方法不同,应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灌注师与术者的紧密配合和高水平的ECC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全身灌注技术手术治疗降主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全身灌注技术(DHCA+TBRP)手术治疗降主动脉瘤(DAA)的效果。方法:对3例DAA患者应用DHCA技术,在停循环期间行右房管逆行全身灌注,维持CVP20-25mmHg(2.7-3.3kPa)。结果:1例急性DAA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1例行全胸降主动脉置换,1例行全胸降主动脉置换和肋间血管移植。脊髓缺血时间为50-69min,全身逆灌时间24-27min。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DHCA+TBRP技术对脑、肾、肝等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防止脊髓缺血损伤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双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51例采用单侧脑灌注技术、69例采用双侧脑灌注技术,统计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单侧脑灌注组与双侧脑灌注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88%、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7.25%、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脑灌注技术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优于单侧脑灌注,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7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技术。方法:2002年7月~2005年12月该院共收治7例主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8岁~56岁,平均44.6岁。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累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两组全部使用抑肽酶和血液回收装置。结果:5例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采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5.5 min,心肌阻断时间87.5 min,5例全部痊愈出院;其余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DHCA技术,其中1例为了实施脑保护在麻醉诱导后头部置冰帽并经左锁骨上动脉、左颈总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体外循环时间220 min,心肌阻断118 min,停循环66 min,痊愈出院;单纯DHCA的1例体外循环时间252 min,心肌阻断150 min,停循环108 min,转归为植物生存状态。结论: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因需在DHCA下进行,为了加强脑保护可使用单独脑灌注。术前明确诊断,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技术和应有的血液保护、脑保护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瘤根治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 8例深低温停循环情况下施行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麻醉、监测、循环管理和脑保护的情况。结果 该组病人 8例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 (1 73± 4 6 )min ,平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为 (31 .7± 1 2 .4 )min ,停循环时平均温度为 (1 7.1± 1 .3)℃ ,术中平均失血量为 (2 380± 730 )ml,术中平均输血量为 (1 2 70± 4 6 0 )ml,术后病人平均苏醒时间为 (1 3.9± 5 .4 )h ,2例病人术后 1周内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 ,其余病人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瘤根治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麻醉诱导平稳、循环功能的稳定、限制停循环时间、脑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应用单侧脑顺行灌注保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连续53例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资料,按术中脑保护方法分为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和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于停循环中行单侧脑顺行灌注组(UACP),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停循环温度、变温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死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较DHCA组比,UACP组停循环时间较长(P=0.007),停循环时鼻咽温度、直肠温度均较高(P=0.000),体外循环时间(P=0.011)、降温时间(P=0.000)、升温时间(P=0.000)则缩短,术后气管插管时间(P=0.011)、监护室滞留时间(P=0.015)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无差异(P=0.146)。术后DHCA组死亡2例,UACP组无死亡,死亡率无差异(P=0.495)。术后DHCA组偏瘫1例,UACP组截瘫1例,比较无差异(P=0.705)。结论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于停循环中行UACP保护简便、安全、有效,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体外循环本身和过度低温损伤,在需要停循环时间较长的手术中,其优势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氧自由基及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等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24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14,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第7,14天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总结该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改进相关体外循环技术和脑保护技术。方法 2000年4月-2006年5月,共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31例,Stanford A型24例,B型7例。其中急诊手术9例,择期或限期手术22例。18例A型夹层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的条件下进行手术,其余6例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间进行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脑保护。B型夹层动脉瘤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结果 A型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16.7%;2000-12003年手术死亡率为23.5%(4/17),2004年-2006年5月手术死亡率为14.3%(2/14)(P〈0.05);急诊手术死亡率为44.4%(4/9),非急诊手术死亡率为9.1%(2/22)(P〈0.01)。结论 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远低于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近3年深低温停循环结合右锁骨下动脉灌注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脑保护、降主动脉记忆合金支架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急诊手术本身也是影响手术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麻醉管理、体外循环和重要脏器保护的经验.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间,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患者5例,均为急诊手术,男3例,女2例,年龄49~76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麻醉管理经验.结果:5例患者均采用普鲁泊福等完全静脉麻醉.体外循环(CPB)时间111~148 min,平均(127.2±16.6) min;CPB预充液采用复方醋酸林格液(勃脉力-A).停循环脑灌注时间11~18 min,平均(15.2±2.8) min;维持最低温度19~22℃,平均(20.4±1.5)℃;降温管理采用pH稳态的血气管理模式;复温时严格控制复温速度.采用腋动脉顺行灌注法进行脑灌注;深低温停循环期间监测听觉诱发电位(AEPI),5例患者均为0.术中输血量600~1 400 ml.术后随访4例患者存活,均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全身麻醉结合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等技术可以为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CT灌注成像对缺血半暗带的判定,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指导意义,应用CT灌注成像对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估、分析预后以及CT灌注成像评价脑储备能力等等.综述了CT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评价脑缺血和脑血管储备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脏生化标志物联合应用评估胸痛87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生化标志物即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在急诊胸痛患者筛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作用。方法:87例急诊胸痛患者2h及4h后各检测1次cTnI、MYO、CRP。结果:cTnI阳性23例,MYO阳性46例,CRP阳性45例。其中,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胸痛4h,三者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00%、79.70%、91.67%,特异性分别为81.67%、71.43%、82.40%。结论:cTnI、MYO、CRP联合检测不仅能快速诊断AMI,而且可预测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结杲: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压升高的预防作用。方法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1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8例。观察组患者在开放腹主动脉阻断前静脉推注3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同期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心输出量;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肺分流指数;测定2组患者血液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弹性蛋白酶(GEL)、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栓素B2(TXB2)等免疫学指标。结果开放主动脉阻断前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HR、MAP、MPAP、CVP、PAWP、SvO2、pH、PaO2、PaCO2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 min时MPAP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MPAP与阻断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主动脉阻断前后,2组MDA、TXB2、GEL、α1-A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0、30、60 min时,观察组开放主动脉阻断后30、60 min时,血浆MPO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肺分流指数逐步升高,阻断后60 min时,对照组的肺分流指数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前(P<0.05);而观察组的肺分流指数则逐步降低,阻断后60 min时,观察组肺分流指数明显低于开放主动脉阻断前(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开放主动脉阻断后能有效预防一过性的肺动脉压升高及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逆行灌注浓缩红细胞对深低温停循环鼠脑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op组,n=12)、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组,n=12)和逆行灌注浓缩红细胞组(DHCArcp组,n=12),建立深低温停循环模型(18℃,90min)。模型成功后取脑作光镜和电镜分析并测量脑组织湿/干重比。结果光镜和电镜结果均证明DHCArcp组比单纯DHCA组脑组织损伤程度轻(P<0.05);两组脑组织的湿/干重比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逆行灌注氧合浓缩红细胞具有脑保护作用,并且不增加术后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