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由于极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所以有效地控制这种心绞痛,使之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于1992年5月~1996年1月对38例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内皮素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关系,用放免法测定了14例急性心肌梗塞,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7例对照者的血浆ET。UA组血浆ET较对照组略升高,但无明显意义(P>0.05)。AMI组发病72小时内血浆ET明显升高,较对照组增加3倍,较UA组增加2倍,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胰岛素抵抗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①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胰岛素抵抗 (IR)及纤溶活性异常的影响。②方法6 9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1例 )和葛根素治疗组 (38例 ,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 ) ,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 (FINS)、纤溶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A组FINS浓度增高 ,ISI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降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升高 (t=2 .139~ 3.2 0 7,P <0 .0 5 ,0 .0 1)。葛根素组治疗后 ,FINS浓度降低 ,ISI增高 ,tPA活性增高 ,PAI 1活性下降 (t=2 .116~ 3.6 36 ,P <0 .0 5 ,0 .0 1)。UA组治疗前及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 ,ISI与PAI 1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r =0 .35 1,- 0 .332 ,0 .4 2 7,- 0 .4 5 2 ,P <0 .0 1)。④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UA病人的IR及与IR密切相关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给予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斯匹林、盐酸曲点他嗪及普拉固,并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及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结果显效率70 % ,总有效率96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性4 3例,女性7例。年龄4 0~70岁。入院前反复发生心绞痛,持续时间最长达30min ,心电图ST段抬高或下移>0 1mV或T波倒置等,无应用上述药物的禁忌证,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痛。2 方法治疗方法按常规量应用上述药物。部分病历应用FDP(1 6 -二磷酸果糖) ,泛醌及ATP等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药,… 相似文献
6.
7.
葛根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因其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 ,故临床上对其进行有效而积极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运用葛根素治疗UAP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UAP患者诊断及分级符合 1979年WHO判定的标准。无急性心肌梗塞的酶学改变及心电图改变 ,无出血倾向。将 5 5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2 7例 ,平均年龄 6 3 .2岁 ,两组年龄比较P >0 .0 5。其中男 39例 ,女 16例。 7例为梗塞后心绞痛 ,2例为CABG术…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心绞痛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及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3,CD62P,PAI-1及C-RP的影响,方法: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组32例及氯塞匹定组27例,比照观测治疗4周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对照组比较,UAP患者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亦增加;治疗6周后,葛根素组及氯塞匹[定组CD63,CD62P,PAI-1及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葛根素及氯塞匹定抗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突出作用及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58例,常规组50例.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日,共14天,常规组仅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程度、总有效率判断临床疗效.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明确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患者均常规休息,吸氧,酌情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结果: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1%。结论: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可靠,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用依诺肝素进行干预,以探讨其在UAP病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老年UAP患者11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依诺肝素)和非治疗组。治疗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60~79岁;非治疗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76岁。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80岁。治疗组为除外抗凝剂禁用者。1.2研究方法:两组均给予鲁南欣康、万爽利等药物,治疗组给予依诺肝素(厂家批号)40mg,每日2次皮下注射,疗程为5d。所有老年UA…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简称L-CN)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制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CN3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2~3h内滴完,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χ2=5.96,P<0.05,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L-CN能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异常代谢以减轻心肌损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L—CN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单用阿司匹林100~150mg/d),B组68组(阿司匹林100mg/d加LMWH75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观察终点为7d内发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管重建术、大出血、死亡及复合终点。结果:再发心绞痛B组(7.35%)明显低于A组(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急性心肌梗死B组(0.00%)亦明显低于A组(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死亡及需紧急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若将上述两项终点作为复合终点事件比较后,B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无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研究显示LMWH治疗UAP的按期疗效满意,可降低UAP患者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需紧急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养活心绞痛再发,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方珐将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前列腺素E1;对照组31例给予硝酸甘油,两组疗程均为10d。观察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血液流变仪测定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7.86%),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增加了32.7%,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降低了19.3%,变化显著;而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素E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小,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新病灶及全堵塞的形成,改善血糖和血脂,延长运动导致的心绞痛发作时间,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当前冠心病人群常见病症之一,该疾病在临床中多发于老年群体,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许多危害.为改善这一问题,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还需对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根据患者病症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并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几率,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前列腺素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24h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室性早搏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前列腺素钠治疗老年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1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前列素E1100ug静脉滴注。结果: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缓解率显效为87.5%(168/192)总有效率达95.8%(184/192),无严重合并症。结论:小剂量前列腺素E1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