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体囊张力环(Capse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晶体半脱位的囊袋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间10例晶状体半脱住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晶体囊张力环,然后常规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9例术后人工晶体位置良好,无偏住。1例明显偏位。矫正视力术后2周〉0.8者2眼,0.5~0.8者5眼,0.1~0.4者2眼。并发症1眼高眼压,2例玻璃体脱出。1例人工晶体取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结论晶状体囊张力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新型辅助工具,它在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坚强  王毅等 《嘉兴医学》2001,17(4):226-228
目的:讨论对16例(1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行二次撕囊术(Secondary capsulorhexis)的方法 作用。方法;对6例因皮质膨胀或液化眼行计划性的二次撕囊(二阶段连续曲线撕囊术,Two-stage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3例因囊口过小难于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体,3例因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时前囊膜切迹破裂,4例因撕囊口偏中心为防止囊膜收缩综合征发生以及遮盖孔区而行二次撕囊。结果:二次撕囊术后完成前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14眼,16只眼均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体。结论二次撕囊术可使因晶体皮质膨胀或液化白内障眼易于完成丧囊膜连续曲线形撕囊;避免白内障术中前囊膜切迹破裂进一步放射状撕裂,维持完整曲线形撕囊口边缘,防止发生人工晶体植入后光学部偏中心,囊襻异位;使过小撕囊口易于植入囊袋内位固定人工晶体;减少或避免过小前囊膜撕囊口或明显偏中心撕囊口发生囊膜收缩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操作要点。方法:对12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结果:术中最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严重者引起晶体核下沉,人工晶体不能植入。结论:重点掌握环行撕囊术及乳花晶体核的方法,能尽快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质量,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小瞳孔白内障手术的撕囊方法。本文报告一组在充分散瞳后瞳孔直径仍≤4mm的病例,共26只眼实行瞳孔区三角形前囊瓣的连续撕囊方法,其中22只眼(84.6%)获得成功,4只眼失败。撕囊成功的病例中,20只眼(90.9%)人工晶体两(?)均在囊袋内,2只眼为睫状沟固定,术中未发生并发症。作者认为上述方法既保留了连续撕囊的优点,又解决了小瞳孔下撕囊的某些特殊问题。可使术者在参照物的指示下,安全迅速地清除残留皮质,及直观、准确地将晶体植入囊袋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65例,76眼均采用皱眉状隧道式切口,长4.5mm,连续环形撕囊,扩大内切口5.5mm,晶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老年性白内障76眼术后视力第1天≥0.5。20眼,占20%,第3天≥0.5,33眼,占43%,第5天≥0.5,37眼,占49%,第7天≥0.5,46眼,占60%,1个月≥0.5,59眼,占78%,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适用于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6.
王浩 《当代医学》2022,28(11):92-94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39眼).对照组行常规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二次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水平、撕...  相似文献   

7.
阳光 《海南医学》1997,(1):35-36
自1967年美国眼科医生CharlesKel-man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以来。超声乳化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最初的前房型超声乳化进展为后房型超声乳化,随着1985年Cimbel和Neuhann同时发明了连续园形撕囊技术,超声乳化发展到目前广泛流行的白内障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法。囊袋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入工晶体植入术是通过约3毫米的切P将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切口缩小,可不缝线,术中对虹膜刺激小,人工晶体植入于囊袋内,因此术后散光和炎症反应明显减少,视力可得到早期恢复。也可…  相似文献   

8.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评价术中后囊破裂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239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中后囊破裂48例,45例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例(3只眼)改行Ⅰ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论术中后囊破裂的患者,利用残留的前后囊作为支撑,仍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质量,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小瞳孔白内障手术的撕囊方法。本文报告一组在充分散瞳后瞳孔直径仍小于等于4毫米的病例,共26只眼实行瞳孔区三角形前囊瓣的连续撕囊方法,其中22只眼(84.6%)获得成功,4只眼失败,撕囊成功的病例中,20只眼(90.9%)人工晶体两襻均在囊袋内,。2只眼为睫状沟固定,术中未发生并发症,作者认为上述方法既保留了连续撕囊的优点,又解决了小瞳孔下撕囊的某些特殊问题,可使术者在参照物的指示下,安全迅速地清除残留皮质,及直观,准确地将晶体植入囊袋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张力环囊袋内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16例(16眼)患者,将10眼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90°的患者,先行超声乳化摘除其晶状体核及皮质后,再植入晶体囊张力环(CTR);7眼离断范围>90°的患者,首先连续环形撕囊后,在囊袋内植入CTR,再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16例(16眼)患者在植入囊袋张力环后,均顺利完成超生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人工晶体无偏位或脱落,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张力环囊袋内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患者晶状体半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合并白内障、视力<0.5的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09例(120眼),其中69例(78眼)行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其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60例(68眼),9例(10眼)晶体核ⅴ级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40例(42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其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5例(37眼),5例(5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前房深度、视力、C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性青光眼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囊连续环行撕除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45例(48只眼)分成两组,年龄16~75岁,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后囊连续环行撕除术,术后观察比较人工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患者的视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术后2年2组患者人工晶体位置均稳定,无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葡萄膜炎发生;术后2年2组患者视力、后囊膜混浊(PCO)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IOL)联合后囊连续环行撕除,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张悦 《四川医学》2009,30(12):1952-195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疗效。方法2002-2008年我院对外伤性晶体半脱位16例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用灌注抽吸系统或注吸针头消除皮质。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 13例,0.2-0.5 2例,〈0.2 1例。结论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外伤性晶体半脱位白内障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距透明角膜缘1mm做3.2 mm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结果:100例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4~0.5者40眼(40%),>0.6者44眼;术后1个月,视力0.4~0.6者25眼(25%),>0.6者65眼(65%)。结论: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后囊破裂能否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直接关系到患者视力的恢复。因此,探讨后囊破裂时如何顺利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257眼,后囊破裂16眼,占6.2%,男性8眼,女性8眼,32~76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1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先天性白内障1眼,并发性白内障2眼。随机抽取此期晶体后囊完整者16眼作为对照组,34~78岁,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时间3~12个月。1.2 手术方法 按常规白内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150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17眼(11.33%);合并玻璃体脱出14眼(9.33%)。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后囊破裂与超声乳化有关3眼(2.00%),与抽吸皮质有关12眼(8.00%),与人工晶体植入有关2眼(1.33%)。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体后囊膜破裂可发生在超声乳化晶体核、抽吸皮质、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操作过程中,而以抽吸皮质过程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最高。要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在提高手术技巧的同时,术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囊破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瞻性探讨在超声乳化治疗晶体半脱位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对16例(17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在超声乳化吸出部分晶状体核后提前植入人工晶体(部分患者酌情缝线固定),替代囊袋张力环,然后继续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1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15只眼(88.2%)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2只眼(11.8%)轻微倾斜。手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χ2= 13.24 , P < 0.05),其中>0.8者6眼, 0.4~0.7者6眼,0.1~0.3者3眼,0.1以下者2只眼。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或特殊并发症。 结论 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中,采用中期提前植入人工晶体替代囊袋张力环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成本及植入异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对硬核(Ⅳ+/Ⅴ)白内障采用囊外摘除法(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cion,ECCE)的优点,探讨术中应用前囊连续环行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arhexis,CCC)后的娩核方法。方法: 角膜缘外2 mm做一长7~8 mm巩膜隧道切口,行CCC直径为6~7 mm,以"T"型晶体调位钩及自制撕囊针相互配合,将直径9 mm左右的晶体核旋转脱位入前房,圈套器套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49眼中46眼撕囊口娩核后仍平滑连续完整,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3眼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并延至后囊,只有1眼高度近视未植入人工晶体,另外2眼仍囊袋内植入晶体。术后第1天49眼角膜全部清亮,瞳孔圆,光反应正常。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43眼(87.8%)。结论: 对于硬核白内障,传统ECCE仍有意义,CCC克服了开罐式截囊的缺陷,改进的娩核方法保持了撕囊口的平滑连续性,从而确保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使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mulsification,PHACO)更接近,而器械投资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台盼蓝辅助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过熟期白内障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8只眼)过熟期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中使用台盼蓝辅助染色,观察撕囊过程及术后疗效。结果:58只眼中54只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3只眼行截囊术,57只眼植入人工晶体;1只眼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矫正)均有提高,术后3 d视力>0.3者48只眼(85.1%),术后7 d视力>0.5者53只眼(91.4%)。结论:台盼蓝辅助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过熟期白内障安全有效,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