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对照组均为ADV单药治疗。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8周或48个月治疗,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其OR(95%CI,P)分别为1.84(1.12~3.00,0.02)和80.29(4.18~1541.64,0.004);治疗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优于对照组,RR(95%CI,P)分别为1.22(1.06~1.39,0.004)或1.90(1.10~3.30,0.02);两组HBe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OR(95%CI,P)为1.02(0.40~2.58,0.9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RR(95%CI,P)为1.30(0.63~2.68,0.47)。ADV相关耐药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OR(95%CI,P)分别为0.13(0.03~0.58,0.008)和0.07(0.01~0.40,0.003)。结论与ADV单用治疗方案相比,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显著提高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降低ADV相关耐药发生率;HBeAg阴转率或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似。ADV10mg/d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相对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酯(ADV)是抑制HBV的有效药物,现已广泛应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因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且安全性良好,也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现就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部分已知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 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选择ADV治疗非耐药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患者HBV反转录酶区与S抗原序列。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与焦磷酸测序法明确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比较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与无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耐药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HBV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 结果ADV耐药组与对照组患者人口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42例rtA181T耐药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均为sW172*。在rtA181T/ sW172*变异患者体内,该变异株在病毒准种中所占平均比率为(42.6 ± 22.1)%(12.2%~100%)。与非ADV耐药组患者相比,ADV耐药组患者发生HBsAg疫苗逃逸变异(χ2 = 12.8736、P = 0.0003)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χ2 = 4.8344、P = 0.0279)几率显著升高。 结论我国ADV耐药患者rtA181T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主要为sW172*变异,HBsAg抗原疫苗逃逸变异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与ADV耐药相互影响,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HBVDNA≥10^7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70例高病毒载量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为96周: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0.5mg/d),疗程为96周。采用爿。检验对两组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情况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96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7.1%(34/35)、94.3%(33/35)和48.6%(17/35),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7.1%(27/35)、77.1%(27/35)和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8、4.200和7.835,P〈0.05或P〈0.01)。治疗96周,联合组没有出现病毒学突破,而单药组累计有2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且这2例患者都检测到恩替卡韦相关耐药基因位点。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能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耐药发生率,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单药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AM治疗组(53例)、ADV治疗组(50例)和LAM+ADV联合治疗组(52例),每24周检测患者肝肾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血清HBVDNA载量。单用LAM或ADV组中应答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患者分别在24、48和72周加用ADV或LAM进行优化治疗。多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生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治疗24周时,LAM组、ADV组以及LAM+ADV组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6.0%(35/53)、34.0%(17/50)和90.4%(4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82,P〈0.01);治疗96周时,三组患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2%(51/53)、86.0%(43/50)和100.0%(52/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15,P〉0.05)。治疗96周时,LAM组、ADV组以及LAM+ADV组的ALT累计复常率分别为86.8%(46/53)、82.0%(41/50)和94.2%(4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3,P〉0.05),但ALT水平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5,P〈0.01)。治疗96周时,LAM组、ADV组以及联合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达到31.3%(10/32)、20.7%(6/29)和38.7%(12/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3,P〉0.05)。LAM组无早期应答1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1例;ADV组无早期应答19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例;联合组无1例发生早期无应答和病毒学突破。Logistic回归显示,24周完全病毒学应答与基线HBeAg、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HBVDNA载量相关。分层评价发现,对于HBeAg阳性、HBVDNA〉6.28×10^6拷贝/mL和AⅡ≤5x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LAM、ADV单药治疗和初始联合治疗24周时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6、10.921和6.100,P〈0.05或〈0.01);对于基线HBVDNA〉6.28×10^6拷贝/mL的患者,ADV单药治疗24周,无1例产生完全病毒学应答。结论LAM+ADV联合治疗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和改善肝功能的能力,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和降低耐药变异率,尤其对HBeAg阳性、HBV高载量和ALT≤5×ULN的患者更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单用AD(10mg/d)相比,AD(10mg/d)+LAM(100mg/d)能更显著地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RR(95%CI,P)分别为1.39(1.26~1.54,〈0.00001),2.28(1.58~3.30,〈0.0001),2.58(1.61~4.14,〈0.0001),1.29(1.17~1.42,〈0.00001);显著降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耐AD基因突变发生率:RR(95%CI,P)分别为0.10(0.03~0.34,0.0002)和0.12(0.02~0.95,0.04);而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10.75~1.17,P=0.57)。结论采用AD+LAM联合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较之单用AD,能更显著地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降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耐AD基因突变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阿德福韦酯是抑制HBV的核苷(酸)类似物,目前已证明能有效降低HBV DNA载量,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改善肝脏组织学,且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因此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存在治疗见效停药后肝炎再次复发的问题。拉米夫定耐药后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称为“挽救性治疗”,这种方案已在成人中应用,临床上证实安全、有效,但在儿童人群中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观察3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挽救性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后肝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探索该方案在儿童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初治治疗组(20例)和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组(1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TV 0.5 mg口服,1次/d,治疗96周。结果 ETV初治组和ADV耐药组患者治疗96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100%和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5);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为100%;HBe Ag阴转率分别为42.8%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P〉0.05);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4%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初治及阿德福韦耐药患者均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促使HBe Ag血清学转换,长期服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2年共收治的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ADV治疗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8例患者均在服用ADV后出现低磷血症及骨质疏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多发骨痛,进行加重至行走障碍;低血磷、低尿酸和高碱性磷酸酶血症、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经停用ADV、对症补钙、补磷治疗后患者的血磷恢复正常,疼痛缓解,骨质疏松改善。结论 ADV可引起低磷性骨软化症;补充磷、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可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为15个月。结果对照组1例出现肝细胞癌死亡,3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而给予抗真菌治疗后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腹腔感染未能很好控制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治疗15个月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O%,对照组为23.3%。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58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mg/d)36例和安慰剂组22例,分别接受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入为期36周的开放用药(阿德福韦酯10ms/d)阶段。观察患者血清HBVDNA水平、HBeAg和肝脏生物化学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平均下降3.17 log10拷贝/ml,降幅显著高于服用安慰剂组的0.79 log10拷贝/ml(P〈0.05)。第12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b血清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结束时,有5例患者出现了HBVDNA反弹,其中1例患者发生了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变异。结论(1)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2)在48周疗程中,5例(8.8%)患者出现HBVDNA反弹,其中1例为耐药突变,其余4例未检测到相关耐药突变;(3)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TNFα、ALT、HBVDNA载量及24周HBV血清学标志物等因素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时患者血清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口服ADV治疗48周,10mg/d。采用ELISA测定HBV血清学标志物和基线血清TNFα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应答的因素。结果203例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转阴率为31.5%(64/203),ALT复常率为59.1%(120/203),HBeAg转阴率为15.8%(32/203),HBeAg转换率为8.9%(18/203),应答率为13.3%(27/203);治疗48周时HBV DNA转阴率为58.6%(119/203),ALT复常率为78.3%(159/203),HBeAg转阴率29.6%为(60/203),HBeAg转换率为16.7%(34/203),应答率为25.6%(52/20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8周HBeAg转阴的患者较未转阴者的24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TNFα水平高(P值分别为0.017、0.001、0.029和0.040);48周HBeAg转换的患者较未转换者的24周HBeAg转换率高,而基线HBVDNA低(P值分别为0.000和0.004)。结论24周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及基线TNFα水平可以预测48周HBeAg转阴率,而24周HBeAg转换率和基线HBV DNA载量可以预测48周HBeAg转换率。  相似文献   

14.
在慢型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当患者产生对拉米夫定(LAM)耐药,并同时出现肝炎再活动,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加用阿德福韦酯(ADV),通常肝炎活动可以再次得到控制,这种方法被称为“挽救性治疗”。然而,少数患者在接受挽救性治疗后疗效仍然不佳,给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以及对患者HBV DNA载量的影响.方法 2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苦参素胶囊每次0.3 g,3次/d口服;对照组120例给予苦参素胶囊每次0.3 g,3次/d 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每12周检测1次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载量.结果 治疗组用药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ALT复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建议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1例。对两组都进行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的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治疗48周时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在改善程度上都比对照组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毒效果,对患者预后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48周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以上,但HBVDNA仍阳性的住院及门诊CHB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一组在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另一组则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每1~3个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波或行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48周时两组的病毒学、血清学的应答率和耐药发生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基线HBVDNA介于3~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后有86.8%(33/38)的患者HBVDNA转阴,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有69.2%(27/39)的患者转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5);基线HBVDNA〉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72.7%(16/22),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只有52.4%(11/21),两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5)。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经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48周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也无耐药的发生;而换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则有5例发生病毒学突破,3例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S202G变异,1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T184A,所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病例均为基线HBVDNA〉10。拷贝/mL者。结论拉米夫定应答不佳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比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更能抑制HBV复制,且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公共健康.目前公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9.
高丹 《中国科学美容》2011,(15):110-110,126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分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各25例,分别采用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6、12个月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DNA阴转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作为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疗效均比较明显,但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使用阿德福韦酯(ADV)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绍兴市立医院CHB患者35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ADV单药治疗(n=100)或ADV+拉米夫定(LAM)联合治疗(n=80).另一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n=175)作为对照组.5年治疗随访过程定期监测血清肌、尿β2-MG、尿RBP、尿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尿β2-MG和RBP变化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在355例CHB患者中,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ADV单药治疗或ADV+LAM治疗组中,在第1、第2、第3、第4和第5年分别累计2、6、10、14和24例出现尿β2-MG的异常,在第1、第2、第3、第4和第5年分别累计有2、7、11、16和20例出现尿RBP的异常.其中有20例eGFR较基线下20%~30%,13例eGFR较基线下降30%~50%,2例eGFR较基线下降>50%.进一步分析表明,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与尿RBP和尿在β2-MG异常显著相关.ETV治疗组中血清肌酐和eGFR基本保持稳定,只有2例尿β2-MG异常和3例患者尿RBP异常,提示ETV安全性良好.结论 ADV在长期治疗CHB期间,尿β2-MG与尿RBP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ADV应避免作为CHB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