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3—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接受肝组织病理活检的CHB肝纤维化患者46例,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S0~1期15例,S2~3期20例,S4期11例三组,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和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IFN-γ和IL4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变化。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CHB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的比值、PBMCs中IFN-γ/IL-4mRNA、血清中IFN-γ/IL-4及肝内IFN-γ/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下降(χ2=36.259、40.822、26.321和31.852,P〈0.05)。血清及肝组织中IFN-γ,/IL-4比值与肝纤维分期均呈负相关(r=-0.616和-0.5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IFN-γ/IL4比值是发生显著肝纤维化(S2-4)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OR=5.933,95%CI:1.324~26.586,P=0.02;OR=12.866,95%CI:1.746~94.788,P=0.01;OR=4.755,95%CI:1.034~21.862,P:0.04)。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失衡,随着肝纤维化进展,外周血及肝脏内均呈现Th2应答的极化现象,这可能是CHB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方向。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Graves病患者,2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IFN-γ无明显变化(P〉0.05),IL-4明显下降(P〈0.01),而IFN—γ/IL-4比值升高(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显现Th2细胞因子低下型,而Th1/Th2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e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FMsc)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h1/Th2的体外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6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PBMC),同时从孕妇中期羊水中提取h-AFMSC。将h-AFMSC分别与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健康捐献者的PBMC共培养72h,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健康捐献者的PBMC单独培养组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前后不同组PBMCIFNγ(Th1)和IL-4(Th2)的变化情况,计算Th1/Th2比值。对共培养前后数据进行Mauchly球形检验,P〉0.1满足球形假设检验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共培养72h,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PBMC与h—AFMSC共培养组的Th1细胞比例与其PBMC单独培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F=0.82,P〉0.05),但Th2细胞比例明显下降(F=10.24,P〈0.05),从而导致Th1/Th2比值显著上升(F=17.28,P〈0.01)。健康捐献者PBMC与h-AFMSC共培养组的Th1、Th2和Th1/Th2比值与其PBMC单独培养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F值分别为0.54、0.68和0.74,P值均〉0.05)。结论h-AFMSC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Th1/Th2有体外调节作用,具有作为移植种子来源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栓痔发病与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的关系,对32例血栓痔(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MA诱导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标记T细胞内自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和CD8^-标记T细胞内IL-4和IFN-γ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估计Th1/Th2细胞的漂移状态。结果显示,实验组的IL-4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实验组IL-4^+含量高于IFN-γ含量(P〈0.05)。结果表明,血栓痔病人发病时,体内的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被激活,且以Th2细胞为主,这种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在血栓痔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TNF-α-238、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6个月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 以接受α干扰素正规治疗的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最后根据患者不同应答水平及基因型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IFN-γ水平较无应答组高(P<0.05),IL-10水平较无应答组低(P<0.05),IL-4水平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应答组、无应答组IL-2、IFN-γ水平均升高(P<0.01),IL-4、IL-10水平均降低(P<0.01),应答组IL-2、IFN-γ水平平均升高浓度高于无应答组(P<0.05),IL-4、IL-10水平平均降低浓度也高于无应答组(P<0.05);(3)治疗前TNF-α-308G/A基因型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G/G型高(P<0.05),IL-2、IL-4、IL-10水平在两种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 -α-238G/G、G/A基因型患者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TNF-α-238G/G、G/A基因型, TNF-α-308G/G、G/A基因型各组间在干扰素治疗后IL-2、IFN-γ、IL-4和IL-10平均浓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5)TNF-α-238、TNF-α-308位点各基因型在α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关;(2)干扰素治疗后不同应答水平与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水平有关;(3)TNF-α-308 G/A基因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高IFN-γ水平有关;(4) 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干扰素治疗后IL-2、IFN-γ、IL-4和IL-10水平变化无关;(5)TNF-α-238、-308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T),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用IFN-γ/IL4比值表示Th1/Th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血清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降低,尤以中药治疗组降低更具有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升高.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对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IFN-γ、IL-4及Th1/Th2比值具有调节作用,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IFN-γ、IL-4及Th1/Th2比值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前列腺液(EPS)中Th类细胞亚群分化及其和局部炎症的关系。方法:对47例CP患者(CP组),根据炎症程度分成Ⅰ组(轻度炎症)26例和Ⅱ组(重度炎症)21例;另以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法检测各组EPS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以及Th1/Th2比值(IFN-γ/IL-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P组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其中,Ⅰ组IL-4水平无明显变化,而Ⅱ组IL-4水平显著性下调(P〈0.05);Ⅱ组和Ⅰ组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但此两组间水平无显著性差别;Ⅱ组IFN-γ/IL-4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CP患者Th1细胞分化占优势,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Th1的极化可能是导致前列腺局部炎症发展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循环Th1/Th2的影响及其引起Th1/Th2漂移的机制。方法1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行CBP治疗。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进行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h采血检测Th1/Th2,同时检测血液中IL4和IFN-1浓度。结果MODS患者经CBP治疗后,Thl表达逐渐增加,而Th2表达逐渐下降,IFN-γ和IL-4的浓度均下降;Th1/Th2和IFN-γ/IL-4比值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升高;Th1/Th2和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结论CBP治疗可能可改善MODS患者的Th1/Th2平衡漂移,可能与改善机体内IFN-γ/IL-4比值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冷冻消融治疗兔VX2肿瘤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建立兔VX2肾癌模型,将38只荷瘤兔随机分为:冷冻消融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组(B组),肿瘤对照组(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1d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1d组间组内比较显示:冷冻消融组外周血IFN-γ、TNF-α浓度和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L-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消融组外周血IFN-γ/、IL-4、IL-6浓度和IFN-γ/IL-4比值与肿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根治肾切除组相比,冷冻消融组TNF—α浓度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L-4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消融冶疗肾癌可使外周血IFN-γ/、TNF-α、IFN-γ/IL-4比值升高,IL-6浓度降低,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DVT患者66例,按病程分为1~3 d组、4~7 d组、8~15 d组和16~30 d组,观察Th1/Th2相关因子TNF-α、IFN-γ、IL-4、IL-10水平。结果:DVT患者TNF-α、IFN-γ、IL-4、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3 d组、4~7 d组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升高,8~15 d组和16~30 d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降低。结论:DVT中存在Th1/Th2的分化失衡,Th1/Th2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h1、Th17型细胞因子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动态变化,深入探讨机体抵抗肺部感染的免疫机制,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分别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17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用FACS检测外周血中CD4+IFN-γ+Th1及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同时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型细胞因子IL-17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以上指标的检测均以临床公认的CRP水平的变化作为参考。结果:ELISA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动态检测结果显示IFN-γ变化水平与反映临床疾病状态的CRP出现显著的相关性。而IL-17的表达在不同的疾病过程未出现显著的变化。FACS及Real-time-PCR结果均显示CD4+IFN-γ+Th1的活性变化与疾病状态相关,而CD4+IL-17+Th17细胞在肺部感染不同阶段未出现显著的变化。结论:相对于Th17细胞而言,Th1细胞在机体防御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Th17细胞在该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雪梅  杨慧兰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49-1650
目的:研究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N-γ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水平在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308nm准分子激光可恢复白癜风患者Th1/Th2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非活动性HBV携带期15例、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活化期44例)及21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对其中33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48周。分别于治疗前(T0期)及治疗后4周(T1期)、8周(T2期)、12周(T3期)、24周(T4期)和48周(T5期)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比例。同时对部分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免疫活化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 =3.610,P <0.05)。抗病毒治疗后,△T0~T1、△T0~T2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P均<0.05);△T0~T5期,HBeAg血清学转换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升高率显著高于未转换组(Z =-2.200,P <0.05)。免疫活化组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P均<0.05)。免疫活化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12周及24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下降(t=3.037、3.180,P均<0.05),与ALT水平、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现不同,免疫活化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CD4^+T比例及CD4^+/CD8^+下降,CD8^+T比例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HBeAg阳性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HBeAg的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脾动脉缩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脾脏iNOS、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随机分3组(n=10):假手术组(SOG)、脾动脉缩窄术组(SAC)和脾动脉结扎术组(SAL);正常大鼠10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NCG).免疫组化法测脾脏iNOS表达,RT-PCR法测脾脏IFN-γ、IL-4mRNA表达,对iNOS与IFN-γ、IL-4表达量作相关分析.结果 SOG脾脏iNOS明显高于NCG(P<0.01),SAC和SAL明显低于SOG(P<0.01).SOG脾脏IFN-γmRNA和IFN-γ/IL-4明显低于NCG(P<0.01),IL-4mRNA明显高于NCG(P<0.01);SAC脾脏IFN-γmRNA高于SOG(P<0.05),SAC和SAL脾脏IL-4mRNA低于SOG(P<0.05),而IFN-γ/IL-4高于SOG(P<0.05).iNOS与IFN-γ负相关(r=-0.672,P<0.01),与IL-4正相关(r=0.634,P<0.01).结论 脾动脉缩窄术后门静脉高压大鼠脾脏iNOS表达降低,IFN-γ/IL-4升高,脾脏Th1/Th2失衡改善可能与术后iNOS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主要配体(programmed death-1ligand,PD-L1)表达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137例,含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2例,活动性肝硬化(LC)患者2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0例。其中,102例CHB患者中有22例行肝组织活检,炎症分级为G1~G4,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健康对照10例。取新鲜血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PD-1和PD-L1阳性细胞比例以及人白细胞抗原(HLA)型别;对HLA-A2阳性者的PBMCs加入重组HBcAg体外培养7d,加入PE标记的HBV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含HBV抗原表位肽为HB-cAg18-27),流式细胞仪计数CD8+T细胞数以及CD8和PD-1双阳性细胞。ELISA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比较CHB、LC、ACLF三组间以及不同肝组织病变程度患者间PD-1、PD-L1、CD8+细胞数量和PD-1表达水平、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在CHB、LC和ACLF组PD-1在PBMCs表面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4±16.5)%、(54.3±21.9)%、(45.5±2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1、0.071;三组PD-L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7±17.7)%、(33.4±17.9)%、(26.6±11.8)%,和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6、0.252、0.854。62例HLA-A2阳性患者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1.6±1.0)%、(3.1±1.6)%和(3.3±1.7)%,LC组和ACLF组明显高于CHB组(P0.05);PD-1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CHB患者间PD-1、PD-L1表达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D-L1在炎症G1和纤维化S0的患者中的表达较其他组患者高。结论慢性HBV感染者PD-1和PD-L1表达明显上调。肝脏病变程度与PD-1表达水平无关,但与HBV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PD-L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住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患儿术后1 h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免疫球蛋白,用量为1g/(kg·d),疗程为2 d。对照组术后只进行常规的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术前、术后0.5 h、2 d,抽取静脉血5 ml。釆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各时间段两组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及术后0.5 h两组患儿同时间段血清IL-4、IFN-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 h两组患儿血清IL-4、IFN-γ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患儿术后2 d血清IL-4浓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而对照组患儿术后2 d血清IL-4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2 d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患儿血清IL-4、IFN-γ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7)。与术后0.5 h相比,对照组患儿术后2 d血清IL-4浓度约下降20.08%(P=0.001),血清IFN-γ浓度上升17.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患儿同时间血清IL-4浓度约下降35.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血清IFN-γ浓度只上升7.60%(P=0.1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改善因手术、体外循环等因素所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α(IFN-α)的情况,以探究其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单核细胞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6例,同期选取与之年龄相匹配的HBV携带者16例和健康人18例。采集血样,分离PBMC,分别与含未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的寡脱氧核苷酸2216(CPG ODN2216)、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刺激共培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其分泌IFN-α量。结果经ODN2216刺激后,CHB组患者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31.20(7.33~44.04)pg/ml,HBV携带者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9.91(13.74~240.27)pg/ml,健康对照组PBMC分泌IFN-α量平均为107.95(48.59~227.33)。CHB患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91,P=0.007)。CHB患者组显著低于HBV携带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6,P=0.027)。经poly(I:C)刺激后,三组PBMC分泌IFN-α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8,P=0.427)。结论较HBV携带者和健康对照组,CHB患者体内PBMC中树突状细胞分泌IFN-α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分泌IFN-α量无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