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体会,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研方法 ,分析2007年传染病专科医院1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救治结果 ,并报告抗病毒治疗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的病死率约42.86%(63/147),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前显著下降;符合纳入标准、入院超过2周的115例患者中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者达87.83%(101/115),病死率为26.96%(31/115)。本组病例既往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慢性重型肝炎者25例,占21.74%(25/11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需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强长期监护,杜绝发生与抗病毒治疗相关的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内科保肝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抗HBV治疗的获益情况。方法收集整理近7年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33例肝功能失代偿期的HBV相关HCC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进行保肝治疗、射频治疗及介入治疗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单独应用上述几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单纯内科保肝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而在单纯内科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NAs抗病毒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射频治疗者为8.5个月,射频治疗的同时联合NAs抗病毒者为12个月;介入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NAs抗病毒治疗者为13个月。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治疗与内科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7.35,P=0.007;射频治疗与射频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11.78,P=0.001;介入治疗与介入加抗病毒治疗方案比较,χ^2=16.43,P=0.000)。结论给予肝功能失代偿期的HBV相关HCC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延长其生存期,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慢性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virus,HD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感染HDV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的辅助,HDV/HBV的合并感染可加重肝脏损伤,增加患者肝衰竭风险。由于HDV/HBV合并感染病例数较少,国内HDV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未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最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为A组(内科治疗)57例,B组(内科+抗病毒治疗)80例,c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治疗)124例,D组(内科+抗病毒+人工肝+中医治疗)41例。观察患者治疗基线、治疗第1、4、8、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胛A)、HBVDNA等指标,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其存活情况。应用Kruskal—Willis H检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四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213,P=0.360),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22,P=0.033)。四组1年病死率分别为36.84%(21/57)、32.50%(26/80)、26.61%(33/124)和24.39%(10/41)。C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566倍(P=0.036);D组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是B组的0.396倍(P=0.016)。结论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药物及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目前还有一些争议,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等待观察、挽救性放疗、内分泌治疗(包括全雄激素阻断、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抗雄激素药物单药治疗、抗雄激素药物联合5a-还原酶抑制剂等)。经过对患者全面评估后,首先应该判断患者是肿瘤局部复发还是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可能性大者可选用等待观察或挽救性放疗,远处转移可能性大者可选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等,是HBV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但因为肝移植供体严重缺乏,且费用高,所以大部分HBV所致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没有机会接受肝移植。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开发,部分HBV所致终末期肝病的病情进展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存在治疗见效停药后肝炎再次复发的问题。拉米夫定耐药后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称为“挽救性治疗”,这种方案已在成人中应用,临床上证实安全、有效,但在儿童人群中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观察3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挽救性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后肝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探索该方案在儿童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6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率为13例(81.3%)。随访时间8个月-2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1例(7.7%)。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并不复杂、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治疗开创了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代。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约65%患者可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近年来,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guided therapy,RGT)、特殊患者的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均取得迅速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专家意见,形成了《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抑郁情绪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即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思美泰治疗;对照组(17例),即常规内科综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评定抑郁情绪分值。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从治疗2周起开始下降,但在2周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至第4周末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重型肝炎的同时,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绪也有一定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0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药物(治疗组)与60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7.31%,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P〈0.05)。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PE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6.21%、47.06%和33.33%(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30%-40%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PTA低于20%和20%~30%的患者(P均〈0.01);年龄〈50岁患者PE治疗的有效率为78.78%(52/66)明显高于年龄≥50岁患者的有效率47.37%(18/38)(P〈0.01);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有效率(36.36%)明显低于非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效率(81.69%),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50岁、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硬化基础是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的阴性预测因子。此外,PE治疗早晚和次数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一旦出现肝性脑病,其病死率几乎达8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一种能暂时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装置,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各类肝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机,我院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3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肾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DNA以及病理分型进行分析,观察乙肝病毒DNA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和蛋白尿的水平进行分组,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肾病综合征21例,肾炎综合征32例,48例患者合并血尿,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膜性肾病占49.0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3().19%,继发性IgA肾病占20.75%。乙肝病毒DNA载量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19例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6个月,乙肝病毒DNA载量显著下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具有特殊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特征,乙肝病毒DNA载量与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抗病毒治疗可在部分患者中获得完全和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采用抗病毒治疗和一般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益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15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57例患者仅采用一般护肝治疗(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5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8例,占总死亡率的78.2%。且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P<0.05);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经济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好、费用低,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支持、护肝治疗,观察纽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ALT、TBIL、PT、PTA、血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并发症如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挽救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患者(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问骨折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这11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位不良、内固定技术错误。10例患者获平均12个月(2~27个月)随访。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5分提高到术后84.2分。结论骨折复位不良、错误的内固定技术是髋部骨折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进行挽救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治疗是HBV相关肝病的治疗关键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因相对廉价、耐药率低等特点,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初始抗病毒治疗及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治疗失败后的优化治疗[1-2].对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由于肝功能储备较差,抗病毒治疗更显必要及紧迫。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α(IF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长期治疗耐药变异率较高,限制了CHB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炎C病毒(HC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总的流行率为3%-5%,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8%,估计有1.7-2.0亿人感染HCV,是一全球的健康问题。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最近10年从标准干扰素单治疗发展到标准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RBV)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近10年,研究表明,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与干扰素一起,使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获得巨大进展。单一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的使用,可使临床上90%以上的患者达到持续抑制HBV复制的基本目标。对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管理,针对适合患者选择有效药物,加强治疗中监测,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抗病毒疗效,降低、延迟耐药发生,是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