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5例后鼻孔填塞治疗无效的鼻出血住院患者,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其中24例全身麻醉,1例局部麻醉。25例中有2例患者同时行双侧蝶腭动脉电凝术。结果 术中所有蝶腭动脉均能明确识别,并在出蝶腭孔处将其成功电凝。22例术后未再出血;1例术后6h再次出血,经后鼻孔填塞2d后出血治愈;2例术后当天轻微鼻出血,药物治疗后停止。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无再次鼻出血,除2例出现轻度鼻腔黏连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在临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对2009年9月-2012年10月期间收住院的经常规治疗无效的6例鼻出血患者,于全身麻醉后在鼻内镜下根据解剖标志寻找蝶腭动脉,应用双极电凝烧灼,局部黏膜复位后可吸收性小块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压迫。结果6例患者均完全止血,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均无再次出血,未诉有特殊不适,复查未见鼻腔粘连,蝶腭动脉区黏膜愈合好。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是有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方法之一,也符合现代外科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于全身麻醉后鼻内镜下,根据解剖标志,于中鼻甲后端区域寻找到蝶腭孔,充分游离其中的蝶腭动脉,用双极电凝烧灼后切断,局部黏膜复位后小块膨胀海绵压迫。结果:随访5~20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无再次出血,1例发生鼻腔轻度粘连。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微创,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电凝切割器电凝蝶腭动脉治疗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应用电凝切割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8月入院的严重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的电凝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完全暴露蝶腭动脉并予以电凝,1例未能暴露蝶腭动脉,而行蝶腭动脉区域电凝。所有患者均有效控制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应用单极电凝吸引器凝闭蝶腭动脉是治疗严重鼻出血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定位游离蝶腭动脉并以银夹夹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方法对22例经反复鼻腔填塞及鼻内镜下电凝术治疗后仍有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患者于全麻或局麻下行鼻内镜检查,在中鼻甲后端附着部纵向切开黏骨膜,寻找蝶腭孔并充分解剖蝶腭动脉主干及分支,以1~2枚银夹夹闭,复位黏骨膜瓣并填塞止血纱布和膨胀海绵。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20例未再出血,2例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9个月再次同侧筛动脉出血,经鼻内镜下电凝及填塞压迫止血后痊愈。结论鼻内镜下解剖蝶腭动脉并以银夹夹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7.
最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结扎术(ESPAL)治疗难治性后鼻出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1].本文通过复习国外有关文献,将ESPAL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阻断术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结扎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后端出血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蝶腭动脉结扎术的产生及发展、解剖学基础、手术操作过程、适应证、有效性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深入理解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实践的意义。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其理论支持充分,解剖标志相对固定,临床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尸颅蝶腭孔的测量和观察 ,为经鼻内镜蝶腭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显微解剖学方法对 4 0侧正中线切开的尸颅蝶腭孔进行了位置、形状、大小及毗邻关系的观察与有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将蝶腭孔分成 3类 ,Ⅰ类 :孔位于上鼻甲、上鼻道的后方 ,Ⅱ类 :孔位于中鼻甲或中鼻道的后端 ,Ⅲ类 :Ⅰ类加Ⅱ类。各类分别占 35 %、5 %、6 0 %。孔上缘与蝶窦底间距离男 (1.75± 1.10 )mm ,女 (1.13± 0 .5 5 )mm ,与蝶窦口距离男 (9.80± 3.2 7)mm ,女 (8.30± 3.4 5 )mm ,孔的后缘与鼻咽部距离男 (11.12± 3.30 )mm ,女 (10 .85± 3.12 )mm ,孔的前缘与上颌窦口距离男 (18.5 0± 6 .‘80 )mm ,女 (14 .5 7± 5 .0 7)mm ,与鼻尖距离男 (6 9.5 4± 6 .98)mm ,女(6 6 .5 7± 5 .0 7)mm ,与前鼻棘距离男 (5 6 .6 9± 5 .70 )mm ,女 (5 3.2 5± 8.80 )mm ,以蝶腭孔中心点为准前后径女(4 .6 1± 1.80 )mm ,男 (5 .12± 2 .0 5 )mm ,上下径男 (5 .37± 2 .6 7)mm ,女 (4 .74± 2 .74 )mm ,与硬腭水平板的夹角男(2 2 .83± 4 .71)°,女 (2 2 .73± 3.81)°。蝶腭动脉外径男 (2 .12± 0 .6 6 )mm ,女 (1.6 1± 0 .70 )mm ,蝶腭神经外径男(0 .6 5± 0 .4 9)mm ,女 (0 .35± 0 .0 7)mm。鼻腔外侧壁的血供及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术后继发性严重鼻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例鼻内镜手术后继发严重性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6例出现鼻内镜手术后继发严重性出血病人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的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为蝶腭动脉出血,多为术后1周左右出现,经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和碘仿纱条填塞压迫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可因蝶腭动脉损伤出现术后继发严重性出血,出血时间常发生在术后1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加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鼻内镜经鼻腔入路对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鼻内镜下颌内动脉翼腭段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新鲜尸头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侧颅底翼腭窝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正中矢状锯开标本观测内镜下解剖标志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变异及邻近血管神经结构。结果①颌内动脉翼腭窝段变异较大,颌内动脉翼腭段按顺序发出分支占25%(5/20),眶下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发出占50%(10/20),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占40%(8/20);颌内动脉同时发出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占10%(2/20);眶下动脉和腭降动脉共干发出占10%(2/20);翼管动脉和圆孔动脉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及共干发出各占50%(10/20);②鼻内镜下能够较好的控制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对周围结构触动少。结论掌握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可降低鼻内镜下该区域手术的并发症,对于翼腭窝手术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约占急诊的1/3。鼻出血量多者可达数百毫升,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科收集2009年9月~2012年12月住院的42例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郑春泉  王正敏 《耳鼻咽喉》1997,4(2):106-110
为了解蝶腭神经节刺激对鼻粘膜神经肽释放的调节机制,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ABC法)及放射免疫学方法观察电刺激蝶腭神经节对猫鼻粘膜神经末梢血管活性肠肽(VIP)释放的影响。实验显示,蝶腭神经节刺激后,鼻粘膜静脉血浆VIP在15秒钟达高峰,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于此同时,分布于小动脉壁、小静脉壁、腺泡周围上皮细胞间的VI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明显较神经节刺激前增多。实验结果表明蝶腭神经节刺激可促进猫鼻粘  相似文献   

16.
蝶腭孔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蝶腭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106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蝶腭孔的位置、形状、大小,测量蝶腭孔的长径、宽径及孔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结果(1)蝶腭孔位于中鼻甲后端与蝶窦底之间,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分为单孔、双孔、3孔;(2)平均长径左边是5.85±1.17mm,右边是6.09±1.31mm,平均宽径左边是3.91±0.97mm,右边是3.92±0.98mm;(3)孔中心至前鼻棘距离的平均值左是49.69±3.55mm,右是50.72±2.87mm.结论蝶腭孔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提供了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7.
内窥镜下蝶腭动脉结扎治疗严重后鼻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后鼻孔出血经保守治疗疗效差时需外科手术治疗。该作者介绍在内窥镜下结扎蝶腭动脉治疗本病的经验。回顾性分析从 1996年 11月~ 1998年 12月经本法治疗的 11例。年龄 2 0~ 80岁 ,平均 4 2 .3岁 ,7男(6 3.6 % ) ,4女 (36 .4 % )。术前 9例 (81.8% )曾行前后鼻孔同时填塞 (用充气球囊填后鼻孔 ,凡士林纱条填前鼻孔 ) ;11例 (10 0 % )均曾行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 ;6例 (5 4.5 % )曾在显微镜或内窥镜下对发现的出血点行电灼 ;5例 (45 .4 % )曾经输血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使用 0度 4 mm直径内窥镜 ,在中鼻甲下缘后份末端之前 1.0 cm向…  相似文献   

18.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8月笔者于鼻内镜下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顽固性鼻腔出血 52例 ,效果令人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2例病人中 ,男 3 4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45.3岁。出血部位位于克氏区 13例 ,吴氏静脉丛 12例 ,下鼻甲后端 7例 ,中鼻甲后蝶腭动脉区 6例 ,鼻咽顶 4例 ,嗅裂 5例 ,鼻中隔后端 5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行前后鼻孔填塞术 ,15名病人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曾行筛前动脉结扎或颈外动脉结扎术 ,8名病人曾行鼻中隔黏膜下划痕术 ,虽经上述治疗但效果不佳。用本方法治疗前再次出血 ,出血量在 40 0ml以上。1.2 治…  相似文献   

19.
隐蔽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隐蔽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主要供应血管。方法对106例经前鼻镜未查明出血部位的隐蔽性鼻出血的患者经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并行止血治疗,对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顶部占55.7%(59/106)、中鼻甲及中鼻道顶部占33.0%(35/106)、嗅裂及鼻中隔部占9.4%(10/106)及部位不明者占1.9%(2/106)。106例中,除2例反复前后鼻孔填塞鼻腔黏膜损伤较重无法判断出血部位外,其余104例均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止血,1次治愈102例(96.2%),2次治愈2例(1.9%),随访1个月无复发,治愈率为98.1%。结论①隐蔽性鼻出血绝大部分为蝶腭动脉供应;②鼻内镜下查找出血部位并射频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把12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观察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针刺蝶腭神经节,1个月后参照AR症状计分方法计算疗效指数并作x2检验.结果 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