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鹤草酚及其合并硝唑咪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草酚(Agrlmophol)为中药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bed.)根芽的提取物,有促使动物体内血吸虫移行入肝和杀死血吸虫成虫的作用。后一作用在中药试验治疗血吸虫病时尚属首次发现。但鹤草酚治疗小白鼠血吸虫病的疗效不高,不适宜于单独使用,当和小剂量的合成药物硝唑咪共同使用时,则明显提高了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效果,病犬的雌虫减少率可达98~100%。鹤草酚的毒性症状主要表现在肠胃道及神经系统反应,应用较大剂量时可使家犬双目失明,病理观察也证明了上述损害,但猕猴口服大剂量鹤草酚,除产生肠胃道反应外并未发现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2.
鹤草酚(Agrimophol)(Ⅰ)是从植物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驱绦虫有效成分,王根法等发现它有抗血吸虫作用,但减虫率不高,胃肠道反应也较重。鹤草酚是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分子中有角甲基,人工合成较复杂。我们企图改变其化学结构,使成为结构简单而又易于制备并有抗血吸虫活性而毒性低于鹤草酚的类似物。文  相似文献   

3.
周海日等氏发现中药番瓜子有预防动物感染血吸虫病的作用,并对血吸虫成虫亦有一定的作用。这一发现开辟了非锑剂防治血吸虫病的新途径.为了进一步研究番瓜子对防治血吸虫病的作用,我们在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的统一布置下,在预防、治疗、南瓜子的品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疗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今合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喹酮(Praziquantel,Embay 8440)系一种具有抗绦虫和抗血吸虫作用的广谱抗寄生虫新药。动物实验证明,该药对小鼠、家兔和犬的日本血吸虫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且毒性低,疗程短;临床上用吡喹酮的1~2天疗法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总剂量为45~90mg/kg时,治后半年的粪检虫卵转阴率达99.7%。本文报道吡喹酮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鹤草酚(Agrimophol)是一有效的广谱驱绦药,对阴道滴虫、滴虫性肠炎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经动物实验发现,该药物对血吸虫也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使血吸虫迅速从血液中回缩至肝脏,虫体缩小。根据该药对猪肉绦虫囊尾蚴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目前正探讨对人囊虫症的治疗。但是经口服给药吸收如何,体内能否达到治疗浓度尚待研究。该药目前所用剂型(片剂、胶囊)经临床应用毒  相似文献   

6.
鹤草酚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草酚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强的直接作用。药液浓度为4~8 μg/ml时,虫体活动兴奋,持续2~3分钟后,活动逐渐减弱,终至停止活动。两性血吸虫与鹤草酚多次接触后可产生耐药性,尤以雄虫较明显。在含鹤草酚0.25 μg/ml和硝唑咪75μg/ml的培养液内,两性血吸虫存活时间较两药单用的显著为短。敌百虫引起虫体的麻痹可为鹤草酚所拮抗。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即黄蒿素)是一种带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自1976年我们首次发现其有抗血吸虫作用后,曾系统观察了它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疗效及毒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硝硫氰胺是抗血吸虫病的一种新药物。本文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对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实验动物在感染血吸虫尾蚴前后,即使口服500mg/kg/天×2或4天的硝硫氰胺,血吸虫组比对照组仅减少32.3~59%。药物对童虫几乎无作用,而对成虫则有明显的疗效。病鼠一次口服硝硫氰胺40mg/kg,停药后1~8天的肝移率达93.6~100%。各实验治疗组的减虫率为74~100%,但此疗效的高低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甲:“杜吸丸”的处方及配制:(略)乙:研究目的:1.肯定“杜吸丸”对血吸虫病的疗效程度。2.探讨本方对血吸虫病何种类型(根据中医辨证)最为适当。3.观察本方对抑制血吸虫排卵的最早日数,及有效剂量和疗程。4.观察本方对心、血管、肝、肾、肠胃道的毒性,并研究处理方法。5.改造本方配制方法的研究。丙:研宠方法:1.病例选择:年龄在12岁以上,经大便检查阳性,而无严重合并症,属于  相似文献   

10.
实验发现F30385是一个兼具明显杀日本血吸虫童虫与成虫的硝基呋喃丙烯酰胺类的口服药物。小白鼠一次口服F30385的半数致死置为979±98毫克/公斤(P=0.95)。小白鼠感染尾蚴后4-11天,一次口服F30385 11.4毫克/鼠,减虫率高达90-99%,显著比对32天成虫的杀虫作用强。按等毒性剂量用F30385及F30066治疗小白鼠与兔血吸虫病的结果,F30385的疗效比F30066高。7只感染血吸虫病的犬用总剂量为700毫克/公斤的7-14天疗法治疗后,减虫率为95%。动物口服F30385后的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刺激与肾和肝的受损。小白鼠病理观察结果认为,停药后病变均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实验发现F30385是一个兼具明显杀日本血吸虫童虫与成虫的硝基呋喃丙烯酰胺类的口服药物。小白鼠一次口服F30385的半数致死置为979±98毫克/公斤(P=0.95)。小白鼠感染尾蚴后4-11天,一次口服F30385 11.4毫克/鼠,减虫率高达90-99%,显著比对32天成虫的杀虫作用强。按等毒性剂量用F30385及F30066治疗小白鼠与兔血吸虫病的结果,F30385的疗效比F30066高。7只感染血吸虫病的犬用总剂量为700毫克/公斤的7-14天疗法治疗后,减虫率为95%。动物口服F30385后的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刺激与肾和肝的受损。小白鼠病理观察结果认为,停药后病变均渐恢复。  相似文献   

12.
合成药物     
225.5-氟尿嘧啶的苯甲酰基及苯磺酰基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5-氟尿嘧啶已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实体肿瘤,但口服时对肠胃道有毒性。1-(2-四氢呋喃基)5-氟尿嘧啶(V,FT-207)口服给药对肠胃道的毒性较小。作者报导(Ⅰ)~(Ⅳ)对实验动物的抗肿瘤活性并与Ⅴ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使用中药水煎液这一传统剂型时,经常出现中药的一药多效或双向调节作用.经研究发现,中药的一药多效或双向调节作用是由中药作用剂量决定的.同一种中药在小剂量使用时可达治疗目的,剂量加大时则出现相悖的临床效果.如柴胡在大剂量使用时能疏风退热,小剂量使用则升举阳气,其作用相悖;大黄在大剂量使用时,治疗便秘,小剂量导致便秘.这种中药的一药多效或双向调节作用是中药的普遍现象.中药配方中使用时各药剂量大小直接影响着治疗目的与临床疗效,所以加强对中药这一作用现象的研究,对加强中药开发及临床治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验证明,仙鹤草根芽石油醚提取物、鹤草酚和鹤草酚制成的药膜均有杀精子作用。仙鹤草根芽石油醚提取物配制的悬液和鹤草酚配制的悬液均可杀死动物和人的精子;在不同种动物精子中,杀死家兔精子的药物浓度(3×10~(-4)g/ml)稍低于杀死小白鼠和豚鼠精子的药物浓度(5×10~(-4)g/ml);对于人精子,杀死稀释精液精子的药物浓度(5×10(-4) g/ml)低于杀死原精子的药物浓度( 2 x 10(-3)/m 1)。鹤草酚药膜配制的悬液杀死动物精子的浓度,按鹤草酚含量计算,基本与仙鹤草根芽石油醚提取物悬液和鹤草酚悬液的浓度同相。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改造硝硫氰胺(Ⅰ)的结构、寻找高效低毒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药物时,发现某些4-硝基二苯胺-4′-硫代氨基甲酸的衍生物,例如芳酯(Ⅱ)具有较强的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其中4-硝基二苯胺-4′-氨基硫代甲酸(O)苯酯(硝硫苯酯,Phenithionate)的疗效与I相同,但毒性明显降低,已作为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新药,在临床试用。鉴于4-硝基-4′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5-硝基噻唑-2)-咪唑酮(简称硝唑咪,Ⅰ)具有杀灭埃及、曼氏和日本血吸虫作用,其抗血吸虫作用机制,似乎在于抑制虫体组织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力。经动物试验,每天给药100 mg/kg,连续给药10天,可杀死鼠体内所有血吸虫。国外已用于治疗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国内曾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虽有治疗效果,但尚存在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出现精神兴奋、激动、幻觉、完全定向障碍、局部肌肉颤动和癫痫发作等。一般认为5-硝基噻唑是硝唑咪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使药物产生副作用的部分。为了试图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增加疗效,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的N-位取代产物,加大了药物的分子,从而使硝  相似文献   

17.
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三价葡萄糖酸锑铵(以后简称锑铵)的毒性约为酒石酸锑钾(以后简称吐酒石)的三分之一。用等毒性的剂量治疗动物感染血吸虫病时,锑铵的疗效优于吐酒石。临床实验的报告指出,锑铵的毒性反应较吐酒石轻,而疗效则最少和吐酒石相等。可见锑铵是治疗血吸虫病很有前途的药物。一般认为很多因素能影响含锑化合物的毒性。本文报告一些可能影响锑铵毒性的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所生化代谢的研究发现氟乙酸钠有显著的杀日本血吸虫的作用,作者等据此合成了125个氟乙酰胺类化合物。动物实验治疗结果证明,122个化合物有抗血吸虫作用,其中21个化合物的减虫率达90~100%,而毒性较之氟乙酸大幅度地降低,有些化合物剂量可高达5~10mg/鼠,但离进行临床试验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从1918年酒石酸锑钾用于临床治疗血吸虫病以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学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取代锑剂的非锑化合物。迄今为止,筛选的化合物虽估计多达25万个,也发现一些对实验动物防治有效的药物,但能实际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只有很少几种,且仍有不少缺点,说明寻找防治血吸虫病新药的工作还相当艰巨。一、非锑类药物的研究近年来,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把防治血吸虫病的药物分为三种类型(1)预防药物。这类药物是用以防止血吸虫尾蚴进入宿主体内或杀死宿主体内的童虫;(2)抑制排卵药。此类药物不需对虫体产生不可逆的变化,但可抑制雌虫排卵,从而保护施主机体不受虫卵的损害,并防止病原扩散,在流行病学上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3)治疗药物。是指杀死成虫的一  相似文献   

20.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Schistoma Japanicum)、埃及血吸虫(Schistoma haematobium)及曼氏血吸虫(Schistoma mansoni)三种.流行于我国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的疾病,简称血吸虫病.现在主要讨论血吸虫病的治疗进展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