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尤其是肺弥散出血型钩体病,它不仅具有起源急骤,病情发展迅猛,而且死亡率也较高(1)。鉴于本病在流行区,夏秋农忙季节发病,危险性较大,故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防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实属重要,现将七单位共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31例肺弥散出血型钩体病之临床X线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具有庞大的群体迅速的繁殖力和旋转运动能力,能使人和许多动物感染,因此.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世界范围内的疾病,也是地理分布最广泛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而钩端螺旋体的分类鉴定在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免疫、诊断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钩体分类存在两个系统,一是以血清学反应为依据的表型分类系统,该系统存在钩体群型繁多,各群型存在交叉反应等问题,且实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0—1990年收治钩端螺旋体病人(以下简称钩体病)149例,发生赫氏反应(JHR)52例,经积极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49例钩体病人均为成都地区军民。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季节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型别较多,临床症状复杂,危害性大。自从1886年Weil医生首次报导本病以来,各国学者在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80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新方法用于钩体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在钩体病的系统分类、遗传特性、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成绩,为疾病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防治提供了一些简便、可靠的方法。目前用于钩体病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分子杂交、分子克隆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等,其中PCR技术在钩体病的早期诊断中尤为重要,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散发钧端螺旋体病的诊断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乔世忠,顾小维,冯筱榕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4.4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仍是我国农村多发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可引起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较复杂多样,易误诊。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6.
邓长英  时曼华 《武警医学》1996,7(5):266-266
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传染科(北京100027)邓长英,时曼华,房兴胜,聂一新,张启瑞,段建国,李春好,茆长春关键词稻田型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6月~8月在北京顺义县某农场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为钩体)病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颇高的疾病。自从发现青霉素有治疗钩体病作用以来,加之早期确诊率的提高,其病死数大为减低。但对大批人群暴发发病,青霉素则有药源受限、时常发生过敏反应且多次注射治疗不便等缺点。因而,寻找新的有效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特别是在温、热带地区,发病多,时间长,对人畜健康和农牧业生产危害很大。多年来临床上都是依靠青霉素等抗菌素进行治疗。每到流行季节,药物常常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如果遇到对青霉素过敏的重症患者,更是感到困难。因此,需要增加抗钩体药物的品种或寻找更好的新抗钩体药。鉴于已往没有抗钩体的化学合成药,我们认为从这个方向进行探索是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肺弥漫出血型(简称钩体病肺出血型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死率高的特点。本病的临床X线表现复杂,常易造成误诊。从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66例钩体病肺出血型中,笔者发现X线初诊时误诊13例,误诊率占7.83%。本文着重就X线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驻闽某部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年8-9月住院的29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抗体。结果 29名患者均为青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腰背酸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明显且无分泌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23名病人钩端螺旋体显微镜凝集试验阳性,均为秋季热血清群;9例病人出现后发症状。结论临床医生要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钩端螺旋体病及其后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疑为钩端螺旋体病的军犬病科进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离和鉴定,为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犬进行解剖观察,用犬尿液接种柯索夫培养基进行钩体的分离,然后对分离到的钩体进行菌型鉴定并用钩体外膜蛋白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从尿液中分离到1株钩体,经鉴定为犬群犬型,PCR扩增结果为阳性。结论:从病犬中分离到1株犬型致病钩体。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种特异性抗原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流行广泛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由于其群(型)复杂,流行菌株众多,且有地区性即有许多地方株的存在,预防效果不佳,危害极大。目前主要用钩体疫苗进行预防,现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是全细胞死菌苗,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免疫力低下,副作用大等缺陷。第二代是钩体外膜菌苗、脂多糖疫苗、红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分离培养,Korthof培养基已使用多年,效果尚可。Babuidieri氏改进的无钙Korthof培养基虽有避免产生沉淀等优点,但制备手续仍很繁琐,尤其现场工作操作极为不便,致使钩端螺旋体病的广泛调查研究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在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调查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误诊3例报告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传染科(北京100027)席涛翟莉张启瑞聂一新①邓长英关词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黑线姬鼠1临床资料例1,男,20岁。4d前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T39~40℃),干咳,伴胸闷,气短。在当地医院给予庆大霉素、安痛...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f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血清型别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依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及脑膜脑炎型等。目前该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尤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严重。国内以南方及西南地区为重,且近年来以流感伤寒型及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我院自1983年发现以来,至今资料完整并经照片者已有76例,开始是个别散发,以后逐年增多,其胸部X线改变分呼吸、循环两个系统,以往对呼吸系统报导较多,而对循环系统报导少。本文将一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各种水体保存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钩体病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我所于1997-04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和河口县进行了不同生活环境水体钩体的调查。采用过滤培养分离法,分离到18株双曲钩体,未检出问号钩体,检出率为5.54%(18/325)。其中14株生长良好的钩体分属坎群3株,巴索互扎群2株,安达曼群、普尔普代弗群及科肖迈恩群各1株,6株可能是新型。4株生长不好未定群型。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性脑病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的临床评价谢昌辉龙桂芳黄丽萍温辉对26例钩端螺旋体并发脑部疾病(简称钩体性脑病)患者进行了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和随访,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26例经临床确诊的钩体性脑病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年龄7~65岁,均行C...  相似文献   

19.
刘勇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3):186-186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在农村发病极为普遍,对心肌的损害较重,其心电图变化极为复杂。现将所收治的29例钩体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9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14~38岁,职业以农民为主18例、学生7例、工人3例、干部1例;发病季节为8~10月,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与致病性钩体抗体的免疫反应性以及与不同钩体血清群之间的交叉反应性,为钩体病的血清学检测提供抗原。方法依据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外膜脂蛋白LipL3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该基因片段DNA,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评价其与56601株及其他14个血清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抗体的免疫反应性和交叉反应能力。结果扩增获得了56601株脂蛋白LipL32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LipL32。重组蛋白rLipL32为包涵体表达,且与56601株及另外14个血清群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兔抗体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原核表达重组外膜脂蛋白rLipL32在致病性钩体血清群之间有良好的交叉反应能力,可初步作为属范围内的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