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心阻抗微分图和收缩时间问期(STI)检测气虚、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并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这两种证型冠心病的心血管效应。与气虚型相比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 Q-ZI 显著延长(P<0.01),PEP/LVET 增大(P<0.05),HI 显著减小(P<0.001)。注射生脉注射液后,气阴两虚型患者 dz/dt max、血管顺应性(C)明显增大(P<0.05),HI 增加的幅度大于气虚型患者。说明冠心病证型的不同和心功能减退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不同证型对生脉注射液的反应性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宝恩 《河南中医》2014,(6):1129-1130
目的:探讨糖尿病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与其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的住院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为第一诊断的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选取阴阳两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共132例,其中阴阳两虚证患者39例,气阴两虚证患者84例,仔细调查病史,筛查慢性并发症,分析2种证型中慢性并发症发病人数的差异。结果:气阴两虚证与阴阳两虚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脑血管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气阴两虚证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病较多,而阴阳两虚证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病较多。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耱尿痛之间.其懂性并发症的废生率存在差异.可针对性的对慢性并发症进行预防.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盾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注射用洋参叶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注射用洋参叶皂苷200m只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对照组用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两组均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14d。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心电图、硝酸甘油使用和运动平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注射用洋参叶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注射用洋参叶皂苷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对照组用生脉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两组均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14 d.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心电图、硝酸甘油使用和运动平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朱燕  李军  蔡新伦 《光明中医》2016,(19):2766-276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型分别用Excel软件作成数据库,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型糖尿病主证分布仍以气阴两虚为主,共246例(81.45%),热盛津伤型17例(5.65%),阴阳两虚型39例(12.9%),气虚质与气阴两虚的OR比值为1.84,阳虚质与气阴两虚之比为0.566。结论在气阴两虚为主证中,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龙宁心胶囊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陛。方法:选择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参龙宁心胶囊,口服,4粒,次,3次/天,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的改善情况组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龙宁心胶囊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麦宁心合剂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宁心合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评价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宁心合剂可改善气阴两虚证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气虚类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其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检查,比较分析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的不同临床特点。结果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不同,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结论心力衰竭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在原发疾病和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上有不同特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率变异时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2例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HRV)进行时域分析,以期探讨中医不同证型冠心病HRV特征,及对病程、预后的判断。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62例均选自1996年8月以来住院病人,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血脂、血糖、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部分患者接受运动试验,均符合1980年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2组证型中气虚型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60.15±9.3岁;其中自发型心绞痛8例,劳累型心绞痛18例,陈旧心梗5例。气阴两虚型31例,男20例,女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0例诊断明确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T淋巴细胞分析并总结。结果:100例肺结核患者中肺阴亏虚型28例,气阴两虚型32例,阴虚火旺型19例,肺脾气虚型4例,肺脾两虚型3例,肺肾两虚型3例,其余11例;T淋巴细胞低下26例,其中气阴两虚型12例。结论:通过对中医证候的研究,肺结核患者中医分型以肺阴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型多见;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低下,以气阴两虚型多见,为中医治疗肺结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有246例,所占比例为81.45%,其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最多,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舒心饮联合西药对经冠脉造影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血脂水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经冠脉造影明确证实为气阴两虚型的冠心病心绞痛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25例和治疗组(舒心饮+常规西药)25例.观察十周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候、血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于心绞痛及中医证候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总胆固醇(TC)、白介素-6(IL-6)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心饮联合西药治疗能够减轻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中医证候,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有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124倒,其中冠心病组61例,糖尿痛组63例,另选同年龄段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观察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 index,DI)、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HRVindex)、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频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龚英  王红 《新疆中医药》2007,25(5):15-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气阴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3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兼瘀证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单纯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湿、气阴两虚兼湿兼瘀3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气阴两虚兼湿组P<0.05;单纯气阴两虚与气阴两虚兼湿组尿酸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尚不能认为湿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中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自拟补气养阴汤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从而探讨自拟补气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自拟补气养阴汤治疗,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连续4周。实施两组方案治疗后,观察自拟补气养阴汤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自拟补气养阴汤可明显降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气养阴汤具有较好的调节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病范畴,现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将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系统检索,搜集与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试验相关的所有文献,分析其临床评价指标,用以探索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旨在建立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冠心Ⅴ号合剂+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心率变异性.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夹瘀证,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心饮改善气阴两虚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方法将胸痹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舒心饮治疗,对照组予生脉饮治疗,疗程共4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闷、头晕、失眠、心悸等中医证候均获得改善,治疗组对胸闷和失眠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经典益气养阴药物生脉饮而言,舒心饮能够更好地改善胸痹患者胸闷和失眠中医证候;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内物质基础以探索中医分型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GC-TOF/MS 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对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血浆内源性化合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代谢组学分析不但可把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区别分开,还可以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利用PLS_DA 建立的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组数学模型参数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证型间多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结论: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均显示出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提示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正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