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冬英  吴亦  李新平  吴健媛 《浙江医学》2007,29(6):535-536,539
目的 为观察脑梗死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以及高压氧治疗后血清NSE的变化,判断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42例,分别测定发病第1、2、3、12天的血清NSE水平,采用5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NSE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N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HBO治疗组第2、3、12天血清NSE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第2天P〈0.05,第3天,第12天P均〈0.01)。结论 NSE可以作为反映脑梗塞患者脑细胞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减轻脑梗死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肽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天血清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 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血清S100β、NSE和hs-CRP水平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变化情况。结果普罗布考组第3天血清S100β水平,第3、7、14天血清NSE水平和第3、7天血清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14 d后普罗布考组E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NSE和hs-CRP水平,并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分析其含量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另选择53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24小时内的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时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ES检测可作为脑神经元损伤的极为敏感的指标,评定病情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评价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症状发生后24h以内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法舒地尔组,并分别于入院后即时,第3、7、14、28天空腹采血测定NSE浓度,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常规治疗组、法舒地尔组入院当日血清NSE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清NSE均有下降,法舒地尔组第3、7、14天血清NSE浓度较常规治疗组下降(P〈0.05);第28天两组血清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于第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下降(P〈0.05),且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入院后立即给予依达拉奉30mg,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d,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只给予基础治疗。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清CRP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CRP水平和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尊(NSE)在重度缺氧缺土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重度HIE患儿被平均分为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0d采血进行NSE测定,另选20例足月正常儿作为正常儿组,亦进行NSE测定。NSE用酶联免疲分析法进行测定。结果两治疗组患儿血清NSE在治疗前显著高于正常儿组(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常规治疗组血清NSE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纽血清NSE明里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血清NSE水平是反映脑组织损伤和修复的生化指标,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有效改善重症HIE患儿血NSE水平,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门诊查体健康组6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比色法动态测定法于ld、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14d仍维持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3d、14d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VEGF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变化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理疗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组30例,在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转归、脑电图改变及血清NSE的变化进行观察、检测及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高压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P〈0.05),高压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21.50+6.02天及30.27+10.17,P〈0.001)。2.脑电图变化:高压氧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脑电图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血清NSE含量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高压氧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压氧对病毒性脑炎具有明显的疗效.通过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改善患者异常的脑电图及降低血清NSE含量,表明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氧化亚氮(N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是否愿意高压氧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AM)评分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血清NO、NSE和ET-1水平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而对照组为35.5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AM评分、MBI评分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NSE和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能与机体的NO水平、NSE和ET-1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组和普通常规治疗对熙组。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大梗死组21例,中梗死组25例,小梗死组22例,分别于入院后次日、3、7、14d测定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并且分别于入院当天、7、14d时给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选取健康查体者30例,测定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各组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大梗死组患者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高于中梗死及小梗死组患者,P〈0.01。结论血清NSE、S-100蛋白可准确反映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患者预后脑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探究其临床药用价值。方法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依达拉奉,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血清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清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4d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机体机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IL-6浓度。结果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天血清siCAM-1、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梗死灶患者组血清siCAM-1,IL-6浓度显著高于中梗死灶患者组和小梗死灶患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siCAM-1,IL-6浓度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siCAM-1、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ICAM-1、血清IL-6的浓度与脑梗死的体积呈正相关;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2/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发病72h和治疗后7d、14d患者血清SOD,NSE的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于发病72h、治疗后7di血清SOD高、NsE浓度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治疗可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NSE测定,另有10名健康儿作为正常儿组。也进行NSE测定。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NSE水平:高压氧组:(19.20±4.62)μg/L;常规治疗组:(19.25±4.23)μg/L;正常儿组:(7.45±2.18)μg/L。治疗后NSE水平:高压氧组:(7.51±2.02)μg/L;常规治疗组:(9.32±2.05)μg/L;正常儿组:(7.28±2.04)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NSE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病毒性脑炎患儿NSE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下降得更为显著;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两者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NSE水平,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4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及同期同年龄组体检健康者3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测定血清中NSE浓度。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入院时及入院三周后状态进行评分,作为预后分级标准。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血清浓度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增高,且其增高程度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程度提供定量信息。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d)治疗,疗程为2周。分别于人院后第1、3、7、14天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62.5%)(x^2=6.67,P〈O.01);治疗后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TNF—α、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5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为10~15分,年龄为35~4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7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红花注射液治疗20 ml/d,2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7、14天清晨抽取静脉血,以同龄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 IL-6、IL-10。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和 14 d后的NSS均明显降低(P=0.000);其中,治疗第14天,治疗组的NSS低于对照组(P=0.040)。与治疗前比,对照组第7天的血清IL-6水平无变化(P=0.078),第14天的血清 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0);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42,P=0.000)。与治疗前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0),且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8)。对照组IL-6/IL-10比值与NSS的变化无相关性(r=0.962,P=0.177);治疗组IL-6/IL-10比值与NSS变化呈正相关(r=0.997,P=0.048)。结论:红花注射液的早期应用对于改善青年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进而降低IL-6/IL-10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