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或椎间盘,手术破坏了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使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腰椎退变加速,易引起顽固性的腰背痛,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1]).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而发生的,其发生是由于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平衡发生紊乱,椎间盘压力分布失衡导致髓核突出,使腰椎力学结构进一步发生紊乱,破坏了腰椎内外的代偿平衡[1].我们采用全身温泉水疗法加腰背肌锻炼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其治疗前、后疗效,与常规腰椎牵引和手法按摩治疗者进行对比,前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损伤或退变,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导致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冯天有[1]从脊柱椎间力的平衡、失稳,分析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动态变化,总结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型变化四步规律:Ⅰ型,腰曲变平;Ⅱ型,腰骶上移;  相似文献   

4.
腰椎退行性变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一组病症,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失稳多采用融合手术,但融合手术同样破坏了脊柱的生理结构,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且患者术后常常遗留反复的腰痛[1],对于早期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之一[2],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易等优点.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腰椎退变,减少近邻节段退变及退变引起的顽固性下腰痛.我科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8例,早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指外伤或退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撕裂而出现的髓核膨出、突出或脱出,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下腰痛及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行性变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一组病症,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失稳多采用融合手术,但融合手术同样破坏了脊柱的生理结构,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且患者术后常常遗留反复的腰痛,对于早期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脊柱非融合技术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DC值对髓核蛋白多糖含量的定量评价价值。材料与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拟行手术者,术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并测量正中矢状面腰椎间盘的ADC值;术后测量髓核蛋白多糖含量。依据Minna tertti法将退变椎间盘进行分类,比较各类椎间盘髓核ADC值及蛋白多糖含量间的差异性,对各类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与退变椎间盘髓核的蛋白多糖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摘除15个髓核标本,其中Ⅱ类椎间盘髓核7例,Ⅲ类椎间盘髓核8例;Ⅱ类椎间盘髓核ADC值与蛋白多糖相关系数r为0.826,P<0.05。Ⅲ类椎间盘髓核ADC与蛋白多糖相关系数r值为0.210,P>0.05。结论:ADC值可间接反映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并可对早期椎间盘退变进行无创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改变常为纤维环退变或破裂,髓核向裂隙迫挤,常在外伤和慢性劳损中脱出,压迫背神经根并引起神经根炎性反应及水肿。综合法配合手法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见效快,痛苦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NALP3炎性体、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我院选取2017年6-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取出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块,另外选取在我院行前路减压内固定切除的脊柱骨折患者椎间盘的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块制作标本待用。对待测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使用Western Blot检测NALP3、BMP-2表达。分析NALP3、BMP-2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退变等级、腰部负荷程度的关系,并分析NALP3、BMP-2之间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组患者中NALP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BMP-2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Ⅴ级患者NALP3水平高于Ⅱ级、Ⅲ级、Ⅳ级(P0.05),BMP-2水平低于Ⅱ级、Ⅲ级、Ⅳ级(P0.05);重程度患者NALP3水平高于很轻、轻、中程度(P0.05),BMP-2水平低于很轻、轻、中程(P0.05);NALP3、BMP-2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NALP3、BMP-2之间呈负相关(r=-0.269,P=0.016)。结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NALP3升高,BMP-2降低,且与患者退变等级、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间盘突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腰椎间盘组织退变、损伤、劳损等原因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导致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笔者2010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1.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退变基础上,由于外因作用导致纤维环松弛或破裂,髓核脱出以致神经根受累引起腰及下肢疼痛的一种常见病。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择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应,以期为治疗腰腿痛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60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5~50岁,平均42.1±6.5岁;其中L4/5椎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周开颜 《护理研究》2002,16(5):266-26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下腰椎 ,尤其是腰4 腰5、腰5骶1和腰3 腰4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发生在青壮年 ,男性 1.9%~ 7.6 %,女性 2 .2 %~ 5 .0 %[1] 。多数有外伤史 ,表现为腰痛及反射痛 ,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内源性稳定因素失调的基础 ,腰椎外源性稳定因素及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 ,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因素[2 ]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重新调整脊柱功能单位力线的分布 ,促进脊柱内外力学平衡的恢复和代替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退变椎间盘组织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摘除椎间盘标本30例,分离椎间盘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组织,设为实验组.创伤致腰椎椎体骨折经手术摘除椎间盘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椎间盘组织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TIMP-2的表达.结果:TIMP-2在椎间盘组织标本髓核与纤维环细胞的表达中,实验组阳性率多于对照组(P<0.01);在髓核细胞中的表达要强于纤维环,而且不同退变程度的表达也不同,TIMP-2在突出型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增高(P<0.01),TIMP-2在脱出型和游离型组织标本中的的表达较突出型有所增高(P<0.01).结论:实验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细胞中TIMP-2表达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TIMP-2参与了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退变过程,TIMP-2可能作为MMPs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与MMPs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功能障碍评分、腰椎功能改善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腰椎功能改善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降低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访 10年以上的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 ,术后给予规则的康复治疗及指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方法筛选 10年以前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 10年来一直进行随诊并居住在北京,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随访时能配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年限为 26年,观察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辅以规则康复训练 10年以上的结果,影像学改变,测量突出间隙手术前与现在的椎间隙高度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相邻的上下椎间隙的退行性变情况. 结果 140例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患者, 112例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 2~ 10年时因椎间盘突出复发行再次椎间盘手术,本组椎间隙平均降低( 5.50± 1.51) mm, 15例患者出现邻近间隙的退行性变. 结论经腰椎管减压髓核摘除辅以康复训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手术间隙出现狭窄的时间较早、程度较重,相邻间隙较少发生退行性变,脊柱的稳定性受影响较小;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椎小关节的完整性,并保留相对正常的髓核组织;规则的康复训练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义 《临床医学》2006,26(9):59-59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突然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无菌性炎症而发生本病.为观察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我们随机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别应用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进行对照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损伤或退变,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导致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冯天有[1]从脊柱椎间力的平衡、失稳,分析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动态变化,总结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型变化四步规律:Ⅰ型,腰曲变平;Ⅱ型,腰骶上移;Ⅲ型,旋盆翘臀;Ⅳ型,旋腰挺胸.从而可依此判断病情的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及预后等.我科于2005年6月8日收治1例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CT引导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生理性退变、长期慢性劳损或外伤,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外移后突,刺激和/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出现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腰腿痛。以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都采用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的方法根治。随着介入疗法的应用,一种新的微创手术——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于2003年4月-2004年4月对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愈及好转率达91.6%,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术辅以规则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随访10年以上的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给予规则的康复治疗及指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筛选10年以前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10年来一直进行随诊并居住在北京,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随访时能配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年限为26年,观察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辅以规则康复训练10年以上的结果,影像学改变,测量突出间隙手术前与现在的椎间隙高度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相邻的上下椎间隙的退行性变情况。结果:140例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患者,112例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工作,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10年时因椎间盘突出复发行再次椎间盘手术,本组椎间隙平均降低(5.50&;#177;1.51)mm,15例患者出现邻近间隙的退行性变。结论:经腰椎管减压髓核摘除辅以康复训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手术间隙出现狭窄的时间较早、程度较重,相邻间隙较少发生退行性变,脊柱的稳定性受影响较小;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椎小关节的完整性,并保留相对正常的髓核组织;规则的康复训练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