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沈红 《全科护理》2013,11(21):1935-1936
[目的]观察在活跃期晚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的效果,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将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15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产妇采用传统的方法观察,未给产妇行体位护理的干预,观察组在活跃期宫口扩张5cm~6cm采用跪式待产法,7cm~10cm采用站立位待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较高,剖宫产率降低,总产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病人在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可明显提高转位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哌替啶联合徒手宫颈扩张对分娩期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足月头位、无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临产后宫缩正常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分娩期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分娩期护理的基础上,宫口扩张2 ~3 cm时给予哌替啶100 mg+盐酸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和活跃期单纯徒手宫颈扩张.观察一二产程的时间、产妇的疼痛分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第二产程缩短,疼痛减轻,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顺产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替啶联合徒手宫颈扩张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分娩期母婴安全,可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POPP)的最佳时机与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活跃期后发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22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取发现后立即行徒手旋转,辅以腹部轻推胎背,后协助产妇取对侧卧位;观察组采取在第一产程早期不予干预,当宫口扩张6 cm以上、胎先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1~2 cm同法矫正胎方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宫口扩张6~8 cm,行徒手旋转胎头+在孕妇腹部轻推胎背,后取对侧卧位,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为最佳方法,可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37~42周,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80例.2组均行催产处理,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手法,比较2组生产结果.结果观察组有58例经阴道分娩,占82.6%;对照组仅19例经阴道分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2.21,P<0.001).结论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位置对产时形成宫颈水肿的影响及早期徒手复位、扩宫对宫颈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1 80例后位宫颈产妇 ,随机分为A、B 2组 ,各 90例 ,A组为早期徒手复位扩宫干预组 ;B组为非干预组 ;取C组 1 0 0例产妇宫颈位置为前、中位组进行对照。结果 A组的宫颈水肿、活跃期异常、剖宫产数明显少于B组 ,P <0 .0 5 ;B组的 3项指标高于C组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A组较B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早期徒手复位扩宫对宫颈水肿有预防作用 ,并可缩短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跃期个体化运动结合第二产程自主式用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产妇和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200例需要导乐的待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初产妇活跃期进行个体化运动,第二产程采取自主式用力。对照组任意取自由舒适体位,按产房常规观察产程及护理,坐分娩球减痛。根据产程进展的情况,及时向产科医生汇报,如有宫颈水肿、宫缩乏力、产程停滞或延长等异常情况,及时按医嘱对症处理。如有枕后位,给予同侧卧位或对侧俯卧位。第二产程每次宫缩开始时,助产士指导产妇屏气用力,观察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 vs 90%,P<0.01),其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01),实验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 vs 11%,P<0.01),实验组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01)。结论活跃期个体化运动结合第二产程自主式用力更能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例孕37-42周,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矫正手法,未施行此法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95例经阴道分娩,占86.4%,对照组仅24例经阴道分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意义(P<0.001)。结论 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位置对产时形成宫颈水肿的影响及早期徒手复位、扩宫对宫颈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180例后位宫颈产妇,随机分为A、B2组,各90例,A组为早期徒手复位扩宫干预组;B组为非干预组;取C组100例产妇宫颈位置为前、中位组进行对照。结果 A组的宫颈水肿、活跃期异常、剖宫产数明显少于B组,P<0.05;B组的3项指标高于C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A组较B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和总产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 早期徒手复位扩宫对宫颈水肿有预防作用,并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的影响。方法:将78例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及其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手术产,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 cm~10 cm时手抱膝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头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将140例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 cm~10 cm时处于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施阴道内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膀胱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手抱膝位(双腿屈曲,双手抱膝,双腿靠近腹壁并外展),观察两组自然分娩率及其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8 cm~10 cm时手抱膝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旋转成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徒手胎头旋转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6例宫颈扩张进人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止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176例为观察组,采用徒手法旋转胎头术;B组:8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龄、胎头方位、胎儿大小估计及孕产次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手术时机选择在宫口扩张7~8cm,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5cm,用手法将枕横位、枕后位转成枕前位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娩出。结果A组顺产率为81.25%,难产率为18.75%;B组顺产率为36.25%,难产率为6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伤、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产科并发症比较有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是解决因胎头位置异常而导致难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单利霞 《临床医学》2020,40(4):14-16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所有产妇均为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产伤、产后出血发生率,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头皮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46.67%,14/3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6/30),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伤、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头皮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是处理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刘秀梅 《临床医学》2020,40(4):103-105
目的观察对活跃期宫颈水肿产妇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待产的6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所有患者均进入产程活跃期,并伴有宫颈水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处理;观察组30例,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宫口全开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宫颈水肿消失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更快,宫口全开时间更短,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的宫颈水肿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活跃期出现宫颈水肿的产妇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处理可加速宫颈扩张,促进宫颈痉挛水肿消退,且安全性良好,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品对治疗产妇活跃期宫颈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宫颈水肿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人.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进行宫颈封闭和人工破膜,排除尿潴留;对照组仅采用人工破膜,排除尿潴留.比较2组产妇的活跃期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时间缩短,自然分娩率较高(P<0.05),2组产妇的胎儿宫内窘迫率、宫颈裂伤率、产后出血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阿托品治疗宫颈水肿的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行剖宫产术头位初产产妇的产程图以尽早发现异常,适时终止妊娠。方法回顾分析比较100例行剖宫产术头位初产产妇的产程图与阴道自然分娩头位初产产妇的产程图。结果剖宫产组潜伏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0.31cm/h,活跃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0.19cm/h。自然分娩组潜伏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1.37cm/h,活跃期宫颈扩张率平均为2.41cm/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潜伏期胎头下降率平均为0.02cm/h,活跃期胎头下降率平均为0.04cm/h。自然分娩组潜伏期胎头下降率平均0.03cm/h,活跃期胎头下降率平均0.73cm/h(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产程图以宫颈扩张率及活跃期胎头下降率作为重点观察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产程中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的效果。方法100例活跃期胎头方位异常、足月妊娠健康产妇.分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几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短、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后位及枕横位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及枕横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研究组产妇实施特殊体位护理以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在缩短产程、提高自产率、降低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胎儿及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纠正枕后位及枕横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0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次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0例产妇从临产开始至第二产程,助产士根据产程需要、胎方位、产妇喜好及舒适度选用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并给予体位要点及注意事项等专业体位指导;对照组500例产妇采用的是以卧位为主待产,半卧位分娩,并比较两组在产程时间、窒息发生率、分娩结局及枕横位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比对照组产程时间缩短(P<0.05);因持续性枕横位后位原因,观察组剖宫产的产妇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加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有效纠正枕横位、枕后位,减少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护理在矫正产妇活跃期持续性枕横、枕后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待分娩的活跃期持续性枕横、枕后位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方式待产,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特殊体位护理,引导产妇取与胎背对侧的膝胸卧位,枕左横及枕左后位产妇向右侧膝胸卧位,枕右横及枕右后位产妇向左侧膝胸卧位。比较两组产妇胎位矫正情况、分娩情况及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胎位矫正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取特殊体位护理能够有效矫正孕妇枕横、枕后位,降低剖宫产率,缩短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初产妇一般情况下由于宫颈较紧,第一产程中活跃期较长,需4小时左右。活跃期胎头下降明显,压迫宫颈,反射性地加强了子宫收缩,阵痛较剧烈,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很多产妇由于耐受不了剧痛,坚决要求剖宫产分娩。为减少产妇痛苦,缩短活跃期,我们在活跃期予普鲁卡因宫颈注射麻醉同时徒手扩张宫颈,以缩短活跃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