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晓文  刘新文  蔡丹  向赟 《护理研究》2007,21(26):2411-2412
小儿旷置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行肠造口术使肠内容物流出转向后,发生于旷置结肠、直肠的非特异性炎症[1]。旷置结肠炎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肠瘘口闭合效果,通过对87例小儿肠造瘘旷置肠管的内镜检查结果分析,运用药物对旷置肠管进行保留灌肠,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9年9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87例肠造瘘患儿,其中男66例,女2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原发疾病:肠道损伤19例,肠梗阻55例,先天性肠道疾病13例;手术方式:双腔造口术60例,单腔造口术27例;造口部位:末端回肠造口66例,结肠造口2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后进行保留灌肠预防旷置肠废用性萎缩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50例肠造口闭合术前旷置肠管未行保留灌肠患儿为对照组,50例肠造口闭合术前旷置肠管给予保留灌肠患儿为治疗组,将两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小儿肠造口闭合术前7~14 d对旷置肠进行保留灌肠,能有效地预防旷置肠管废用性萎缩(P<0.05).结论 重视旷置肠的维护,肠造口闭合术前对旷置肠进行合理的干预,能有效减少肠造口闭合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韩秋梅  花芸  刘晓文  李凤  蔡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064-1065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后旷置肠内镜下黏膜的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肠造口手术后2~3月的患儿行内镜检查旷置肠黏膜变化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00例双腔肠造口术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将两组造口闭合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作统计分析,研究采用不同的灌肠液(NS、甲硝唑、自配中药煎剂等)对旷置肠管行保留灌肠的可行性预防措施.结果 采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旷置肠管废用性萎缩,治疗旷置结肠炎,减轻肠闭合术后排便延迟、腹胀、肠梗阻、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检查旷置肠,直观地反映了旷置肠黏膜变化,为临床提供了最直观、最准确的资料,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花芸  刘晓文  韩秋梅  李瑛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89-1090
总结137例小儿造口闭合术术前旷置肠管的护理措施应用及效果观察,认为术前经远端造口或经肛门给予旷置肠管全段保留灌肠,针对性选择灌肠药物及灌肠方式,能明显改善肠管萎缩及黏膜炎性症状,有效提高造口闭合术的手术效果,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吴琳珊  华宏妹   《护理与康复》2017,16(1):28-30
<正>旷置性肠管指各种原因行肠造口术使肠内容物流出转向后,无肠内容物通过而闲置的远端肠管~([1]),常见于消化道重建手术。传统的观点认为,肠管在旷置期间因无肠道内容物经过,减少了肠管的机械运动和肠道感染概率,有利于受损肠壁黏膜的修复,因此术后常采取"静息"管理。但近来的研究发现,旷置性肠管在旷置期间未给予生理性刺激、治疗性干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6.
肠造口术是临床小儿外科抢救肠道急腹症及严重畸形较常用的术式.造口术后,肠道内容物流出转向,而空置的肠管即为旷置肠管.传统观点认为肠管在旷置期间因无肠道内容物经过,减少了肠管的机械运动和肠道感染概率,有利于受损肠壁黏膜的修复,故术后一般采取"静息"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善旷置肠管废用性萎缩,治疗结肠炎,为造瘘口闭合术创造良好条件,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36例术前患儿根据结肠状况选用适当的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7~10d,同时口服甲硝唑。结果大肠炎12例、肠溃疡2例均治愈,肠炎并滤泡增生21例中19例治愈,2例好转。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38.15h,术后平均住院8.16d,术后随访无1例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保留灌肠后,旷置肠管扩张,血运良好,大肠炎治愈或改善,降低肠管吻合手术难度,方法简单有效,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小儿肠造口手术是抢救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合并休克、严重脱水、酸中毒以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患儿的有效手段.它是将结肠在腹壁做暂时的人工肛门,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的手术方式[1].术后肠道内容物经造口排出,无肠内容物通过而空置的肠管即为旷置肠管.儿童“造口”与成人“造口”最大的区别是多为暂时性,待临床症状消除或缓解后均需施以造口闭合术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有别于成人的“永久性造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医院ICU并接受床边鼻肠管留置营养支持者10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床边鼻肠管留置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常规插管、常规鼻肠管维护等,试验组采用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床边鼻肠管留置病例干预后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鼻肠管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科学置管联合精细化管理开展ICU危重病人床旁鼻肠管留置护理工作,可确保置管质量与安全性,降低鼻肠管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从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综合征[1]。国内对老年人残存小肠100 cm或1 cm/kg而成功康复的病例报道尚少。我院收治经营养治疗的空肠40 cm的短肠综合征1例,术后康复顺利,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