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和AT2R在肾上腺产醛固酮腺瘤(APA)中的表达.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APA及瘤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AT1R和AT2R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组织石蜡切片中AT1R和AT2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T1R在腺瘤、瘤旁及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AT2R在APA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P〈0.05).将AT2R mRNA表达量与患者临床数据作相关性分析,提示AT2R的表达与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负相关(r=-0.467,P〈0.05),与血浆肾素活性正相关(r=0.604,P〈0.05).结论:AT2R表达下调可能与肾上腺产醛崮酮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和2型(AT2)受体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角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ACE、AT1和AT2受体在12例银屑病患者典型皮损和非皮损以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ACE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AT1和AT2受体在整个表皮层均有阳性表达,但荧光信号较弱。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处,ACE、AT1和AT2受体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似。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ACE表达明显增加,整个表皮层均可见较强绿荧光颗粒,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亦可见绿色荧光颗粒。和ACE的表达变化类似,在银屑病皮损中AT1和AT2受体表达也明显增加,表皮全层可见分布密集的荧光颗粒,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也可见荧光颗粒。结论: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AngⅡ产生和其受体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其受体参与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小潮气量组(S组)、小潮气量+ PKC抑制剂组(S+P组)、大潮气量组(L组)、大潮气量+PKC抑制剂组(L+P组).大潮气量组VT42 ml/kg,小潮气量组VT7 ml/kg,呼吸频率40次/min,I∶E 1∶2,呼吸末正压为0,FiO221%,机械通气4h.S+P组、L+P组于麻醉前1h肌肉注射PKC抑制剂bisindolvlmaleimide Ⅰ 0.12 mg/kg.C组于气管切开后即刻,其它4组机械通气4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湿/干重比(W/D比),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4组肺组织W/D比升高,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 S组比较,L组肺组织W/D比升高,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S+P组肺组织W/D比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上凋(P<0.01);与L组比较,L+P组肺组织W/D比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上调(P<0.01).S+P组和L+P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S组和L组减轻.结论PKC参与了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良忠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99,(2)
近年来,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介导的生理、病理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AT2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肾脏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良忠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19(2):79-82
近年来,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介导的生理、病理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AT2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肾脏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预先给药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的作用。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采用8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B组采用40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C组采用40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并在机械通气前30min腹腔注射金雀异黄素50mg/kg。3组呼吸频率均为80次/min,吸/呼比(I:E)为1:1,PEEP为0,吸人气体为室内空气。机械通气2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磷酸化p38(p-p38)、p38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定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WBC计数、TNF-α及肺组织MPO、P—p38/p38水平升高(P〈0.05或0.0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严重;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降低(P〈0.01或0.05),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金雀异黄素50mg/kg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VILI,其机制与抑制了p38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4组(n=10),常规潮气量通气组(TV组,潮气量8 ml/ks)、大潮气量通气组(HV组,潮气量40 ml/ks)、大潮气量通气+氟比洛芬酯5 ms/kg组(HV+F1组)和大潮气量通气+氟比洛芬酯10 mg/kg组(HV+F2组).HV+F1组和HV+F2组于机械通气前15 min时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10 mg/ks.于机械通气4 h时处死大鼠,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和总蛋白浓度,计数白细胞及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TV组相比,HV组BALF TNF-α、IL-6、TXB2、总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肺组织W/D升高(P<0.05),肺组织发生病理学损伤;与HV组相比,HV+F1组和HV+F2组BALF TNF-α、IL-6、TXB2、总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肺组织W/D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HV+F2组BALF TNF-α和TXB2浓度低于HV+F1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生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AT2R)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SD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应用AT1R、AT2R和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ERKl)受体阻断剂进行干预,分正常组、单纯损伤组、PD123319组、valsartan组、PD98059组、valsartan+PD98059组,于术后14d取材,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AT1R、AT2R、ERK1 mRNA和蛋白质在血管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纯损伤组、PD123319组和PD98059组ATIR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组、valartan组、valsartan+PD98059组(P〈0.05),经PD123319阻断AT2R后,AT1R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单纯损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正常组血管壁中无AT2RmRNA和蛋白表达,经valsartan阻断AT1R后,AT2R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单纯损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抑制新生内膜增生过程中,AT1R和AT2R两者间并不存在表达量上的此消彼长,可能是建立在信号转导基础上的功能调节关系,推测A1、2R通过灭活AT1R激活的ERKI,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与毛细血管瘤发生、发展及自然消退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T1和AT2受体在29例毛细血管瘤和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仅见AT1受体表达,未见AT2受体表达.在消退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同时检测到AT1和AT2受体阳性染色信号.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AT1和AT2受体参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10.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肾病。但近年来ACEI和ARB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颇有争议。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观察结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Ang Ⅱ type 1,AT 1)受体和2型(Ang Ⅱ type2,AT2)受体蛋白和基因以及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在人扩张后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病理特征以及AT1和AT2受体表达的变化,提取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总RNA后,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受体在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扩张后皮肤组织中AT1和AT2受体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在扩张后皮肤中ATI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比增加约3倍(足0.05vs正常皮肤);而AT2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仅有轻度增加,且差异并不显著(p0.05vs正常皮肤)。和ATI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类似,AGT mRNA也在扩张后皮肤中表达显著增强,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只0、05vs正常皮肤)。结论:在皮肤扩张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受体AT1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受体参与扩张后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致连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8,28(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动物、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和多重保护肾脏的作用,但其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本文重点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莞市塘厦医院和东莞市大朗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9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其中T2DM组根据有无肾病分为52例糖尿病肾病(DN)组和45例糖尿病非肾病(非DN)组;采用标准的酚-氯仿-蛋白酶K法提取外周血DNA;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CE I/D、ATlR Al166C多态性进行检测。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用HardyWeinberg平衡法。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非DN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χ~2检验,DN组DD基因型频率32.6%(17/52)明显高于非DN组DD基因型频率20.0%(9/45)(χ~2=6.62,P0.05);DN组D等位基因频率58.7%(61/104)明显高于非DN组D基因型频率41.1%(37/90)(χ~2=5.94,P0.05)。DN组与非DN组AT1R Al166C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22,P0.05);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亦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对照组与T2DM组ACE I/D和ATlR Al166C基因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DN有关,携带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T2DM并发DN无关。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晓文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3):410-414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ng II对肾脏具有多重的非血流动力学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包括促炎症反应和促纤维化的作用。已经鉴定出不同的Ang II产生系统,其中包括特定的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阻断RAS途径从而起到控制血压、保护肾脏的作用。尽管这些药物成功地用于减少尿蛋白、提高肾的生存率,但仍有众多患者持续进展至终末期肾衰。因此提示单剂量ACE I或ARB并不能完全阻断RAS途径,需要联合应用来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因此,本文从病理生理、机制和适应证等方面就ACE I和ARB联合治疗是否能够终止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NF-κB和激活蛋白1(AP-1)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8只、LPS组40只、LPS+AT1受体拮抗剂ZD7155组40只.3组小鼠均行气管穿刺.LPS+ZD7155组小鼠腹腔注射ZD7155(10 mg/kg),对照组和LPS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0 min后,将1 mg/mL LPS分别滴入LPS组和LPS+ZD7155组小鼠气管中(2 mg/kg),对照组小鼠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LPS经气管滴入.于滴注LPS后1、3、6、12、24 h,留取LPS组和LPS+ZD7155组小鼠肺组织标本;对照组小鼠于滴注后24 h取肺组织标本.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AT1受体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检测肺组织NF-κB和AP-1活性.对各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LPS组小鼠各时相点肺组织AT1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0.69±0.28)明显升高(F=9.356,P值均小于0.01),6 h时达高峰(3.44±0.90);LPS+ZD7155组各时相点均低于LPS组(F=9.356,P值均小于0.01).LPS组小鼠各时相点肺组织NF-κB活性较对照组(5.47±0.08)显著升高(P=26.443,P值均小于0.05),3 h时达高峰(52.33±3.25);LPS+ZD7155组各时相点肺组织NF-κB活性均明显低于LPS组(F=26.443,P值均小于0.05).LPS组小鼠各时相点肺组织AP-1活性较对照组(2.5±0.4)显著升高(F=34.685,P值均小于0.05),其中6 h时达高峰(73.3±9.5),LPS+ZD7155组各时相点肺组织AP-1活性均明显低于LPS组(F=34.685,P值均小于0.05).结论 AT1受体通过激活NF-κB和AP-1,参与LPS诱导的AL1发生.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肝硬化时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肝硬化时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硬化模型由CCl4诱导 ,41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10、模型组 11、及治疗组 2 0 (早期 10、中期 10 ) ,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 5 0 %CCl4灌胃 ,3ml·kg- 1 ·d- 1 ·次 - 1 ,共 9周。治疗组 :早期组同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灌胃 ,中期组于造模中期 (5周 )开始给药 ,用量 10mg·kg- 1 ·d- 1 至处死前。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检测VEGF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组VEGF蛋白、mRNA的表达由 0 77±0 10到 1 94± 0 2 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而与肝硬化组相比Losartan治疗组VEGF表达明显降低到 1 0 2± 0 10及 0 86± 0 15 (P =0 0 0 1)。结论 肝硬化时VEGF表达增加 ,而Losartan可使其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肾病。但近年来ACEI和ARB对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疗效的影响颇有争议。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观察结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一种主要的多功能活性肽,不仅在调节血压、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新生血管的增殖、迁移和生长因子的生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将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新颖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