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嗽感受器不仅存在于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部位,食管、副鼻窦、外耳道、胸膜、心包等部位亦有分布,上述系统或部位病变均可引起咳嗽症状。慢性咳嗽多无明显诱因,伴随症状不明确,体检无特殊发现,胸部平片亦无明显异常,临床诊断时若不认真遵循严格的诊断思路和合理的诊断流程,则可能造成延误或错误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7岁。主诉“体重下降1个月”于2005年3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及进食量较前无明显变化,无腹痛、腹淀,无多饮、多食、多尿,无低热、盗汗,病程中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kg。既往2年前外院诊断“2型糖尿病”,平素规律服用达美康80mg bid,血糖空腹及餐后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高媛  秦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6):766-766
目的探讨无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肺炎的诊治。方法对46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62例患者常规胸部X线检查诊断肺炎。结论无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无呼吸道症状肺炎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正寿  蒋捍东 《山东医药》2006,46(34):79-80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并发症,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多依靠影像学诊断,一旦发生该病,预后极差。本文结合文献对CTEPH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本研究包括1例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住院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是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血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咳嗽、咯血、气短、肺功能下降等,诊断主要有赖于动脉造影和病理活检,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病理学特点是坏死性小血管炎,以肾、肺受累多见。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肾活检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区别于其它血管炎的鉴别要点,早期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16岁。因中、上腹痛2d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人院。患者因4d前多食后出现中、上腹痛,并逐渐加重,伴明显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和胆汁,当地医院针对胃炎治疗无效,血淀粉酶升高而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行胃肠减压及给予山莨菪碱、奥美拉唑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转人我院。患者既往无胰腺炎发作史,无慢性上腹痛、肌无力、骨痛、关节痛、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leiomyolipoma,ALL)根据脂肪含量比例大小,可分为多脂肪、少脂肪或无脂肪型ALL。多数病例肿瘤内含有较多脂肪成分故在CT上具备特征表现而易于诊断,对于少脂肪或无脂肪型即以平滑肌、血管成分为主的ALL,在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我们收集了近年来一组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既往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治疗有限且预后差。但随着无创诊断
模式兴起,学界对于该病的认识正逐渐转变。放射性心肌核素显像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诊断,预计该病在中国
人群的确诊数量将大幅上升。多项新型治疗药物已证实可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提高临床意识,实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限度改善预后。在此,文章概述目前该病的最新诊断规范流程。  相似文献   

9.
谢海柱  刘奉立 《山东医药》2008,48(44):116-117
关节软骨损伤可导致关节疼痛、积液和功能障碍。关节软骨不能再生,且修复能力有限,故对关节软骨损伤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关键。选择一种无创且能够准确诊断软骨早期病变的检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MRI具有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及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惟一能够直接显示关节软骨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现将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I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学诊断的肺假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结果及其转归。结果:所有患者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胸片及CT片显示双肺多个椭圆形巨大肿块外,余均表现为双肺多灶性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均经纤支镜肺活检明确诊断,病理提示“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浸润”,该5例患者中有3例最终发现成恶性淋巴瘤,另2例存活至今,病程为8-9年,5例患者中3例接受过COP等方案化疗,其中1例转恶性淋巴瘤死亡,结论:肺假性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般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确诊需依赖纤支镜肺活检,部分患者最终转归为恶性淋巴瘤,对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应用化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患者×某,男,52岁,当地农民。三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在某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近日加重就诊于本科。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2.
田晗  邱观发  赵钰玮  孟杰 《肝脏》2023,(10):1245-124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早地诊断甚至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对有效预防EVB,降低肝硬化EV患者的病死率尤为重要。由于用来筛查EV的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不利于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查,而无创血清学评分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具有简便、经济、易开展的优点,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展开了关于无创血清学评分预测EV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男,61岁,干部,因多饮10多天入院。血糖14.9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半月后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膝关节外上方青紫,渐感右臀部肿胀疼痛,并逐渐加重伴右大腿及臀部瘀斑,遂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16/80mmH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未扪及肿大,右大腿、腹股沟区及右臀部肿胀瘀斑,触痛明显,家族中无出血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14.
习羽  吴正霞  陈凯  吴博云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74+386-374,386
目的评价MSCT后处理技术在TB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有纵隔或肺门肿大淋巴结的41例患者,行胸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多重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导航,对TBNA检查前穿刺部位进行定位、路径设计。结果呼吸内科医师结合MSCT后处理技术行TBNA,多部位、多点取材,41例患者合格标本阳性率达100%,病理诊断阳性标本38例,病理诊断阴性标本3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明显减少TBNA并发症,提高TBNA的安全性及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人们熟知的糖尿病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所谓“三多一少”,以及皮肤瘙痒、四肢麻木、反复感染、创口难愈、性欲减退等。其实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并无异样感觉,仅因他病就诊或于体检中才查知。这里介绍几种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临床表现,帮助大家及早诊断疾病,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2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2年,视物模糊半个月,于2003年12月5日入院。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随即间断用消渴丸、二甲双胍、优降糖等治疗,治疗不系统。半月前出现视物模糊,经眼科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查体:T36.9℃,P82次/min,R12次/min,Bp140/80mmHg,心肺听诊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好。眼底检查双眼底均见小血管增生,右眼底颞上方及左眼底鼻上方均见片状出血。  相似文献   

17.
魏祥娟 《山东医药》2007,47(29):74-75
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缺乏特异性,患者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漏诊误诊率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例1:男,46岁,因多饮多尿消瘦1年入院,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原因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明显,门诊反复化验空腹血糖17.2mmol/L-15.6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不佳,血糖仍在12.9mmol/L左右,体重继续下降,并出现明显饥饿感伴心慌乏力,双手震颤。家族中有糖尿病史,无其他疾病及甲亢病史,  相似文献   

19.
王宵  张桂欣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230-1230
患者,男,30岁。于2005年即开始出现咳嗽症状,多为刺激性咳嗽,有时吐白色粘痰,无发热,无胸痛,无咯血,无明显呼吸困难。3年来先后在多个医院就诊,曾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而进行抗生素及抗炎治疗,均无明显治疗效果。近2个月又出现活动后心慌、气喘,即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3℃,发育营养良好,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胸部呼吸动度减弱,左胸语颤减弱,左肺叩浊,呼吸音低,右肺叩清,呼吸音清。心率82次/min,律整,各瓣膜昕诊未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20.
胰腺损伤2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定武  李军 《胰腺病学》2006,6(4):245-245,251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胰腺损伤病例逐渐增多。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故多伴有其他损伤,而胰腺损伤本身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可造成延误治疗,手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现回顾性总结我院15年来收治的24例胰腺损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