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马艳  李洁  罗利俊  刘琦 《中国康复》2005,20(6):362-362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均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心理组配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和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抑郁程度降低。结论:贯穿心理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的同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介入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诊断(MMADD)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和抑郁的内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在进行吞咽障碍功能训练的同时早期介入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提高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的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并伴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疾病[1].其心理障碍以抑郁最为多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它不仅使躯体症状扩大化,增加其他病的共息率,而且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PSD不仅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对于PSD患者,除了常规的躯体疾病治疗、功能锻炼外,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PSD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 :观察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94例经多模式诊断方法(MMADD) [1] 确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心理组同时介入心理治疗。 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ADD和脑卒中病损评分 (SIAS) [2 ] 检测。结果 :治疗 8周后 ,SIAS及MMAD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2组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0 1)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P <0 .0 5 ,P <0 .0 1)。结论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能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廖晶晶 《当代护士》2014,(10):24-2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抑郁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抑郁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辅导与康复治疗,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与BDI(贝克抑郁评估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康复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相比常规心理辅导更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从而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或配合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个体化心理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HAM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ADL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HAMD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其ADL.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抗抑郁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脑卒中易出现抑郁,将妨碍肢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探讨早期康复+抗抑郁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能够对心理检查合作的)在入院48h内进行情绪情感的筛查,实验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24项进行评定,HRSD〉8分者被认为是有抑郁情绪问题而入组。随机分为心理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心理综合治疗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采用HAMD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治疗前后评估。结果心理综合治疗组的抗抑郁效果和ADL能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是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平衡姿势认知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和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平衡姿势认知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和肢体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和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Berg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脑卒中应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平衡姿势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心理弹性,促进肢体和心理功能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心理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方法:将16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肢体运动功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能适应精神、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以便恢复自主功能,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能力。方法;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早期(脑梗死后3~4d,脑出血后6~7d)心理护理、肢体功能位的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3周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康复有效率达96.2%,高于对照组(85.0%)。结论:重视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位的放置,可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1980~2010.6)、Cochrane图书馆(1980~2010.6)、PubMed(1966~2010)、CINAHL(1982~2000.5)、CBM(1978~2010)、CNKI(1979~2010)中所有关于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心理干预结束后的即刻效果,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亚组分析显示干预组4周、6周、8周及12周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心理干预的长期效果,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亚组分析间隔8周、24周、48周评价,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单用或者联用,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按文献质量高低进行亚组评价,不同级别均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尤其是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肢体功能障碍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焦虑及抑郁的心理.严重心理障碍又导致患者对前途失去信心,加重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妨碍患者正常活动的恢复.所以在脑卒中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很有必要.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心理的改善作用.设计自身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科.对象2002-06/2003-0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缺血性脑卒中19例.干预30例患者按神经内科常规抗凝或止血治疗同时综合利用神经易化技术进行功能训练,1次/d,40~45 min/次,平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肢体分级评定及医院用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Brunnstrom肢体分级.②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得分.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前明显进步,焦虑评分[治疗前(14.33±4.57)分,治疗后为(3.83±2.59)分]及抑郁评分[治疗前(13.33±4.27)分,治疗后为(4.43±2.33)分]也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944,10.023,P<0.01).结论早期功能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对其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指出,早期规范康复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其生活质量[1];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不予积极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进程,从而导致康复疗效欠佳[1-2].本研究旨在调查影响脑卒中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积极参与康复干预,从而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现代医学对PSD的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首选.但是药物治疗存在起效缓慢、不良反应大、疗程长、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所以临床上单独使用药物治疗PSD有很大的局限性.运动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非损伤区的功能代偿,降低PSD发生率[2].随着人们对卒中后抑郁心理康复问题的关注及认识,对患者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我们采用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康复治疗PSD,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3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调查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内容包括支持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4周.于心理干预后采用上述量表再次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71.05%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其中36.84%存在焦虑情绪,50.00%存在抑郁情绪;77.14%怕爱人和孩子不关心,68.42%怕成为家人拖累,47.37%担心病治不好,60.53%担心经济负担过重,42.11%怕失去工作或劳动能力.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自编问卷调查结果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明显情绪障碍,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助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淡漠、反应迟钝、疲劳及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响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1],与患者注意力缺乏、学习及执行能力下降、认知功能损伤、康复疗效差、肢体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存质量下降、家庭负担增加及自杀率、死亡率上升等有关[2]。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所需时间长,所致副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疼痛(简称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脑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1],其发病率16%~84%[2].肩痛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延缓和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原因主要与患者惧怕疼痛,从而减少患肢功能训练甚至进行患肢制动有关[3].临床上发生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很多,如肩肱节律的丧失、肌张力异常、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粘连性改变、患肢体位和处理不当、臂丛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等[4-6].康复早期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肩痛的发生,已成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抑郁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使脑卒中偏瘫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缓解孤独抑郁情绪,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其预后对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对其心理状态有明显影响。据统计,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为30%~65%,而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不可能对康复治疗方案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