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27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一般生化检查结果,通过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CIN的危险因素,再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齐鲁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200例患者,分别监测造影前3?d内(任意1?d)和造影后第3、7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β2微球蛋白(β2 MG),分析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CIN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4例(7%)发生CIN。在CIN组和非CIN组,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CIN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年龄、BMI、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等不是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测定,探究其与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PCI手术疗的患者120例为实验对象。根据术前hs-CRP值分为3组:A组(hs-CRP<1 mg/L,n=56),B组(hs-CRP 1~3 mg/L,n=40)和C组(hs-CRP>3 mg/L,n=24)。观察各组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探究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患者术后CIN的发生率分别为8.93%、22.5%和50.0%,经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hs-CRP水平年龄在75岁以上、男性、糖尿病、贫血、水化治疗均与CIN显著独立相关。C组MACE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接受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前hs-CRP水平与其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术前hs-CRP水平越高,术后更可能发生CIN,hs-CRP的水平可作为辅助CIN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3月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和6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水化治疗。分别检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有1例行CAG患者发生CIN(发病率为1.47%),有2例行PCI者发生CIN(发病率为3.1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可导致造影剂肾病,PCI危害大于CAG,其原因可能与造影剂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造影剂肾病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RCIN)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1062例,比较临床特点、造影剂使用剂量和造影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RCIN总发生率11.0%(117/1062),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RCIN发病率为62.5%(45/72),超安全剂量使用RCIN发病率70.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生RCIN相关的因素分别是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相关,与年龄、性别、高血压和术日的出入量无关,RCIN的临床表现多为非少尿型肾功能不全,造影后第2~3天Scr、Ccr水平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7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的肾功能(术前的Scr、Ccr)、心脏功能、是否合并糖尿病、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是R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必须监测肾功能的变化,给予对症支持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害也不断增加。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并除外其他肾脏损害因素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
略。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
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C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薛冰冰  高琳 《中外医疗》2012,31(26):145+147-145,147
随着现代造影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的应用随之增多,造影剂肾病(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日益受到肾病工作者的关注,CAN指使用造影剂后2~3d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据统计,CAN已成为当前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病因和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2位病因。针对CAN可能的发生机制,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减少CAN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就是水化治疗。在水化的选择和应用方式上仍存在争议,但临床多选用手术前后口服补液、静脉输注补液综合性防治方案,多次研究表明,充分水化可以显著降低CAN发生率,充分水化是围手术期CAN的基本预防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0.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N的危险因素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及高龄.结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造影剂剂量及高龄是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水化方案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应用碘佛醇造影剂行冠状动脉介入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75例,年龄40~75岁.(1)水化治疗组:在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前6 h静脉给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实施对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冠心病择期PCI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按冠心病PCI术后CNP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天数及平均费用、出院时满意度、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再住院率及1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后实施CNP不仅可以降低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提高其住院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术后1年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26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64)和B组(11=62),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次/d,10mg/次,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次/d,20mg/次。测定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血脂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12个月,两组血脂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心脏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介入治疗致造影剂肾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1700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CIN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性措施。结果 CIN总发生率为5.76%(98/1700)。CIN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原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比例明显高于非CIN组(P<0.05),而LVEF以及24 h水化量明显低于非CIN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前应积极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同时应用水化疗法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及纠正危险因素,尽量避免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涛  赵季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3):249-251,25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介入治疗前行超声心动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96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未口服他汀类降脂药,观察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LVEF、炎性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cell,WBC)水平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再狭窄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浆hs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炎性反应,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行经桡动脉途径和40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PCI时间、住院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6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穿刺失败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成功率100%(34/34),行冠脉支架置入成功率76.92%(10/13),经桡动脉途径失败者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及治疗均成功。股动脉组40例患者穿刺成功。其中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别意义(P〉0.05)。穿刺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是安全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8例CAD患者临床资料,观察70岁以上CAD患者(老年组)行PCI的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70岁以下CAD患者(对照组)行PCI的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在老年CAD方面同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二科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观察,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7例、非出血组177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OR值分别为1.527、1.908、2.246、1.80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A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