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穿刺活检380例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形态学标准。方法 对380例前列腺穿刺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及部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良性疾病297例,恶性肿瘤80例,良恶性无法鉴别者3例。结论 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能对前列腺疾病进行较为准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3.
超声内镜引导后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纵隔肿物因其部位特殊 ,一般非手术方法很难获得病理学诊断 ,如何采用微创手段获得病理学诊断 ?为此 ,我科于1998年开展了超声内镜 (EUS)引导后纵隔肿物细针穿刺活检术 (简称EUS FNA) ,7例患者有 5例获得了病理诊断。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7例患者穿刺前均无病理学诊断。 5例患者CT或MR检查提示 :后纵隔肿物 ,未见明确的肺部病变 ;胃镜检查 :5例食管粘膜均光滑 ,2例为食管粘膜下肿物 ,2例表现为食管外病变压迫 ,1例未见异常。其余 2例CT检查提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肿大 ,支气管镜检查及痰病理检查均阴性。二、仪器和方法1.…  相似文献   

4.
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粗针穿刺活检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诊断,特介绍这项技术的优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报告粗针穿刺活检.此外,定期临床病理会诊也是确保正确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总结64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纵隔肿物穿刺活检术患者的护理。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心理指导,术中的熟练配合,术后的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该项新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开展的关键。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  相似文献   

6.
实时B型超声引导下纵隔肿块细针吸取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们从1987年5月至1988年3月间实时B超引导下纵隔部位肿块细针吸取活检工作。共20例。穿刺活检获得诊断性标本18例。本组病例中恶性肿瘤15例,活检成功14例。良性肿瘤5例活检成功4例。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纵隔肿瘤12例,纵隔型肺肿瘤8例,活检成功分别为11例和7例。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无1例发生任何程度的并发症。我们的结论是,本文的活检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准确和无放射性损伤的检查手段,对纵隔的多种良、恶性肿瘤和纵隔型肺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乳腺巨大肿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乳腺巨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直径均大于5cm的乳腺巨大肿块行X线摄片及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结果X线片上除5例可见恶性钙化表现外,其余病例均缺乏特征性表现。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乳腺癌11例,化脓性炎症9例,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7例,结核1例;纤维腺瘤3例。1例活检为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局部癌变,,其余30例术后或随访结果均与穿刺结果相同。活检敏感性率为100%,特异性为96.8%。术中出现迷走反应1例,血肿1例。结论经皮核芯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创面微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可弥补常规检查及手术切检对乳腺巨大肿块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纵隔肿瘤以往临床上主要根据胸片和CT定位诊断,但定性诊断则有赖于开胸探查。超声检查是纵隔病变重要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结合新型组织活检针的应用,使超声引导下经皮纵隔肿瘤穿刺活检成为定性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1]。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患者125例,男76例,女49例,年龄16~72岁,平均(39.4±8.3)岁。21例主诉胸闷,余无明显不适。患者均经胸片或CT显示为纵隔占位性病变,严格掌握穿刺适应证,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或纠正至正常,排除严重出血倾向及心肺功能不全或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常用免疫组化标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基底细胞消失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高分子量CK(34βE12)是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它用于判断有结构异常的腺体基底细胞是否已经消失,从而有助于鉴别腺癌和绝大多数良性增生性病变。但它不是鉴别腺癌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绝对指标,也无法鉴别基底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雄激素受体(AR)标记用于确定肿瘤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对于诊断特殊类型前列腺癌有重要价值,对诊断膀胱、骨骼和其他脏器内转移性前列腺癌也极有帮助。KP-1客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有助于将低分化前列腺癌、经放疗或激素治疗后空泡变性的残余前列腺癌与以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相鉴别。S-100显示穿刺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它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可提高神经周围癌浸润的检出率。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与PSA、PAP合并应用,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原发于前列腺或直肠的类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也有助于诊断恶性度较高的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CD34、CD117则有助于诊断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起源的间质肿瘤,并可与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乳腺粗针穿刺活检219例病理诊断分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粗针穿刺活检(NCB)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 复习219例乳腺NCB切片,并进行分类、分型和分级.部分诊断困难病例选用SMA、p63、CD10、CK5/6、34βE12、ER、E-cadherin和p120鉴别.32例有手术切除标本者进行了手术前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良性病变127例,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21例,腺病52例,纤维腺瘤30例,乳头状瘤9例,非典型导管增生4例,炎症10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癌90例,其中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71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癌4例,小管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导管原位癌5例.1例良、恶性不能肯定;1例未见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在85例浸润性乳腺癌中能够进行组织学分级者49例(57.6%).11/12例良性病变(91.7%)和19/19例(100%)癌NCB与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绝大部分乳腺病变NCB能够获得正确的病理诊断.硬化性腺病、非典型导管增生、乳头状肿瘤、小叶肿瘤/癌和导管原位癌需要免疫组化鉴别,并且部分病例需要给临床提供不肯定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作为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 ,缩短了诊治时间。作者采用半自动活检枪对 5 0例患者肺病灶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3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EUS在前纵隔肿物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前纵隔占位患者,其中39例穿刺活检前接受CEUS检查为实验组,40例仅接受常规超声检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取材次数、病理诊断率及病灶内坏死显示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灶内液化坏死显示率分别为66.67%(26/39)和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理诊断率分别94.87%(37/39)和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例患者穿刺后皮下血肿,对照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CEUS能够识别病灶内坏死区域和活性区域,提高活检穿刺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弹簧芯状活检针在甲状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状腺肿大患者360例,用弹簧芯状活检针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观察穿刺成功率及病理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2例甲状腺标本未能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率为99%,临床诊断与活检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1%。全部患者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弹簧芯状活检针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具有简单、快速、可靠、并发症少的特点,对甲状腺疾病的确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B超指引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B超指引下,我们对30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纵隔肿瘤经皮粗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为临床定性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纵隔肿瘤和纵隔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组活检成功率为90%,穿刺失败率10%。本法安全、准确、阳性率高,易于推广。纵隔肿瘤的B超声象图特征对其定性诊断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及快速细胞学检查,进行CT引导下纵隔内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CT引导下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和快速细胞学检查经皮纵隔内肿块穿刺活检48例.先用18G,10cm长chiba针(导向针)穿透皮肤、胸壁软组织,甚至胸骨、椎体到达病灶边缘外5mm处,再用20~22G半自动切割针或chiba针通过导向针管到达病灶内,并对病灶进行切割或抽吸,取得标本进行涂片固定,然后行快速细胞学检查.结果48例活检病变穿刺25例经胸骨旁径路,19例经胸骨径路,4例俯卧经椎旁径路.穿刺时均避开了含气的肺组织和纵隔内大血管.所有病例均无重复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91.7%(44/48).结论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和快速细胞学检查为各类纵隔内肿块的穿刺活检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宏新 《临床荟萃》1998,13(16):741-742
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皮胸腔穿刺胸膜活检简单易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胸膜活检一般是在较大量胸腔积液情况下进行,然而某些病例由于胸水少而粘稠未能抽出胸水,为明确诊断迫切需要作胸膜活检,本文报告31倒无胸水抽出患者经皮胸腔穿刺胸膜活检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纵隔内肿块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方法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所有穿刺中均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先用18G、100mm长千叶针(导向针)用于穿透皮肤及胸骨,再用20—22G、150mm半自动切割针或20—22G、150mm千叶针通过导向针管进到病灶内,进行切割或抽吸,取得标本涂片、固定,并快速行细胞学检查。结果45例纵隔内肿块老年患者,21例病变位于中纵隔,24例位于前纵隔隐于胸骨后,病灶周围均包裹含气肺组织。所有穿刺均经胸骨径路,避开含气肺组织、纵隔内大血管,无一例出现气胸及大出血。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6.7%(39/45)。结论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胸骨纵隔内肿块穿刺,对老年人纵隔内肿块病理诊断提供了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疾病的分类较复杂,临床诊断常有困难,而肾脏活检是必要的确诊手段。超声导向穿刺(UGP)。尤其是实时超声辅助肾脏穿刺,使肾活检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我院超声波室、肾内科及南京军区总院病理科合作进行UGP肾活检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纵隔病变CT引导下不同穿刺活检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纵隔病变的不同穿刺途径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经X线平片和CT发现的51例纵隔肿块样占位病变,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的穿刺途径,包括:(1)直接;(2)经肺;(3)经胸膜腔膜径,用细针抽吸切割方法取样,标本块用10%甲醛溶液固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1例纵隔病变,刺中率90.1%(46/51),正确率88.2%(45/51),假阴性率11.8%(6/51),无假阳性发现。穿刺病理结果,恶性病变占72.5%,并发症,气胸4例占7.8%,肺内出血现象3例占5.9%,1例伤及内乳血管。结论 (1)CT是目前纵隔病变穿刺活检的最佳手段。(2)纵隔病变穿刺活检多采用直接和经肺途径。(3)并发症一般不严重,门诊即可处理。  相似文献   

20.
肾脏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的其他症状,依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作出临床诊断,其进展及预后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