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93-394
目的:旨在评价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60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同期匹配30例对照组未进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90例患者进行腰椎、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40例(66.7%)被诊断为骨量减少,15例(25.0%)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对照组有16例(53.3%)被诊断为骨量减少,5例(16.7%)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治疗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加重乳腺癌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对绝经后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监测骨密度并进行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2.
新型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瑞秀  丁玉峰  王慎田 《医学综述》2004,10(12):721-722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最活跃的部分,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许多新型AI的开发及应用,三苯氧胺(TAM)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标准地位受到了挑战,AI特别是新型三代药物治疗乳腺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仅对新型AI的作用机制、特点、常用药物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作用机制及特点雌激素(E)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绝经前妇女体内的E大多在卵巢内形成,而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退…  相似文献   

3.
潘钢  周东辉 《浙江医学》2008,30(3):301-30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发使用是当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大进展。他莫昔芬(TAM)曾是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药物,但现在它正日益受到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挑战,正是由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的显著性和副反应的易控性,它正取代TAM的地位,被一些国家及国际临床指南推荐为绝经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现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全身性疾病。近年来对乳腺癌以内分泌治疗已受到人们广泛重视,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的研制和开发,它对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服用他莫昔芬(TAM)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并逐渐成为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改善大骨龄(≥13岁)男性身材矮小症青少年成年身高的有效性,同时监测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预测成年身高受损的骨龄为13~15岁的青春期男性患儿151例,经充分告知AI的潜在风险后,由患儿及其家长选择入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用AI组108例(联用AI组),单用rhGH组43例(rhGH单用组)。治疗时间12月以上,每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rhGH单用组比较,联用AI组骨龄差值与时序年龄差值的比值(ΔBA/ΔCA)、骨龄别身高标准差分值的差值(ΔHtSDSBA)以及预测成年身高的差值(ΔPAH)改善更加明显(P < 0.05或P < 0.01)。随访期间,联用AI组尿酸升高69例(63.9%),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56例(51.9%),严重痤疮、兴奋多动、性格暴躁28例(25.9%),膝关节疼痛12例(11.1%),骨折5例(4.6%),轻度肾功能异常3例(2.8%),精神不振、嗜睡、记忆力减退和成绩下降2例(1.9%),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1.9%),空腹血糖受损1例(0.9%),粒细胞减少1例(0.9%),停药后监测指标逐渐恢复正常。rhGH单用组出现膝关节疼痛5例(11.6%),空腹血糖受损1例(2.3%)。结论: 长疗程的AI联合rhGH治疗可以延缓骨龄增长,有效改善青春期大骨龄矮小男性患儿的成年终身高,但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AI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前言 很久以来,术后服用5年三苯氧胺一直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金标准”,它能使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降低47%和26%。随访15年的资料显示,乳腺癌的年复发危险性每年可以下降13%,乳腺癌相关性死亡危险度在15年末也能降低4%-9%。  相似文献   

7.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乳腺癌的热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最早的1896年国外首次报道双侧卵巢切除可以使乳腺癌肿块缩小,到后来的一系列内分泌治疗药物,如目前仍为一线用药的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TAM)等证明,内分泌治疗始终是原发性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尤其近年来芳香化酶抑制剂正作为此项治疗的新热点越来越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常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内分泌治疗的药物,而关节疼痛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文章从中西医角度总结相关文献,按诊断标准、病因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现状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疼痛进行概述,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西医目前针对此不良反应尚无系统的诊疗方案,发病机制仍有待探索,且治疗方法存在不良反应明显或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证实等问题,而中医疗法近年来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该文从中药、中成药、针灸疗法三部分归类整理中医治疗手段,研究发现,虽然中医疗法具有独特优势,但临床运用尚不广泛,中药、中成药的疗效缺乏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验证。今后仍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发病机制,探索中西医治疗方案,推动临床系统诊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诊的142例女性绝经后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71,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和对照组(n=71,采用他莫昔芬治疗),服药后3个月给予患者复查,了解患者的增生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对组间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观察组患者左侧乳腺导管为(0.06±0.02),对照组为(0.13±0.07),观察组患者右侧乳腺导管为(0.07±0.03),对照组为(0.14±0.06),观察组患者乳腺纹理增粗左侧发生率为94.36%,右侧为95.77%,对照组患者乳腺纹理增粗左侧发生率为52.11%,右侧为54.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81%,盗汗发生率为1.41%,疼痛发生率为2.81%,对照组分别为18.31%,12.67%,21.1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女性绝经乳腺增生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属于理想的治疗方法,有效改善患者增生症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最早的1896年国外首次报道双侧卵巢切除可以使乳腺癌肿块缩小,到后来的一系列内分泌治疗药物,如目前仍为一线用药的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TAM)等证明,内分泌治疗始终是原发性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尤其近年来芳香化酶抑制剂正作为此项治疗的新热点越来越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苏津平  郭李璐  方小玲 《海南医学》2012,23(12):113-1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的关键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不论在治疗育龄期还是绝经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均起作用。现就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治疗女性不同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及副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以来曲唑和阿那曲唑为代表的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与芳香化酶结合,可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因其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及可逆性结合等特点,近20年来在国内外被应用于儿童内分泌疾病如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家族性男性限制性性早熟、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治疗和改善青春期矮小男童成年终身高等,观察到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AI药品说明书并无儿童用药适应证,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发现AI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脂代谢紊乱、高雄激素血症及骨代谢紊乱等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尤其是对男性生殖系统损害和骨代谢的远期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儿童使用AI时须权衡利弊、谨慎使用,通过收集AI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证据积累经验,为规范AI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疗结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将88例晚期(Ⅲ或Ⅳ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放疗结合化疗组(A组)45例;单纯放疗组(B组)43例。A组放疗前接受CMF或FAC方案化疗3个疗程,每周1次,化疗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放疗。B组行单纯性放疗。两组放疗剂量6400-7800cGy,两组放疗方法、时间、剂量分割均相同。结果(1)A组的近期疗效(CR PR)为91%,高于B组的67.4%(P<0.05);(2)A组的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3)A组、B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7.8%和93%,差异无显著性,A组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6.7%和48.8%,高于B组的67.4%、39.5%和23.8%(P<0.05)。结论放疗结合化疗可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2、3、5年生存率,但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14.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及整形效果。方法从1996年5月到2000年3月为2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术后给予化疗及辅助放疗。本文拟将本组病例与同期早期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50例,做以比较,观察保乳手术是否与根治手术存在疗效上的差异。结果施行保乳手术组与对照组在顸后上没有明显差异,乳房整形效果良好。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近期疗效相似,且满足了患者保留乳房的愿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CYP19抑制剂福美司坦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药理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体外实验确定福美司坦为有效的CYP19抑制剂,通过临床实验观察研究其药理作用.结果福美司坦是有效的CYP19抑制剂,每隔2个星期注射用250mg~500mg,能使机体内的CYP19得到85%~90%的抑制而发生质变.结论CYP19抑制剂福美司坦是有效的乳腺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200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69例,其中36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42.56 Gy,共16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7.98 Gy,共3次,总疗程25-27 d;3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50 Gy,共25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10 Gy,共5次,总疗程40-42 d。应用SPSS 1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一般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生存率均为1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3.0%(χ^2=0.28,P=0.6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与51.5%(χ^2=0.11,P=0.737),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与9.1%(χ^2=0.06,P=0.806),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3%与12.1%(χ^2=0.02,P=0.90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5.7%与84.8%(χ^2=0.01,P=0.920);88.2%与87.1%(χ^2=0.02,P=0.889);87.1%与88.0%(χ^2=0.01,P=0.919)。结论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放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TKI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将乳腺癌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TKI干预组(TKI处理后无X射线照射),X射线干预组(X射线照射,无TKI处理)和TKI联合放疗干预组。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构建乳腺癌裸鼠异位瘤模型,考察不同干预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单独利用X射线照射或者单独利用任何浓度的TKI抑制剂处理乳腺癌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均较处理前出现降低;但TKI联合放疗乳腺癌细胞存活率较前面两组(TKI干预组,X射线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I预处理组或X射线干预组比较,TKI联合放疗干预组能够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I抑制剂联合放疗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率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例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1 7例隐匿性乳腺癌首次诊断正确率为 35 .2 9% ( 6/1 7) ,钼靶 X线摄片、增强 CT、MR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5 3.85 % ( 7/1 3)、62 .5 0 % ( 5 /8)、60 .0 0 % ( 3/5 ) ,腋下肿块穿刺活检准确率为 1 0 0 % ( 8/8)。 8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行 2~ 4周期化疗 ,8例患者直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例保守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生存率 68.75 % ( 1 1 /1 6) ,2例死于其他疾病 ,3例分别于术后 4年、4年、2年死于脑、肺、纵膈转移。 1例保守治疗患者发现后 2年死于脑转移。术前化疗患者生存率 75 .0 0 % ( 6/8)高于直接手术者 62 .5 0 % ( 5 /8)。结论 :提高认识和适宜的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连续切片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原发灶的检出 ,术前化疗加乳癌改良根治术加术后辅助治疗是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依西美坦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195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对来自6家肿瘤中心的195例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依西美坦)96例,对照组(来曲唑)95例,4例失访。治疗组应用依西美坦胶囊,每日1次,每次25mg口服,同时给予与来曲唑外观相同的空白片剂1片,疗程8周;对照组应用来曲唑片每日服药1次,每次2.5mg,同时给予与依西美坦外观相同的空白胶囊1粒,疗程8周。治疗前2周,治疗后4周、8周分别通过影像学拍片或体表直接测量记录肿瘤转归,同时检测雌激素抑制率。结果:依西美坦组服药8周后肿瘤缓解率为44.8%;来曲唑组服药8周后肿瘤缓解率4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依西美坦组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恶心、眩晕等,无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异常。结论:依西美坦对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微,是较好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94例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和表阿霉素80mg/m^2(第1天)静脉注射,每3周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化疗后12~16d行手术治疗。结果原发病灶临床有效率为80%(76/9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为22%(21/94),临床部分缓解为58%(55/94),疾病稳定为17%(16/94),疾病进展为2%(2/94),病理完全缓解为3%(3/94)。常见的毒性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脱发和恶心呕吐。76例(80%)患者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例发生3~4度血小板减少症,84例发生重度脱发。90例(95%)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无因新辅助化疗引起的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的方案在新辅助治疗乳腺癌中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