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清标本的特异性IgM在诊断埃可病毒感染的无菌性脑膜炎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埃可病毒混合抗原包被酶标板,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标本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在临床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患儿的78份脑脊液和203份血清标本中分别有14份(17.9%)和48份(23.6%)阳性,而36份细菌性脑膜炎和30份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仅1份阳性;细菌性脑膜炎、正常成人血清均为阴性。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可靠,适合于临床早期诊断,而脑脊液标本IgM抗体的检测在诊断埃可病毒感染的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建立用3~5个关键的症状、体征组合来初步快速判断脑膜炎的社区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近4年符合纳入标准的161例脑膜炎患者和161例非脑膜炎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以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方法 进行变量筛选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定脑膜炎诊断三联征,以病例诊断为金标准,对研究得出的诊断三联征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多元回归方程提取出的脑膜炎初筛三联征是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以其做工具检测脑膜炎的灵敏度是71.4%,特异度是78.9%,阳性预测值是77.2%,阴性预测值是73.4%;与金标准的诊断符合率用调整一致性指标来评价,为75.2%.结论 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组合的脑膜炎诊断三联征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初筛脑膜炎患者,成为鉴别诊断和转诊患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确诊,均符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误诊率高,一般采用内科治疗,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4.
肖岚  毛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68-169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5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表现主要为基底池变窄、密度增高、脑积水、局灶性脑梗塞、脑萎缩、颅内钙化灶等.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菌群的敏感而快速的诊断方法研究尚不多,采取血标本快速诊断流脑也未见文献报道。近年来,Beuvery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对比,检测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认为ELISA较CIE敏感;蒋小平等用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脑脊  相似文献   

6.
武进  郭振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98-1499
目的: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15例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低热为主,脑脊液细胞表现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脑脊液如未经多次检验,其改变可不典型,但脑脊液细胞学早期观察,早期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淋巴细胞、激活单细胞^[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癌等鉴别,并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判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苏明权  穆士杰 《医学争鸣》1997,18(4):336-338
目的:从基因角度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快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和鉴定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特异性基因.结果:对引物的特异性试验证明具有较高的特异;对引物的敏感性试验可扩增出10个菌细胞;用墨汁复染、分离培养、PCR技术,对15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同时进行检测,结果分别为:66.6%、86.6%、93.3%.结论:以新型隐球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体会,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20例带状孢疹性脑膜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探索临床特点与治疗要点。结论:带状孢疹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应及时,借助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等检测手段予以确诊将有助于保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降低带状孢疹性脑膜炎恶化。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通过总结4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来讨论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主要表现为硬脑膜增厚,以额顶部为主,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脑膜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抗原的敏感而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尚不多。近年来,Beuvery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对比,检测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认为ELISA较CIE敏感;蒋小萍等用F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脑脊液中的脑膜炎球菌A群抗原,  相似文献   

11.
张冉  翟建  张金平 《医学综述》2015,(4):685-688
脑膜炎是较为常见且危及生命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该病的影像学早诊断直接影响到临床早期治疗和疗效。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在脑膜炎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影像学对脑膜炎的诊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存在着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入了解相关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及流行病学对影像学早期正确诊断脑膜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我国冬春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因此,早期诊断病人对降低病死率和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细菌性脑膜炎常常由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不同的病原菌引起。而流脑和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症无明显差别。因此特异性快速诊断在临床上极为重要。SPA协同凝集试验方法检查病人脑脊髓液(CSF)、血清及尿标本中的脑膜炎奈瑟氏菌抗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 ,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38例的临床与其中 2 5例误诊作一分析。结果 :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 2 5例误诊。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易误诊 ,多次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脑膜炎中的病原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脑膜炎多重PCR检测系统,以在一次扩增中快速、特异地同时检出新型隐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用于脑膜炎病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新型隐球菌URA保守序列、脑膜炎双球菌基因组中特定的H.8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IS986插入基因序列片段,分别设计出3对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多重PCR技术,同时检出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果 应用多重PCR反应体系,对引物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引物之间不会因相互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我重PCR扩增的预期结果为:单一菌感染出现一条特异性扩增区带;混合感染应出现2条或3条特异性扩增区带,经实验达到预期的扩增结果;对15份已明确诊断的脑脊液标本,分法均能扩增出预期的目的片段。符合率达100%,对20例临床脑脊液标本的PCR扩增结果分别为:新型隐球菌15%(3/20)、结核肝菌20%(5/20)、脑膜炎双球菌10%(2/20)。结论 多重PCR有效地为临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以及原因不明的脑膜炎患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有效地减少了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更提高了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TB—Ab)对结核性胸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金标结核抗体试剂对135例结胸和结脑患者以及加例非结胸患者分别测定胸水、脑脊液(CSF)和血清中TB—Ab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TB性胸脑膜炎患者胸水、脑脊液和血清T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70%,诊断TB性胸脑膜炎的敏感性为53%、70%。特异性分别为92.5%、90%。40例非结核患者TB—Ab阳性率分别为7.5%、10%。结论胸水、脑脊液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TB性胸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红梅  陈锐  朱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F0003-F0003
目的:总结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的14例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等药物治疗。14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改变(脑膜脑炎、脑积水、脑梗死),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MRI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凡能引起脑膜刺激症状及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而涂片及培养阴性者,称为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浆液性脑膜炎、或非化脓性脑膜炎。病因可为感染因素(病毒、原虫、螺旋体霉菌)或非感染因素(中毒、过敏等),但大多由病毒引起。本文主要叙述由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19.
方润权  蓝瑞琼 《右江医学》2002,30(2):110-111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 :报道 1例经病理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怎样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酷似结核 ,5次腰穿未找到隐球菌 ,按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 ,死亡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反复多次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4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结核性脑膜炎、58例化脓性脑膜炎、84例病毒性脑膜炎和35例非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ADA、AST、LDH检测并分析。砖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的ADA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人群CSF的ADA活性(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化浓性脑膜炎患者CSF的AST、LDH活性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和非脑膜炎患者(P〈0.05),其它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CSF的ADA、AST、LDH活性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CSF的ADA活性检测则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对CSF的LDH和ADA活性同时测定则对结核性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