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的转归、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为此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513例小儿FC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临床发病常见于4个月~5岁,而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单纯性热性惊厥(SFC)发作时体温常在38.5~42℃,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则在38℃以下就可发生抽搐。小儿FC不会产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也不会引起死亡,但抽搐会对脑细胞造成不同程度损害,所以应引起临床重视。结论小儿FC发病有年龄和性别特征,与发热相关,感染是常见的基础疾病。首次发病年龄越小越易复发;有癫痫家族史或FC史者易出现复发;首次FC年龄为0~2岁的患儿较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张明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07-108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复发 12例,积极防治及早期诊治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结论 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家里备好体温计、退热剂等,发现小儿体温在38.5℃左右时,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需抓紧时间送往附近医院就诊;对发热的患儿来说,应多喝水,同时应补充大量维生素及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汤类;总之,早期及时的治疗是患儿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规范治疗研究预后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6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因、发热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6个月~5岁,男多于女,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全组高热惊厥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5~15d。又复发史者28例,占42.65%。长期随访19例复发或严重病例,2例转化为癫痫。结论小儿在高热时(39℃以上),易引起抽搐。有发热的患儿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惊厥。小儿高热患者要及早预防惊厥的发生,一旦发生惊厥,则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小儿高热惊厥(FC)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癫痫的发生.方法 对281例F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发热程度和相关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多见于6月~3岁,病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281例FC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2周.长期随访33例,3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治疗FC应以预防为主,高热时易引起抽搐.一旦发生惊厥,应立即止惊,避免造成脑损伤.FC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为癫痫,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高热惊厥是指在小儿发育的某一时期,单纯由发热诱发的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并伴意识障碍,常见于0.5~6岁儿童。发作时病情危急,体温常升高至38.5~40.0℃,70%以上的高热惊厥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1]。惊厥可暂时引起脑功能障碍,发作时间长或反复发作会造成患儿智力下降,给患儿与家庭带来极大伤害。现将我院儿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75例患儿均给予吸氧、退热,抗惊厥等急救处理。75例患儿用地西泮,剂量为0.05~0.1mg/(kg·次),加5%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滴注,惊厥停止,止惊效果明显。惊厥控制后给予鲁米那常规剂量口服,3—5mg/(kg·次),2~3次/d,维持用药至体温正常,预防惊厥的复发。结果7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对高热患儿要早期预防惊厥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控制,儿科医师应做好家长的健康指导,使家长认识到发热与惊厥的关系,积极退热,指导家长正确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以免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在1~2周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随访2年再发高热惊厥9例,其中有2例转为癫痫,脑电图为痫样异常放电,该类患儿惊厥发作次数均在3次以上.结论 一旦小儿发热,及时尽快到医院就诊,家里常备体温计、压舌板、止惊药、退热剂等,如发现患儿体温在38.5℃左右,立即采用物理降温.如有高热惊厥家族史,且发作持续时间长、复发次数多可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8.
王文辉  周旭晨 《河北医药》2007,29(4):357-358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小儿人群的5%~6%,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小儿,高峰年龄9~18个月[1-3].国外习惯称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仅有2%~7%的患儿转变为癫痫,患儿转为智力低下[4].  相似文献   

9.
魏琦 《医药论坛杂志》2014,(11):119-120
目的 探讨造成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12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简单型56例,复杂型64例。比较上述患儿发病情况、体温、惊厥类型及脑电图等相关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简单性患儿发热到38.5~39.5℃时易导致惊厥现象,持续时间短,体温恢复后两周脑电图表现正常;复杂型发生惊厥时体温小于38.5℃,伴随持续抽蓄,且复发性高,24h内均有发作,而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仍有异常。结论 预防及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153例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以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高热惊厥患儿153例,总结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和护理对策及控制高热惊厥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和体会。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最主要的原因,占63.4%(97/153);其次为肺炎,占15.0%(23/153);再次为菌痢,占11.1%(17/153);其他原因引起的13例,占10.5%。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通过规范护理措施,全部病例退热时间15~65min,平均(31±21)min,退热率100%,惊厥发作次数2~14次,平均(4.5±5.6)次,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症状。出院后30d回访,全组患儿未发现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和规范的全面护理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李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18-1320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年来儿内科诊治的31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1例高热惊厥患儿经快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降温、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及时控制惊厥、高热,加强护理是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4年间的45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患儿热性惊厥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与性别无关,3岁以上首发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异常率较3岁以内高,发作时体温多在38.5℃以上,但体温低于38.5℃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反复发作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首次发作者高,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5min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发作持续15min内者高。有明确高热惊厥及癫痫家族史、出生史异常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家族遗传史等因素相关,脑电图对判断小儿热性惊厥的病情、预后和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邳州地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为本地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1~12月对邳州城区3所及乡镇5所幼儿园912名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2名小儿中有37例发生过FC,发生率为4.06%(37/912)。15例复发,复发率为40.54%(15/37);发作多呈单纯型(28/37,75.68%);持续时间多在<10 min(29/37,78.3%)。复发危险因素:首次FC发作年龄<3岁、发作时体温<38.5℃、复杂型FC、第一次发作病程频发≥2次、FC家族史。结论邳州地区小儿FC患病率为4.06%,FC发作多呈单纯型,部分复杂型FC可转变为癫痫。  相似文献   

14.
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58-195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与血电解质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89例呼吸道感染合并惊厥和80例单纯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进行血电解质测定。观察血清钾、钠、钙、镁含量与惊厥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钠、钙、镁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性;观察组患儿血清钾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中,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2次者,血钠、钙、镁水平与惊厥发作1次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热性惊厥的发作与血清钠、钙、镁含量关系密切,而与血清钾含量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热性惊厥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热水浴建立热性惊厥大鼠模型,将40只SD幼龄热性惊厥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左乙拉西坦低、中、高剂量组[100、200、300 mg/(kg·d)],分别于造模前灌胃,造模后进行47℃热水浴试验,每天惊厥1次,共惊厥5 d。观察每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惊厥级别。采用TUNLE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试剂盒法检测海马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Caspase 3)活性及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 blot检测γ-氨基丁酸(GAB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左乙拉西坦低、中、高剂量组中大鼠惊厥潜伏期延长,惊厥持续时间缩短,惊厥严重程度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Caspase 3活性及Glu含量降低,GABA表达量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乙拉西坦对热性惊厥大鼠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及调节Glu与GABA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热性惊厥的动态脑电图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动态脑电图检査的异常率为68.3%,发作次数≤3次的脑电图异常率(23.1%)低于发作次数跃3次的异常率(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时间≤5 min的脑电图异常率(37.8%)低于持续时间跃5 min的异常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时体温≤38.5℃的脑电图异常率(84.5%)高于持续时间跃38.5℃的异常率(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与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体温等有关,对高热惊厥患儿应及早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离子及微量元素变化与精神运动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128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惊厥发作次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为一次热程度再次和多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对照组为仅发作1次热性惊厥患儿。比较两组患儿两组患儿血清钙离子、铁离子、钠离子、镁离子水平及智力测评评分、行为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钙离子水平(2.02±0.88)μmol/L、铁离子水平(9.76±1.81)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55±0.56)、(7.56±1.13)μmol/L,钠离子水平(133.43±10.2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40.23±10.2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镁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智商评分、操作智商评分及总智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独立因子评分(54.32±3.56)分、认知因子评分(52.65±5.78)分、社会自制因子评分(60.34±5.93)分及总评分(102.45±10.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23±3.58)、(63.23±5.47)、(68.34±5.82)、(122.56±1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精神运动发育与其血清离子及微量元素变化有关,病情发作时其血清离子及微量元素出现异常,一次热程度再次和多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其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林加斌  项跃林  朱凯 《安徽医药》2007,11(6):537-538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本科收治的7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发病季节、伴随疾病、脑电图改变、治疗及转归等进行随访观察及研究.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以7~9月发病率最高,62.7%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7.3%,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性,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 (以下简称 FC)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 1∶ 1配对法对 6 6例 FC儿童的智力发育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FC患儿中绝大多数 (87.88% )的智商 (IQ)在正常范围 (≥ 70 ) ,但与配对组儿童比较 ,平均 IQ低于配对组。FC的首发年龄越小对 IQ影响越大。智力缺陷 (IQ<70 )儿童的 FC的反复发作 (≥ 3次 )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结论 :FC对儿童智能的影响不可忽视 ,预防 3岁以内儿童 FC的发生和控制 FC频繁发作对保护儿童智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智香  田恒峰 《中国医药》2012,7(12):1590-1592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热惊厥复发的影响。方法将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热惊厥发作的住院患儿6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发热实施早期干预治疗等措施。比较2组惊厥控制效果。结果在随诊1年中,观察组无惊厥发作者26例,占86.7%;对照组10例,占33.3%,观察组惊厥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3Z(x2=4.19,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防治高热惊厥再发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