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关系,评估其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乳酸值、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预后情况。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按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指导急诊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因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92例患者的APACHEII评分、入ICU6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9.8±15.2)%vs(9.8±9.1)%,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1.3%vsP42.9%,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10%能准确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住ICU的2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病例要求发病在24 h以内,诊断符合2001年ACCP/SCCM标准且排除以下情况:妊娠或年龄<18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药物(如双胍类药物)引起的酸中毒;家属放弃进一步抢救者.对纳入患者采用早期同标指导治疗,测定入组时(0 h),入组后6、24和72 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器官衰竭数日和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共1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0±12)岁;28 d病死率为54.3%;APACHE ±评分20±8,器官衰竭数目(3.0±1.1)个,动脉血乳酸水平(3.8±3.6)mmol/L;死亡组患者0、6、24和72 h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共69例患者0 h动脉血乳酸>2mmol/L,其中24例存活.存活组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5),而两组72 h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 h乳酸清除率为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之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0、6、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评估患者预后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564、0.649、0.754、0.784.若以6 h乳酸清除率≥30.0%来预测存活率,其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7.3%.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乳酸水平增高且无明显下降趋势者预后不佳,6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充分液体复苏后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的改变,以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A组为3小时内30ml/kg液体复苏;B组为3小时内予15ml/kg液体复苏。入科即刻测量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早期SCVO_2值。两组经过液体复苏后,3小时与6小时再次测量血乳酸浓度和SCVO_2值,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液体复苏量对血乳酸清除率、SCVO_2的影响,及去甲肾上腺素针使用的量,并分析不同液体复苏量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3小时及6小时,A组血乳酸清除率、SCVO_2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②6小时内A组去甲肾上腺素针使用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③A组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④A、B两组6小时血乳酸清除率、SCVO_2高于3小时血乳酸清除率、SCV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⑤早期去加肾上腺素针使用量越大,死亡率越高。结论早期充分液体复苏(6小时内30ml/kg)可明显改善血乳酸清除率及SCVO_2,并且能降低28天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8例外科术后合并脓毒症患者分别测定术前和术后6 h动脉乳酸并计算早期6 h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间早期6 h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差异性。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1.75±2.31)明显高于存活组(5.34±2.76),死亡组患者早期6 h乳酸清除率(11.00±3.62)明显低于存活组(31.21±12.5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动态监测术后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价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可靠,可较好预测术后患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升压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多巴胺(DA)治疗(DA组,40例);另一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A)治疗(NA组,40例),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及一般治疗方法无差异。用药8 h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8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增快及平均动脉压(MAP)升高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8 h后NA组的乳酸清除率显著大于DA组(χ2=4.206,P<0.05)。DA组病死率高于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结论 NA和DA对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均有效,NA能更有效地清除血乳酸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早期乳酸清除率评估外科严重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早期乳酸清除率与外科手术后严重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因术后严重脓毒症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6例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入ICU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病人预后的相关资料。将病人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8.8±11.7)%对(15.2±11.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6.7%对51.1%,P<0.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外科术后严重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乳酸/白蛋白比值(LAR)已被用作危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预后指标, 但其对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未被研究。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统计烧伤ICU住院患者入ICU后28 d生存情况以及发生ARDS、急性肾损伤(AKI)、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等情况, 分析入院时LAR对危重烧伤患者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以及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共纳入471例危重烧伤患者, 其中52例患者在入院后28 d内死亡。28 d存活组患者入院时LAR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 入院时LAR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体型指数、乳酸水平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效能相近(P>0.05), 但明显高于血浆白蛋白;LAR的最佳截断值为0.13, 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0%。入院时LAR水平>0.13是危重烧伤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 与高LAR相比, 入院时低LAR与较短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AKI、ARDS、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等相关。因此该研究团队认为入院时LAR水平是预测危重烧伤患者28 d病死率的可靠指标, 但效果并不...  相似文献   

19.
此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14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72 h内每8小时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数据。研究显示,幸存者与非幸存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分别为(2.02±1.62)、(4.05±3.90) mmol/L,初始高水平的乳酸增加了病死率;对于烧伤总面积<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监测对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患者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7例。在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治疗中,对照组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完成,研究组通过床旁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动态监测患者CO及经中心静脉导管监测患者ScvO2。比较两组早期容量达标时间、24 h后休克指数变化、治疗后6 h血乳酸清除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APACHE-III评分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早期容量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4 h后休克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 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3、7天的APACHE-II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的肝脓肿、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临床上联合无创心排量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患者早期液体管理具有良好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