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药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335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湿热内阻型3个证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配合自制中成药口服、中药离子导入及功能锻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愈37髋,显效132髋,好转78髋,无效88髋。保守治疗总治愈好转率达73.73%。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取得较好疗效。可缓解疼痛,增加或保持髋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段瑞奇  何伟 《新中医》2010,(8):46-47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与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3个证型。所有患者行改良的减压植骨术,术后患者口服生脉成骨片或复方生脉成骨胶囊,并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56.67±13.97)分增加到术后的(84.63±7.23)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3%。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Harris评分与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个证型中以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差。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取得较好疗效,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按中医辨证将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和心脾两虚型三型,结合临床辨证施治,总结15例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疗效达优者10例,良者3例,差2例。结论:中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筛选中老年INFH患者100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的中老年人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在肝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兼肝肾俱亏型中呈依次增高。红细胞压积在气滞血瘀型中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肾两虚型、气血两虚兼肝肾俱亏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各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按气血两虚兼肝肾俱亏型、肝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依次递增。观察组血沉、血沉方程K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INFH患者血液的浓稠性、凝聚性、黏滞性增高,与中医的瘀血证相一致,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值、红血球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的对应关系,提高LID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对190例LID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MRI检查,简单对应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MRI诊断为无椎间盘退变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和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与轻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与重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χ2=88.053,P=0.000。(2)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外侧型突出的点集合,风寒湿滞的点集合最靠近偏旁型突出的点集合,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中央型突出的点集合,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未显示出与突出部位类型的明显对应关系,χ2=17.056,P=0.009。(3)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投影最接近脱出型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湿热痰证点集合与突出型点集合的投影位置接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膨凸型的点集合,χ2=15.954,P=0.014。结论:LIDP中医证候分型与MRI影像学参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RI显示的椎间盘无退变、外侧型脱出多倾向于气滞血瘀证,椎间盘轻度退变、偏旁型突出多见风寒湿滞证或湿热痰滞证,椎间盘重度退变、中央型膨凸者偏重肝肾亏虚证,MRI显示的影像参数可作为LIDP中医辨证施治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戍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585-586
通过对 3 5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辨证分型和不同发病诱因关系分析 ,表明外伤和应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主要诱因。这两组诱因又以气血虚弱和肝肾不足两个证型为主 ,酗酒是股骨头坏死的次要诱因 ,但其表现为气滞血瘀和湿热内蕴的实证变化。表明发病诱因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提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集的有明确中医证型、且ARCO分期或CJFH分型明确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中医证型以初诊时的主要证型计;双侧CJFH分型不同者,中医证型左右分别计数;双侧ARCO分期不同者,分期按严重的一侧计数。结果:①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ARCO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例765例,单侧238例、双侧527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16例、痰瘀阻络证188例、气滞血瘀证186例、经脉痹阻证129例、气血虚弱证46例;ARCO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1例、Ⅲ期312例、Ⅳ期229例。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2,P=0.000)。②不同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病例683例(1031髋),单侧335例、双侧348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75髋、痰瘀阻络证278髋、气滞血瘀证221髋、经脉痹阻证184髋、气血虚弱证73髋;CJFH分型,M型139髋、C型215髋、L1型209髋、L2型125髋、L3型343髋。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P=0.003)。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不同ARCO分期间、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8.
丁国勇 《新中医》2015,47(11):111-1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及肝肾亏虚型,患者同时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中医分型的价值。结果: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342个椎间盘突出,按照中医分型例数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CT表现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风寒湿滞型CT表现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CT表现以外侧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CT表现三种突出均可见;肝肾亏虚型严重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Schmorl结节例数均多于其他三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CT检查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及发病特征,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中医理论和方法。方法对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进行统计,共计1005例,去掉18岁以下的44例儿童股骨头骺坏死,共计1005例,其中男性811例,女性194例,对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共六型,对患者双髋分期、患者病程统计及临床中医分型统计。结果肝肾亏虚型占35.32%,脾肾阳虚型占23.18%,痰瘀阻滞型占14.13%,寒湿痹阻型占11.44%,湿热蕴结型占11.14%,气滞血瘀型占4.78%;分期ARCOIII期患者最多,占39.28%,ARCOII期占30.50%,ARCOIV期占28.40%,ARCOI期占2.00%;酒精型最多,占59.70%;病程在2年以上,均值为(29.73±34.62)月。结论骨蚀患者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就诊时以ARCOIII期最多,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临床上分为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六型,基本上包含了大多数证型;致病原因以痰、瘀、虚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补肝、补脾、补肾。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与疼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临床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个年龄段患者共6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寒湿阻络型组、湿热阻络型组、瘀血阻络型组、肝肾两虚型组、混合型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寒湿阻络型组、湿热阻络型组、瘀血阻络型组及肝肾两虚型组之间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组分别与寒湿阻络型组、湿热阻络型组、肝肾两虚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组与瘀血阻络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型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高于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肝肾两虚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痹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6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肾虚血瘀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患者给予肾痹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Harris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医证候量表和影像学评分;检测血浆黏度(PV),红细胞电泳时间(EP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复发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观察组患者脱落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8.1%,低于对照组的35.5%(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Harri量表,SF-36量表和髋关节影像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PV,EPT,ESR,HCT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低于对照组的35.5%(P0.05)。治疗组血、尿常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5.9%,9.8%,低于对照组的30.6%,18.4%(P0.05)。结论:肾痹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PV,EPT,ESR,HCT水平明显改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门诊、住院部就诊的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102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的临床疗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骨密度进行评定,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5%)优于对照组(82.35%)(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以有效减轻Ⅰ、Ⅱ期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局部血凝状态,有利于骨坏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辨证分型的规律,初步形成股骨头坏死的经筋辨证体系,为其经筋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循髋周足六经筋进行触诊,统计各结筋病灶点出现的频次以及所属的经筋,分析各经筋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190例患者(双侧患病169例,单侧患病21例),总计359髋,其中27髋因结筋病灶点不明显(占7.52%)无法判定经筋证型;332髋存在数量不等的结筋病灶点(占92.48%)。单一经筋证型(47.08%)与复合经筋证型(45.40%)的出现频率基本相当。最常见的单一经筋证型为足阳明经筋型(16.99%),其次依次为足三阴经筋型(15.04%)、足太阳经筋型(8.64%)和足少阳经筋型(6.41%)。在两经筋复合证型中,足阳明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1.45%,足三阴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0.34%,足太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7.55%,足少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5.88%。少见3经筋以上的复合证型(5.29%)。[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病变存在多种证型,该证型分布有着明显规律,该规律与髋周经筋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坏死康复丸治疗脾肾阳虚型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股骨头坏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片口服,观察组给予骨坏死康复丸口服治疗,分别与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疼痛、髋关节功能和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疼痛均值分别为(4.39±1.13)分和(6.45±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疼痛均值分别为(3.55±0.83)分和(5.93±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均值分别为(230.26±11.08)分和(229.13±10.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关节活动度均值分别为(241.05±12.33)分和(233.26±1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6个月治疗后Harris平均得分为(73.17±11.32)分,对照组平均为(72.39±10.76)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12个月治疗后Harris平均得分为(76.41±11.18)分,对照组平均为(63.31±10.34)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坏死康复丸对于脾肾阳虚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曹向黎 《光明中医》2016,(9):1265-1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4个证型,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4个证型中,湿热蕴结型占比最高,累及关节最多。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最高,为19.7%,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4)、肝肾阴虚型(P=0.001);瘀热阻滞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48)。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1)。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2)、肝肾阴虚型(P=0.023);其余项目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间半定量分级比较,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级别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其他各证型滑膜增生级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级别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肝肾阴虚型(P<0.05),其他各证型滑膜血流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关节积液、骨侵蚀的半定量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肌骨超声能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作为中医四诊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关键中医病位证素,并探索各病位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规律,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92例T2DM患者中医病位辨证归属为脾、肾、肝,探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BMI指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睡眠时间上肝、肾两组的睡眠时间较脾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5);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在各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肝组主要虚性证素为:阴虚(P0.01);主要实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阳亢、湿、痰、气滞、血瘀、热(P0.05);脾组主要虚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阳虚(P0.01),主要实性证素为湿(P0.05);肾组主要虚性证素为阳虚(P0.05),主要实性证素为湿(P0.01)。[结论]T2DM患者病位在肝时,容易出现阴虚;病位在脾、肾时容易出现阳虚。临床辨治T2DM时应注重肝阴的滋养,与脾、肾阳气的温补,同时注重祛除各脏腑湿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肾活血方联合射频电疗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强肾活血方联合射频电疗,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期间、治疗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强肾活血方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肾活血方联合射频电疗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卢秉久教授对慢乙肝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路,愈者甚多。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五型:肝胆湿热型用龙胆泻胆丸加减,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减,肝胃不和型常用平胃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加减,肝脾血瘀型用复原活血汤加减)方面介绍了卢秉久教授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