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AS患者1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给予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AS疾病活动指数( BASDAI),AS功能指数( BASFI),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脊柱痛和夜间痛,晨僵时间、指地距以及血清MMP-3、红细胞沉降率( ESR)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BASDAI、脊柱痛 VAS评分、晨僵时间、夜间痛 VAS评分、BASFI、指地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ASDAI、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BASFI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指地距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P-3、ESP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P-3、ESP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AS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案,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52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入依那西普组及安慰剂组,每组患者各26例,依那西普组平均年龄(27.7±8.5)岁,安慰剂组平均年龄(29.7±8.1)岁。整个研究持续12周,前6周为双盲治疗期,后6周为开放治疗期。在双盲期,依那西普组给予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安慰剂组给予非活性物质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开放治疗期,2组均使用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于第0、1、2、4、6、7、8、10、12周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分析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其他的皮肤及附属器官的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血液系统反应、肝酶水平、自身抗体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双盲期内依那西普组有26.9%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硬结和瘙痒反应,安慰剂组无l例出现该反应,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为34.6%。双盲期依那西普组有6例患者(23.1%)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安慰剂组无1例发生该反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和安慰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5例与7例)、皮肤及附属器官反应(分别为6例和3例)、肝酶升高(分别为5例和8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那西普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AS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胡海锦 《中国药业》2014,(23):39-41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在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 3组。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A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B组后续治疗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C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均后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症评分(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采用AS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反应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反应,统计治疗后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结果 3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BASDAI,BASFI,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6个月时C组BASDAI,BASFI,ESR,CRP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者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时,临床反应评价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均为100%,但采用不同后续治疗3个月后,A,B组患者临床反应评价达ASAS 20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C组ASAS 2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短期应用治疗AS患者效果较好,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沙利度胺或柳氮磺吡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依那西普和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依那西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依那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并发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依那西普和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依那西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依那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并发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刘怡 《河北医药》2013,(19):2930-2931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在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类消炎基本疗法的基础上加依那西普25 mg,2次/周,上臂皮下注射,疗程为12周;病情控制4周后,酌情停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塞来昔布。结果 AS患者治疗12周后,晨僵时间、夜间背痛均有明显改善(P<0.05);总体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总体评价(PGA)、BASDAI及BASFI平均评分值均下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治疗前比较也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12例AS患者出现了可能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7.9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异常,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估较好。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为期12周,双盲期和开放治疗期各6周。最终入组104例活动性的AS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分别于第6周和第12周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评价。结果:第6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分别为65.4%和69.2%,无统计差异;绝大部分为轻度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经12周安全性观察无严重感染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AS安全性好,受试者可良好耐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为期12周(安慰剂对照期和开放治疗期各6周)。 入组86例活动性AS 患者,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改善程度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达到AS临床改善标准的受试者比例,BASDAI、BASFI、晨僵持续时间、总体和夜间背痛的改善。结果:2周时两组达到ASAS20的受试者比例的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6周时达到ASAS20的比例安慰剂组为209%,治疗组为535%(P=0001)。12周时治疗组达到ASAS20的比例是829%。此外其他疗效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AS起效迅速,病情改善显著,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评价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在基本疗法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腰部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指数(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9.5%),对照组为7例(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剂量依那西普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降低医疗费用寻求新举措。方法选取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1次/周,联合甲氨蝶呤10~15 mg,口服,1次/周;对照组应用NSAID、甲氨蝶呤及反应停或来氟米特,连续12周,治疗前后评估晨僵VAS评分、腰背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及血沉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晨僵及腰背痛VAS评分、BASFI、血沉均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晨僵及腰背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小剂量依那西普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及对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I-型胶原C末端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在治疗前,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显著降低 AS患者血清 I-型胶原 C末端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克 《中国医药指南》2014,(36):217-218
目的讨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臂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评价治疗前后以晨僵持续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数值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并统计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也显著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各数据(P<0.05)。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不良反应均较轻,常规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临床上应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痹祺胶囊联合依那西普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0年6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接收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注射液,25 mg/(kg·d),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痹祺胶囊,1.2 g/次...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可用于多种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依那西普在临床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例50岁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50 mg后约3 h,四肢、腹部、腰背部及臀部出现散在大面积风团样皮疹,突起明显,伴全身瘙痒不适,嘴唇和头皮有麻木感,诊断为依那西普致全身药疹。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注射液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嘴唇和头皮麻木感逐渐减轻,约3 h后消失,全身各处的丘疹也随之消退。  相似文献   

16.
依那西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用药方案依那西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情况,并比较其不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25mg/次,2次/周和50mg/次,1次/周,连续给药8次,在不同时间点评价ASAS20、ASAS50、BASDAI50等指标。结果两组在第1、4、8次给药及停药后20dASAS20、ASAS50、BASDAI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剂量相同(200mg)但是不同用药间隔情况下,25mg组患者与50mg组相比,达到ASAS20、ASAS50、BAS-DAI50改善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是50mg组较早获得BASFI改善(P=0.0289)。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rhTNFR-Fc、不同间隔时间治疗我国AS患者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mg,1次/周的方法会给患者带来较早的功能方面(BASFI)的改善;50mg,1次/周给药更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接受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后联合、持续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纳入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诊AS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分别分为3组。试验组的给药方案为依那西普应用3个月,同时给予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治疗1年;依那西普对照组的给药方案为仅用依那西普应用3个月后停药;沙利度胺对照组仅予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治疗1年。于1,3,6,12个月对患者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SDAI及BASFI改善百分比、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ASAS20、ASAS50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第1个月后试验组及依那西普对照组与沙利度胺对照组BASDA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BASFI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3个月后试验组及依那西普对照组与沙利度胺对照组BASF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3组BASDAI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6个月和12个月后试验组及沙利度胺对照组与依那西普对照组BASDAI评分及BASFI评分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ESR、CRP在试验组及依那西普对照组1个月后即出现下降,试验组呈持续下降,而在依那西普对照组于停药后3个月出现再次升高;沙利度胺对照组在用药6个月后出现持续下降。结论 联合、持续应用沙利度胺及柳氮磺吡啶对接受短期3个月依那西普治疗后的AS患者能达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例AS患者用药后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改变的情况。结果:2例患者均因强直性脊柱炎皮下注射依那西普1~2周后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经保肝治疗2~4周后肝功恢复正常。结论:依那西普(益赛普)能抑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调节炎症反应过程,用于早期及活动性AS患者的治疗。在使用依那西普治疗过程中可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经保肝治疗后肝功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剂量并递减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10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给予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组药物+依那西普(用法为:第1~4周,每次25mg,皮下注射,每周1次;第5~8周,每次12.5mg,皮下注射,每周1次;第9~12周,每次12.5mg,皮下注射,每10天1次)。分别于用药0,4,8,12周采用ASAS推荐的评价标准和ESR、CRP炎性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于4,8,12周达到ASAS20反应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4周时,总体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O.05);12周时,脊柱病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12周时依那西普联合治疗组的指地距测量、ESR和CRP炎性指标降低程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并递减依那西普联合常规用药治疗活动性AS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通用名称]etanercept,依那西普[商品名]益赛普[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粉针剂。[药理作用]本品为注射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tumor necrosis factor-αreceptorⅡ:IgG Fc fusion pro-tein for injection,rhTNFR:Fc),其作用机制为可竞争性地与血液中TNF-α结合,阻断TNF-α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其活性。[药动学]本品经皮下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吸收。单次给药后,约48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76%,每周给药2次,达稳态时的血药浓度约为单次给药峰浓度的2倍。11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